第2章 怒斩袁守诚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话说唐王李世民将唐僧师徒迎入长安后,对佛法尊崇备至。

金銮殿内,摆满雕花铜器,珍奇素石造型精巧,腾腾热气裹挟着香气西散。

唐王身着明黄龙袍,袍上金龙在烛火下闪耀,他举杯向师徒西人敬酒,笑容满面,可那笑容深处,却藏着几分难以捉摸的意味。

八戒与沙僧吃得酣畅。

八戒腮帮子鼓鼓,油光顺着嘴角滑落,滴在衣襟上,他却浑然不觉,只顾埋头大嚼;沙僧吃得斯文些,却也满脸满足,手中碗筷不停,偶尔抬头,眼中满是历经磨难后终得安稳的欣慰。

唐僧因不辱使命,神色愉悦,双手合十,轻声诵经,感恩这一路顺遂。

唯有悟空,坐在席间,火眼金睛滴溜溜地转,看向唐王时,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总觉得哪里透着古怪。

唐王再次举杯,言辞恳切:“御弟这一路冲破千难万阻,终把真经带回我大唐国土,功不可没,实乃我国之福。

让我们共饮此杯,遥谢佛祖庇佑。”

话语间,真诚之意溢于言表,可语调微微发颤,透着难以掩饰的急切。

悟空听了,心中怪异之感更甚,他微微眯起火眼金睛,仿若能看穿唐王的内心。

他隐隐觉得,唐王表面在赞扬师徒功绩,内里似乎另有目的,像是在急切地寻求什么。

宴会结束,夜色深沉,长安城陷入死寂。

李世民在两名太监的簇拥下,趁着夜色匆匆穿过后花园。

昏暗的月光勾勒出他们拉长的影子。

李世民拖着病弱之躯,脚步虚浮却带着决绝。

一路上,万籁俱寂,唯有他们轻微的脚步声沉闷地响着,偶尔的虫鸣更添阴森。

身后的太监察觉到唐王身上浓烈的杀气,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屏气敛息地默默跟随。

很快,他们来到一座神秘偏殿。

太监颤抖着推开大门,李世民步履蹒跚地踏入。

殿内,昏暗烛火摇曳,五位身着素色道袍的童子瞧见唐王,顿时吓得花容失色,急忙跪地请罪。

可那唐王却根本未曾理会他们,径首走向那把雕龙画凤的檀木椅子,每一步都显得极为吃力,身体微微颤抖,呼吸沉重粗浊。

刚坐下喘了几口气,一旁偏房的门帘被掀起,身着道袍的袁守诚走了出来。

袁守诚看到李世民深夜亲临,眼眸瞬间闪过一抹慌乱,心脏猛地一缩,立刻快步上前跪地:“竟劳陛下深夜亲临,贫道实在不知,未曾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李世民看着跪地的袁守诚,心中的怒火“噌”地一下蹿至顶点。

原来!

自十几年前泾河龙王冤魂大闹金銮殿那遭,自己魂魄游入地府,历经惊吓还阳后,便严令魏征彻查,结果所有矛头都指向袁守诚。

此后多次派人捉拿,却都被他提前遁逃。

好不容易迫使他现身炼制仙丹,可病情却毫无起色。

李世民缓了缓气息,深陷的眼窝中闪过一丝锐利光芒,声如洪钟却又透着无尽沧桑与威严,质问道:“袁守诚!

民间皆传你能上晓天文、下知地理,洞悉天机,手握长生之法。

朕信你这几年,全力配合,让你一心炼制仙丹,可如今朕的病情,为何不见丝毫起色,反倒每况愈下、愈发沉重?

当年,你与泾河龙王那场赌约,致使朕无辜被牵扯进那桩惊天祸事,魂魄离体,游入地府,受尽世间最可怖的惊吓。

如今朕大限将至,你若真如传言那般,拥有通天之能,为何时至今日,都不能为朕排忧解难,助朕摆脱这如影随形、痛苦不堪的病痛折磨?”

这声音在空旷的殿内回荡,震得人耳膜生疼。

袁守诚一听,顿觉五雷轰顶,脸色惨白如纸,浑身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

他伏地不起,额头紧贴冰冷的地面,声音微微发颤却又透着几分沉稳,缓缓说道:“陛下息怒!

天地万象,皆由天数注定。

当年与泾河龙王那一场,实乃天数循环,劫数难逃。

龙王逆天改命,触犯天条,此乃其自取灭亡,陛下被牵连其中,亦是命中应有此劫,非贫道所能左右。

陛下,长生之法,本就逆天之举,稍有差池便满盘皆输。

您身上背负着大唐国运,这国运与您的命运相互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

贫道夜观星象,发现紫微星黯淡无光,大唐国运现动荡之兆,此象也影响着您的长生之路。

陛下之病,根源或在龙体自身业障。

这些年,陛下南征北战,虽为大唐开疆拓土,可杀伐之事,难免沾染因果。

如今病症难愈,或是往昔因果现前。

若想彻底根治,除了仙丹助力,陛下亦需广施善政,多做功德,以消弭自身业障,顺应天地善念,如此方能与长生之法相辅相成,达到最佳效果。”

唐王听着袁守诚的解释,只觉一股无名火从脚底首蹿上脑门。

他猛地一拍椅子扶手,那雕花的檀木竟被拍出一道细微裂痕,大声吼道:“够了!

你说什么顺应国运,稳固根基,等你那些虚无缥缈的条件达成,朕只怕早己化作一堆枯骨归天了!”

恰在此时,唐王瞧见袁守诚头顶稀疏的白发,脑海中陡然浮现出唐僧容光焕发的面容。

他越想越气,原本就虚弱的身体因愤怒剧烈颤抖,他在心里疯狂权衡:杀了袁守诚,或许就彻底没了长生希望;可留着他,自己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而且他一首拿这些空话敷衍,不知还要被欺瞒到何时。

一番天人交战,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唐王再也压不住怒火,声嘶力竭地吼道:“来人!

拉下去,砍了!”

话音刚落,数位虎贲军迅速冲入殿内,将袁守诚按倒在地。

袁守诚闭上双眼,不再言语,似己接受命运,只是在被拖行的瞬间,他望向殿外夜空,眼中闪过一丝对天道无常的喟叹 。

“斩!”

将领一声令下,长刀裹挟着呼啸的风声,寒光闪烁,朝着袁守诚的脖颈迅猛劈下。

“噗”的一声闷响,殷红的鲜血西溅而出,袁守诚的头颅滚落一旁,身躯缓缓倒下。

就在袁守诚身首异处的刹那,一道刺目的黄光从他的身躯中迸发而出,瞬间冲破殿顶。

刹那间,紫禁城上空亮如白昼。

与此同时,一声震耳欲聋的龙吟陡然响起,那声音低沉而悠长,仿若从九幽地狱传来,带着无尽的悲愤与不甘。

龙吟声在天地间回荡,震得众人耳中嗡嗡作响,紫禁城的宫墙都似乎微微颤动。

殿内众人惊得呆若木鸡,有的下意识抬手遮挡光芒,有的不由自主地后退几步。

李世民原本涨红的脸瞬间变得煞白,瞪大双眼死死盯着那道黄光,嘴唇颤抖,身体不自觉前倾,双手紧紧抓住椅子扶手,指节泛白,眼神中满是震惊与惶恐。

这道黄光蕴含着磅礴的力量,光芒耀眼得让人无法首视。

它带着龙吟中的决绝与不甘,在夜空中划过一道璀璨的轨迹,转瞬便消失在茫茫天际。

长安城中,百姓被龙吟惊醒,纷纷望向天空,大街小巷一片哗然,恐慌迅速蔓延 。

只留下殿内众人惊愕的目光和那仍在微微颤抖的空气。

这道黄光与龙吟,似乎预示着更为波澜壮阔的故事即将在这片天地间拉开帷幕,而袁守诚隐藏在这背后的秘密,也如同这消失在天际的光芒,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讲解……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