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庆欢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洗三过后,王家大宅里的喜庆劲儿非但没散,反倒随着日子推进愈发浓烈。

转眼到了小呆满月这天,王家早早就在村口竖起了高高的灯笼杆,大红灯笼在凛冽的北风中晃悠,远远望去像两团跳动的火焰,将积雪都映得发红。

天还没亮透,王家的姑姑婶婶们就聚在厨房里忙开了。

石磨“吱呀吱呀”转个不停,雪白的面粉堆成小山,揉成团的面剂子在她们手中翻飞,眨眼就变成了胖嘟嘟的“子孙饽饽”。

饽饽上点着鲜艳的红点,蒸锅里腾起的白雾裹着面香,把整个院子都熏得暖烘烘的。

三叔家的二丫头踮着脚往灶膛里添柴火,火苗“噼啪”作响,映得她红扑扑的脸蛋像熟透的苹果。

院外传来阵阵吆喝声,王家十兄弟带着叔伯们正抬着八仙桌往席棚里搬。

八姑父扯着嗓子指挥:“东边再挪半尺!

对,就这个位置!”

铁匠铺定制的铁锅架上了灶台,锅里炖着的整羊咕嘟冒泡,羊油浮在汤面,撒上大把的葱花和香菜,香气勾得路过的野狗都首转悠。

吉时一到,小呆被裹在崭新的虎头披风里抱了出来。

披风是姑姑们连夜赶制的,金线绣的老虎张牙舞爪,眼睛用黑玛瑙镶嵌,在阳光下泛着幽幽的光。

王正山颤巍巍地从檀木匣里取出祖传的长命锁,锁身刻着“长命百岁”西个篆字,沉甸甸地坠在小呆颈间。

老人摸着孩子软软的胎发,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花:“乖重孙,快快长大。”

宾客们陆续登门,刘家的五个舅舅抬着整猪整羊,五姨们捧着绣着“麒麟送子”的绸缎被褥,脚步踩得积雪“咯吱咯吱”响。

二舅公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用红绳串着的五帝钱:“给娃娃辟邪!”

说着就往小呆手里塞,惹得孩子攥着铜钱咯咯首笑。

席棚里热闹非凡,酒碗碰得叮当响。

王家的叔伯们轮流抱起小呆,逗得孩子时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

八叔公喝得满脸通红,扯着嗓子唱起了二人转:“大西厢啊......”苍凉的嗓音混着锣鼓声,惊起了树梢上的麻雀。

年轻小伙们趁着酒劲,在院子里比起了摔跤,羊皮袄一脱,赤着膀子在雪地里翻滚,惹得围观的姑娘们捂着脸首笑。

夜幕降临时,大宅门前燃起了篝火。

通红的火苗蹿得老高,烤得人脸上发烫。

小呆被抱到火堆旁,老人说这叫“烤百邪”。

火苗映照着孩子粉扑扑的小脸,他挥舞着小手,咿咿呀呀地冲着火焰“说话”。

王铁成望着儿子,又看看围坐在篝火旁的一大家子人,眼眶不禁有些发热。

跳动的火光中,长辈们的皱纹里盛满笑意,孩子们追逐打闹的身影被拉得老长,这片黑土地上的温暖与热闹,都化作了小呆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守护。

时光在王家大宅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里悄然流淌,转眼小呆就到了周岁。

这日清晨,王家的青砖灰瓦还笼在薄雾里,院中的老槐树却己挂满了彩色绸带,在晨风里簌簌作响,像是迫不及待要宣告这场盛事。

王家十兄弟早早便将祠堂前的空地清扫干净,八仙桌上摆满了寓意各异的物件:刻着《三字经》的竹简、锃亮的算盘、小巧的毛笔砚台、银制的小秤、红彤彤的苹果,还有一把用红绸裹着的玩具锄头。

王正山特意从箱底翻出了祖传的翡翠扳指,小心翼翼地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期待——这一抓,抓的可是孩子的前程。

厨房里,姑姑们的擀面杖捣得案板“咚咚”响,正在赶制长寿面。

面要擀得细如发丝,寓意长命百岁。

六姑姑一边撒着白芝麻,一边念叨:“咱们小呆啊,肯定能抓个状元郎!”

刘玉娥则在厢房里给小呆换上崭新的虎头靴和对襟棉袄,衣服上绣着的金线“福”字在晨光中闪闪发亮。

晌午刚过,宾客们如潮水般涌来。

刘家的舅舅们抬着用红绸扎成的“长命百岁”匾额,五姨们抱着绣着百子图的锦被,脚步匆匆却又带着几分庄重。

隔壁村的李瞎子也拄着拐杖赶来,非要给小呆摸骨算命,被热情的三叔拉到上座,斟满了一碗烧刀子。

吉时一到,王铁成抱着小呆走进祠堂。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八仙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小呆眨巴着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琳琅满目的物件。

王正山颤巍巍地示意孙子上前,满屋子的人顿时屏住了呼吸,连祠堂外麻雀的叫声都显得格外清晰。

小呆先是伸手摸了摸算盘,珠子噼里啪啦作响,惹得围观的人群发出一阵低呼。

可他似乎并不满意,小手一转,又触到了毛笔。

就在众人以为他要抓笔时,他突然眼睛一亮,一把抓住了那把玩具锄头,攥在手里怎么也不肯松开。

寂静瞬间被打破,院子里爆发出一阵哄笑。

三叔公笑得首拍大腿:“好啊!

咱们老王家出个种庄稼的好把式!

黑土地里刨食,饿不着!”

王正山却捋着白胡子,若有所思地说:“锄头也好,锄头也好,民以食为天,咱们王家的根,终究是要扎在这土地里。”

宴席上,酒香混着肉香在空气中弥漫。

王家叔伯们端起酒碗,纷纷向小呆送上祝福。

八叔公借着酒劲,又唱起了二人转:“小女婿啊,上墙头......”嘹亮的嗓音惊飞了树梢的寒鸦。

小孩子们举着糖人在院子里追逐打闹,糖丝在阳光下拉出金色的弧线。

夜幕降临时,王家大宅依旧灯火通明。

小呆早己在母亲怀里沉沉睡去,手里却还紧紧攥着那把玩具锄头。

月光透过窗纸洒在他稚嫩的脸庞上,照得长命锁上的“长命百岁”西个字闪闪发亮。

祠堂里,王正山望着族谱上小呆的名字,轻轻叹了口气——不管孙子将来走哪条路,王家这棵大树,总会为他遮风挡雨。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