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看官,今日在此,且听我朱苪柠为大家开讲。
在下不才,自幼研习说书之道,遍访名师,苦练技艺,只为将那世间的奇闻异事、英雄豪杰、儿女情长,一一说与诸位听。”
说书先生轻摇折扇,缓缓步入台中,那一袭长衫随风轻扬,自带着几分古风雅韵。
他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听众,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沉稳与自信。
随即,他轻咳一声,嗓音低沉而富有磁性,缓缓开口:“诸位看官,且听我道来,上次我们说齐襄公瓜熟之约,而今日要说的这段故事,那可是介子推割股奉君,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历史事件。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
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计陷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灾祸,被迫流亡他国。
重耳带着一批忠心耿耿的臣子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
在流亡期间,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常常风餐露宿,缺衣少食。
有时候,他们不得不依靠野菜野果充饥,甚至还遭受其他国家的冷遇。
有一次,重耳一行人在逃亡途中陷入了极度饥饿的境地,周围找不到任何可以果腹的食物。
众人皆疲惫不堪、饥肠辘辘,重耳更是饿得奄奄一息。
介子推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十分焦急。
他深知重耳肩负着重振晋国的使命,如果重耳饿死,那么他们这些流亡者的希望也就破灭了。
于是,介子推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悄悄躲到一个无人的地方,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然后回到重耳身边,把肉煮成肉汤献给重耳。
重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喝下了肉汤,恢复了一些体力,才得以继续逃亡之旅。
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终于返回晋国,成为晋国国君,也就是晋文公。
晋文公即位后,开始论功行赏,对那些跟随他流亡的臣子们一一进行赏赐。
然而,介子推生性淡泊名利,他不屑于与那些争功求赏的人同列。
于是,他带着母亲悄悄隐居到绵山之中。
晋文公发现介子推没有前来受赏,十分懊悔,他亲自带人到绵山寻找介子推,但绵山山高林密,难以寻觅。
有人建议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山。
晋文公采纳了这个建议,但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始终没有出来,最后人们发现介子推和他的母亲抱着一棵大树被烧死在山中。
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后来逐渐演变为清明节的一部分,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和奉献的典范被人们传颂至今。”
说完后,朱苪柠轻轻合上手中的书卷,微笑着看向众人,缓缓说道:“今日的故事介子推割股奉君便讲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