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巷子深处的烟火气暮春的风卷着细雨,打湿了京城南巷青石板路上的青苔。
沈知意踮脚将最后一块“知味小厨”的木牌挂上门楣,榆木牌子边缘被父亲生前打磨得光滑,
刻着的字迹里还残留着经年累月的油烟香。檐角新挂的铜铃叮铃响了两声,
水珠顺着铃舌滚落,溅在她靛蓝色的布鞋上。她摘下沾着面粉的粗布围裙,
露出里头月白色的细布襦裙。袖口挽到小臂,
露出一截白皙却带着薄茧的手腕——右手虎口处有道浅疤,是十二岁那年学切蓑衣黄瓜时,
被父亲的老菜刀划的。“沈姑娘,这就开灶了?”隔壁杂货铺的王婶探出头,
鬓边别着根银簪,看着这巷子深处突然冒出来的小厨房,眼里满是好奇。
铺子后墙还贴着前主人留下的“吉屋出租”,墨迹被雨水洇得发蓝。沈知意回眸一笑,
眼尾的梨涡盛着雨丝的光:“是啊王婶,今儿试营业,就做三道菜,您要是不嫌弃,
待会儿来尝尝?”她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围裙口袋里的铜钥匙,那是父亲临终前塞给她的,
说能打开江南老宅的地窖,里头藏着他酿了十年的桃花酒。午时刚过,雨停了。
第一拨客人是两个穿短打的脚夫,扛活的扁担斜靠在门柱上,
嗓门洪亮地要了两碟酱鸭和两碗阳春面。沈知意在灶台前忙碌起来,铁锅烧得发红,
倒油时油星子溅在手背上,她浑然不觉,只专注地看着葱姜在热油里舒展成金黄。
码好料的鸭肉倒进去,滋啦一声,琥珀色的酱汁裹着肉香瞬间漫出了半条巷子,
连对门绣坊的姑娘都探出头来张望。“姑娘好手艺!”脚夫吃得直咂嘴,粗瓷碗沿沾着酱色,
“这酱鸭比前门楼子那家老字号还对味儿!鸭皮糯得能粘住筷子,肉缝里还渗着酒香呢!
”沈知意刚把碗筷收进后厨,就听见门口传来一道清润的男声:“请问,还营业吗?
”她擦着手出来,撞进一双沉静如潭水的眼眸里。男人穿着一身石青色锦袍,腰间系着玉带,
玉扣是暖白色的羊脂玉,衬得他手指愈发修长。他站在门槛外的石阶上,雨水打湿了袍角,
却没让他显出半分狼狈,倒像幅被水汽晕染的水墨画。
身后小厮正警惕地打量着这简陋的小厨房,鼻尖动了动——这屋里的香味,
竟比府里御厨做的还要勾人。“营业的,公子想吃点什么?”沈知意引他到靠窗的桌子,
那里刚用松节油擦过,还带着松木的清香。桌面有道浅痕,
是她今早用砂纸磨了半天才勉强磨平的。
男人目光扫过墙上贴着的三张素笺——今日供应:翡翠烧卖、蟹粉豆腐、竹荪汤。
他指尖轻点桌面,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各来一份。”说话时喉结微动,
脖颈处的青色暗纹绣得是云纹,针脚细密得不像寻常绣娘的手艺。沈知意在后厨忙碌起来。
灶上的火还温着,她取了新磨的糯米粉,温水和好,面团在掌心揉得光滑,像块上好的暖玉。
擀皮时竹制擀面杖转得飞快,面皮薄如蝉翼,能隐约看见底下铺着的芦苇垫纹路。
裹上荠菜肉馅时,她特意挑了带露水的荠菜,今早去市集时看见老妇篮子里的菜沾着泥,
就知道是刚从城郊挖的。捏褶子时指尖翻飞,十二道褶子均匀得像用尺子量过,
顶上留个小口,露出里头翠绿的馅儿,活像朵含苞的花。蒸烧卖的间隙,她又处理起蟹粉。
今年的新蟹刚上市,她凌晨去市集挑的活蟹,青灰色的蟹壳泛着珍珠光泽。
现剥出的蟹肉蟹黄盛在白瓷碗里,嫩豆腐切成小方块,在温水里焯过,去了豆腥气。
高汤是用老母鸡吊了三个时辰的,煨豆腐时火候收得极慢,出锅前撒把细葱,白的豆腐,
黄的蟹粉,绿的葱花,衬着粗陶碗,倒有了几分雅趣。
男人看着眼前精致得不像家常菜的三道菜,微微挑了眉。他夹起一个烧卖,轻轻咬开小口,
荠菜的清爽混着肉香在舌尖散开,面皮软而不烂,
竟比他府里御厨做的还要合心意——御厨总把烧卖做得过于华丽,反失了本味。“公子慢用。
”沈知意端来一碟腌好的萝卜条,玻璃脆萝卜切得薄如纸片,浸在糖醋汁里,“这个解腻。
”碟边还摆着片嫩黄的柠檬,是她从岭南商人那里换的,说能提鲜。他抬眸看她,
视线落在她额角沾着的一点面粉上,像落了粒雪。喉结微动:“姑娘手艺不凡,
不知师从何处?”“家父曾是江南有名的厨子。”沈知意笑了笑,
眼角余光瞥见他袖口绣着的半枝梅,针脚里还藏着金线,“他说做菜就像做人,得真材实料。
”男人没再追问,安静地吃完了一整份烧卖,豆腐和汤也见了底。小厮付钱时,
他忽然开口:“明日,还会有这几道菜吗?”“每日菜式不同的,”沈知意想了想,
指尖划过灶台边的旧菜谱,纸页边缘都卷了毛,“不过公子要是想吃,我可以记下,
明日留一份。”他颔首,起身时,目光又在她那本摊开的旧菜谱上停了一瞬。
泛黄的纸页上用毛笔写着“三月荠菜赛灵丹”,旁边还有行小字:“阿意爱吃,
要多放些虾仁”,字迹温润,想必是位慈父。沈知意收拾碗筷时,发现桌角落下了一枚玉佩,
玉质温润,雕着云纹,背面刻着个极小的“辞”字。她赶紧追出去,
却只看到男人乘的马车拐过巷口,车帘上绣着的墨竹暗纹在阳光下闪了闪,
竹节处用银线绣就,低调又贵气。“看来得等他明日来了。”她把玉佩小心收进樟木盒子,
那是母亲的嫁妆,里头还放着父亲留下的菜谱和那把铜钥匙。
第二章 日日都来的客人第二日天刚亮,沈知意刚把门板卸下来,
就见石青色的身影立在巷口。晨雾未散,他手里提着个食盒,竹编的盒子外头包着蓝布,
边角绣着缠枝莲。露水打湿了他的发梢,像落了层碎银。“公子早。”沈知意有些惊讶,
手里还攥着擦桌子的布,布上绣着朵小雏菊,是她昨晚就着油灯绣的。“早。
”顾晏辞把食盒递给她,指尖沾着些凉意,“昨日多谢款待,这是家母做的点心,不算谢礼,
只是分享。”食盒里是几样精致的糕点:桂花糕上撒着金桂,
是用今年新采的花;绿豆糕切成菱形,边缘还印着如意纹;最底下一层是松子酥,
碎屑落在油纸垫上,像撒了把碎玉。沈知意拿出一块桂花糕尝了尝,甜而不腻,
带着淡淡的桂花香,糕体细腻得入口即化:“夫人手艺真好,这桂花定是用蜜渍过的。
”“你倒是识货。”顾晏辞眼里漾开笑意,“家母每年都要亲手渍桂花,
说比糖腌的更有清味。”他接过沈知意递来的热茶,茶盏是粗陶的,却洗得干干净净,
茶香混着她身上的面香,竟格外好闻。那日之后,顾晏辞成了知味小厨的常客。
他总是午时过来,点一两个菜,安静地吃完,偶尔会问她做菜的法子。问起如何让豆腐更嫩,
她答“点卤时要用井水,温凉的才好”;问起烧卖的褶子怎么捏,她便拿起面团演示,
指尖翻飞间,他看得入了神。沈知意渐渐摸清了他的口味。他不喜太咸,
偏爱清淡鲜美的菜式,对时令野菜格外青睐。她便每日根据市集上的新鲜食材换菜谱,
今日是香椿炒鸡蛋,香椿是凌晨去城外菜园摘的,带着露水;明日是芦笋虾仁,
虾仁用黄酒腌过,去了腥气;后天又做了道凉拌马齿苋,用醋和蒜泥调的汁,开胃得很。
“这菜看着普通,味道却很清奇。”顾晏辞尝着马齿苋,眼里带着笑意,
“像是……雨后草地的味道。”沈知意正擦着桌子,闻言笑出声:“公子形容得真妙,
家父说,做菜要得天地灵气,野菜最是得趣。他以前总爱在雨后带着我去采马齿苋,
说沾着露水的才够劲。”她指尖划过桌面的木纹,那里还留着父亲教她刻的小记号,
说这样切菜时不容易滑刀。顾晏辞望着窗外,巷子里有孩童追逐打闹,踢翻了王婶晒的黄豆,
金黄的豆子滚了一地。他其实是当朝太傅的独子,顾晏辞。三年前考中状元,本该入翰林院,
却因一场意外从马背上摔下来伤了腿,阴雨天时膝盖总会隐隐作痛。
京城里的勋贵子弟嫌他失了前途,渐渐不来往,他倒乐得清静,每日除了在家看书,
便是四处寻访合心意的吃食。遇见知味小厨,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
他喜欢这里的烟火气:灶台上永远温着的水,墙角堆着的刚摘的青菜,
还有沈知意在灶台前忙碌时,额角渗出的细汗。她的笑容比任何珍馐都让人心安,
像江南的春雨,润物无声。这天沈知意做了道酸梅汤,用新摘的梅子熬的,冰镇过,
喝起来酸甜爽口。她给顾晏辞端去一碗,自己也捧着一碗坐在门槛上喝,
脚丫子边卧着只三花猫,是前几日在巷口捡的流浪猫,被她喂得油光水滑。“顾公子,
你说这京城这么大,怎么偏偏就有人喜欢来我这小破馆子呢?”她晃着手里的粗陶碗,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她脸上,绒毛都看得清楚,鼻尖上还有颗小小的痣。顾晏辞看着她,
认真道:“因为这里的菜,有家的味道。”他想起小时候母亲总在厨房忙碌,
蒸桂花糕时会让他帮忙筛粉,面粉沾在鼻尖上,母亲就用围裙替他擦掉,
那时候的厨房也像这样,飘着甜香,暖烘烘的。沈知意一怔,低头抿了口酸梅汤,
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眼眶却有点热。父亲走后,她第一次觉得,
自己好像又有了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灶台是新盘的,
却有父亲教的火候;碗筷是市集买的粗瓷,却总有人细细擦净;连墙角的猫,
都像父亲养过的那只,总爱蜷在灶边打盹。从那天起,顾晏辞来的时间更早了。
有时沈知意刚备好菜,他就到了,会帮着她把桌子搬到门口晒太阳,或是蹲在灶台边,
看她处理那些新鲜的食材。他的手指长,剥蒜时总把蒜衣剥得干干净净,不像她,
总留些碎皮在指甲缝里。“这个菌子要这样撕才更入味。”沈知意手把手教他撕竹荪,
我自首后,自称“识面断病”的实习生妹夫悔疯了孟挽风安沙壳全本完结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我自首后,自称“识面断病”的实习生妹夫悔疯了(孟挽风安沙壳)
凌清商(凌清商凌清商)全文在线阅读_(凌清商)精彩小说
温锦初陆寒天(温锦初陆寒天)热门小说推荐_免费小说在线看温锦初陆寒天温锦初陆寒天
论咸鱼如何在宫斗中苟到最后佚名佚名完结版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论咸鱼如何在宫斗中苟到最后(佚名佚名)
温白露温启恒(出狱后,大小姐她杀疯了)_《出狱后,大小姐她杀疯了》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魏美人赵才人律师老公为小师妹替我签了谅解书后,悔疯了全文免费阅读_魏美人赵才人完整版免费阅读
《余烬灼灼》周承宇阮清清火爆新书_余烬灼灼(周承宇阮清清)免费小说
燃烧的桃花劫祁慕祁慕小说完整版免费阅读_热门小说排行榜燃烧的桃花劫(祁慕祁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