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秘录:砚中局》苏清周衍已完结小说_永安秘录:砚中局(苏清周衍)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
作者:假于人手
其它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假于人手”的优质好文,《永安秘录:砚中局》火爆上线啦,小说主人公苏清周衍,人物性格特点鲜明,剧情走向顺应人心,作品介绍:年二十四,大理寺评事,师从已故名臣周衍。她身着月白襕衫常沾墨痕,左手食指有常年握笔磨出的厚茧,说话时总习惯轻叩案几,似在推敲字句。性格沉静如深潭,观人时眼尾微挑,藏着不显露的锐利——幼时家逢冤案,父亲身为地方小吏因不肯同流合污被构陷,她躲在柴房梁上,看着官差翻箱倒柜时碰倒的砚台摔碎在青砖上,墨汁漫过父亲未写完的诉状。那夜后,她便知“真相”从不是写在纸面上的方正字迹,而是要在泥泞里一点点抠出来的。
入大理寺三年,她专办疑案,最擅长从器物细节里寻破绽。曾仅凭一件染血官袍的针脚密度,揪出替罪的裁缝;见同僚因“密室无解”而放弃,她总说:“墙会说话,就看你听不听。” 可这份执拗也藏着软肋——恩师周衍半年前猝然离世,死因被定论为“急病”,但她在整理遗物时,发现周衍常用来批注卷宗的端砚缺了一角,砚底刻着的“清”字被利器划得模糊。她坚信恩师之死与某桩大案相关,这份执念让她有时会陷入主观臆断,比如见到与周衍身形相似的嫌疑人,指尖会不受控地发冷。
她的动机简单却沉重:查清恩师死因,守住“法不阿贵”的初心。就像当年父亲教她写字时说的:“笔要正,心更要正,歪了一笔,整个字就塌了。”
2025-11-09 18:07:00
大理寺的卷宗库在西侧的阁楼里,常年不见天日,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和防虫药的味道。
苏清辞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梯往上走,手里提着盏油灯,灯光在一排排书架上晃过,照亮架子上贴着的标签:“永乐元年 刑案永安三年 冤案”……她要找的,是去年秋闱的阅卷官名册,还有王主事、周衍的卷宗。
“苏评事,您要的东西找到了。”
守库的老吏抱着一摞卷宗走过来,把东西放在桌案上,“王主事的案子在这儿,周大人的……”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周大人的卷宗被调走了,说是陛下要亲自看。”
苏清辞皱眉。
周衍是三朝元老,死后按例卷宗该存档,怎么会被调走?
她翻开王主事的卷宗,里面的记录很简略:“永安七年三月十二,礼部主事王显死于书房,门窗反锁,验尸为急病猝死,无外伤。”
附页的验尸单上,仵作的签名是个陌生的名字,字迹潦草,像是仓促写就。
“王显也是去年秋闱的阅卷官?”
她问老吏。
“是啊,” 老吏叹了口气,“去年秋闱的主考官是沈侍郎,副考官是周大人,王主事负责誊录考卷,都是要害职位。
说起来也奇了,这三位今年都没了,周大人是半年前,王主事三个月前,如今沈侍郎也……”苏清辞的指尖划过卷宗上“秋闱”二字,墨色比别处深些,像是被人反复描摹过。
她想起沈敬之纸上的“秋闱有劫”,想起恩师攥着的缺角砚台,心里那点模糊的猜测渐渐清晰——这三个人的死,一定与去年的秋闱有关。
她把王主事的卷宗放回架上,目光落在最上层的一个空格里。
那里本该放着周衍的卷宗,现在却只剩下一点灰尘的印记。
是谁调走了卷宗?
是为了掩盖什么?
“老丈,” 她转身问老吏,“去年秋闱的录取名单还在吗?”
“在,在最里面那排架子上。”
老吏指了指角落,“不过那名单后来补过一次,说是有几个考生的籍贯写错了,重新誊抄了一份。”
苏清辞走到角落,从架子上抽出那本名单。
封面是明黄色的,烫着“秋闱录取名册”六个字,翻开第一页,主考官的签名是沈敬之,副考官是周衍,下面还有一串阅卷官的名字,王显的名字赫然在列。
她一页页往后翻,目光在名单上扫过。
突然,她停在某一页——一个叫“柳明”的考生,籍贯写的是“江南苏州府”,可她分明记得,同乡的柳明去年落了第,还来大理寺找过她,哭着说自己的考卷“丢了”。
更奇怪的是,柳明的名字旁边,有一个极淡的墨点,像是有人用笔尖蘸了水,轻轻蹭过。
她凑近了看,墨点下隐约能看出另一个名字的轮廓,笔画很复杂,像是个“赵”字。
永安朝的规矩,考卷要经誊录官用朱笔重抄,防止考官辨认字迹,可这名单上的名字,却是用墨笔写的。
“这名单是原件?”
苏清辞问老吏。
“是……也不是。”
老吏搓着手,有些犹豫,“听说去年放榜后,太子殿下觉得有些考生的名次不妥,让吏部重新誊抄了一份,这就是后来补的。”
太子赵衡。
苏清辞想起李崇安腰间的麒麟佩,那是太子赏赐的物件。
她把名单放回原处,转身要走,眼角却瞥见书架缝隙里卡着一张纸。
抽出来一看,是半张被撕毁的阅卷记录,上面有周衍的批注:“此卷文笔稚拙,却有风骨,当取”,旁边却有另一个朱笔的“黜”字,笔迹张扬,像是用了很大的力气。
这张纸的边缘有焦痕,像是从火里抢出来的。
苏清辞把纸折好放进袖中,油灯的光映着她的脸,一半在明,一半在暗。
她想起恩师常说的话:“案卷是死的,人心是活的,可活的人心,总会在死的案卷上留下痕迹。”
走出卷宗库时,雨己经停了,天边泛起一点鱼肚白。
陈捕头站在楼下等她,手里拿着个油纸包。
“苏评事,刚从沈府传来的消息,沈姑娘说有要事见您,己经在大理寺门口等着了。”
他把油纸包递过来,“还有,卑职查了,去年秋闱的阅卷官里,除了沈、周、王三位,还有吏部郎中李崇安。”
苏清辞打开油纸包,里面是几块刚出炉的胡饼,热气腾腾的。
她咬了一口,饼的咸香压不住心里的寒意——李崇安,恩师的门生,那个总说“要像周大人一样清正”的男人。
“让沈姑娘到我值房等着。”
她把胡饼递给陈捕头一半,“另外,去查一下李崇安在三位大人去世当天的行踪。”
陈捕头接过胡饼,咬了一大口:“卑职这就去。
对了,苏评事,外面都在传,去年秋闱有猫腻,说有些勋贵子弟的考卷,跟他们平时写的字完全不一样。”
苏清辞没说话,只是抬头看向天边。
云层裂开一道缝,露出一点苍白的日头,却照不进大理寺的青砖灰瓦里。
她知道,从她拿起那半张阅卷记录开始,就己经踏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漩涡的中心,是去年秋闱的真相,是恩师的死因,或许,还有更多她不知道的秘密。
回到值房时,沈知意己经等在那里了。
她坐在桌边,面前放着一杯冷茶,看到苏清辞进来,立刻站起身,手里攥着一个小瓷瓶。
“苏评事,” 她的声音带着颤抖,把瓷瓶递过来,“这是家父死前三天,让我给他诊脉时发现的。
他不让我说,可现在……”苏清辞打开瓷瓶,里面是一点黑色的粉末,凑近了闻,有股淡淡的杏仁味。
“这是什么?”
“是‘牵机引’。”
沈知意的脸色更白了,“一种罕见的毒素,混入食物里,不会立刻发作,只会让人日渐虚弱,看上去像生了重病。
家父说他最近总觉得头晕,夜里盗汗,我给她把脉,发现他脉象虚浮,不像是急病,倒像是中了毒。”
苏清辞的指尖猛地一颤。
牵机引,她在医书里见过,是南方特产的一种毒草提炼的,无色无味,很难查验。
王主事的卷宗里写着“急病猝死”,周衍的死因是“心疾”,会不会……“你为何现在才说?”
她盯着沈知意,目光锐利。
“家父不让我声张,他说……说若是让人知道他中了毒,只会死得更快。”
沈知意的眼泪又落了下来,“他还说,这毒可能与去年秋闱有关,让我若他出事,就把这个交给信得过的人。”
苏清辞把瓷瓶收好,指尖冰凉。
牵机引,秋闱,密室,白绫……这些碎片在她脑海里盘旋,渐渐拼凑出一个可怕的轮廓。
“沈姑娘,” 她站起身,“你父亲死前,除了李崇安,还见过谁?”
沈知意想了想,摇摇头:“家父最近很少见客,除了李郎中,就是……国舅府的人来过一次,送了些药材。”
国舅柳承业,外戚党的首领,与太子党斗得水火不容。
苏清辞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湿漉漉的青石板路。
雨虽然停了,可空气里的滞涩更重了,像是有什么东西,正藏在大理寺的高墙后面,冷冷地看着她。
她知道,是时候去恩师的旧宅看看了。
那里或许藏着解开这一切的钥匙——比如,那方缺了角的砚台,比如,被调走的卷宗里,到底写了什么。
相关推荐:
为国科研七年,却被污蔑冒充真少爷青梅荣泽免费小说笔趣阁_完结小说免费阅读为国科研七年,却被污蔑冒充真少爷青梅荣泽
未婚妻用我特牌车送小助理,我拆穿后她悔疯了(苏惠猫罐罐)全本免费小说_新热门小说未婚妻用我特牌车送小助理,我拆穿后她悔疯了苏惠猫罐罐
朝争梁烨王永川最新小说全文阅读_在线免费小说朝争(梁烨王永川)
梁烨王永川朝争完结版在线阅读_朝争全集免费在线阅读
梁烨王永川《朝争》最新章节阅读_(梁烨王永川)热门小说
在修真界用APP修仙是否搞错了(林晓闲王铁柱)_林晓闲王铁柱热门小说
林晓闲王铁柱《在修真界用APP修仙是否搞错了》最新章节阅读_(林晓闲王铁柱)热门小说
在修真界用APP修仙是否搞错了(林晓闲王铁柱)在哪看免费小说_全本免费完结小说在修真界用APP修仙是否搞错了林晓闲王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