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幽灵列车:果戈里的归途2009年,

我眼睁睁看着偷车贼跳上那列三节车厢的幽灵火车消失。 十年后,

它再次出现在波尔塔瓦的岔道口。 这次我握紧了祖传的铜铃和蜡烛,

纵身跃入最后一节车厢。 车窗内,那个面无表情的白裙女人正捧着果戈里的头骨。

“你终于来了,”她空洞的眼睛转向我,“我等了86年...” 汽笛长鸣,

浓雾吞噬了一切。 这列无法停止的亡魂列车,正驶向第一百零五次轮回。

冰冷的钢铁轨道在2009年寒冬的月光下泛着死寂的光。我,维克多·切尔诺夫,

那时还只是个满脑子想着追回赃车的普通乌克兰警察,肺部在冷空气中烧灼,

徒劳地追着一个瘦小的偷车贼。脚下的碎石在狂奔中飞溅,

前方就是波尔塔瓦郊外那个荒废已久的岔道口。一切毫无预兆。“站住!蠢货,别跑了!

”我的吼声在空旷的夜里显得单薄。那小贼充耳不闻,

反而爆发出最后一股力气扑向铁轨中央。就在这时,

一种低沉的、仿佛来自地底深处的嗡鸣震颤了空气。铁轨开始发出不合常理的嗡鸣,

冰冷湿润的白雾贴着枕木无声无息地翻涌起来6。我的脚步猛地钉在原地,

一股源自骨髓的寒意瞬间攫住了全身。它来了。没有哐当的轮轴声,没有刺耳的刹车,

只有浓得化不开的雾。一列火车,一列绝不该属于这个时代的怪物,

从翻滚的雾气中缓缓“流”了出来。三节车厢,老朽的深褐色木质车身布满难以辨识的污痕,

小小的方形车窗内一片漆黑,如同被挖掉眼珠的眼眶。它静默地滑行着,

带着一种非人间的死寂58。那小贼却像着了魔,脸上非但没有恐惧,

反而扯出一个扭曲的狂笑。他毫不犹豫地抓住第二节车厢锈迹斑斑的把手,身体一荡,

竟像猴子般敏捷地攀了上去!他甚至还转过身,隔着越来越浓的雾气,

朝我所在的方向做了一个极其下流的手势,嘴巴夸张地开合着,无声地嘲笑着我的无能6。

“下来!***!那是——”我的警告卡在喉咙里。一股强烈的冲动驱使我向前冲去,

手几乎要触到冰冷湿滑的最后一节车厢壁。就在这时,

一声炸雷般的嘶吼从侧后方传来:“别上去!切尔诺夫!那是幽灵列车!上去就回不来了!

”是谢尔盖,一个在这条荒废支线上看守道闸的老工人。他满脸的皱纹因极致的恐惧而扭曲,

死命地朝我挥舞着手臂。这瞬间的迟滞救了我和谢尔盖的命。当我再回头,

那列火车——连同那个做出猥亵手势的小偷——已像烈日下的水渍,

在浓雾中无声地“融化”,只留下铁轨上几缕迅速消散的苍白烟气和死一般的寂静68。

那无声的嘲弄手势,却像烙印一样刻进了我的眼底,日夜灼烧。十年。整整十年,

那列三节车厢的幽灵和那个消失在雾中的手势,成了我摆脱不掉的梦魇6。

警察的制服早已脱下,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泛黄发脆的档案卷宗、地方志残页,

还有互联网角落里那些被斥为“疯言疯语”的目击报告。我成了一个执拗的掘墓人,

在历史的尘埃里挖掘着关于那列火车的只言片语。线索支离破碎,

却指向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源头——1933年。那年春天,

一列同样三节车厢、从意大利开往莫斯科的蒸汽火车,

“货物”——俄罗斯文豪果戈里神秘失踪的头骨——驶入了乌克兰境内一条漫长的隧道17。

车上有个调皮的小男孩,托尼,他想在火车进入黑暗隧道时,

用那颗著名的头骨吓唬乘客取乐。就在隧道口近在咫尺的瞬间,

装着果戈里头骨的木匣诡异地自行开启,喷涌出浓密得令人窒息的白烟79。“快走!

离开这里!”一个不属于任何乘客的、冰冷清晰的男声在托尼耳边响起7。

恐惧的本能压倒了一切。托尼和另一个反应过来的小女孩,在火车减速驶入隧道的刹那,

不顾一切地跳下了车。他们连滚带爬地摔在路基旁,惊魂未定地回头望去。

只见那列被浓稠白烟彻底包裹的火车,像被一只无形的巨口吞噬,彻底滑入了隧道的黑暗中,

然后……连同所有的轰鸣与震动,彻底消失了13。车上104人,

包括护送头骨的意大利军官和他的朋友们,人间蒸发37。当局掘地三尺,隧道里空空如也。

最终,隧道在二战中被炸毁,似乎要将这桩丑闻彻底埋葬79。然而,幽灵拒绝安息。

1955年,克里米亚半岛一条早已拆除铁轨的旧河堤上,它悬浮着“驶”过5。

1975年、1981年、1986年,莫斯科地区,它惊鸿一瞥9。1991年,

它再次出现在波尔塔瓦附近,这一次,

它带走了一位主动跳上车厢、试图解开谜团的科学家——亚历山大·瓦修普罗维奇36。

目击者称,他消失在翻滚的烟雾里,脸上的表情是狂热而非恐惧10。十年间,

我搜集着这些碎片,试图拼凑出幽灵的轨迹。

直到我在一份几乎被虫蛀光的1933年地方教会记录残页上,

的潦草注释:“……亵渎的遗骸扰动安眠……烟雾乃亡者之息……唯有洁净之火与寂静之铃,

或可暂辟生路于错乱之径……”4 这晦涩的文字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我。洁净之火?

寂静之铃?

指向了祖母临终前郑重其事塞进我手里的两件“传家宝”:一根粗短、浸满蜡泪的白色蜡烛,

还有一个用褪色红绳系着的、布满铜绿的古老铃铛4。“维克多,我的小鹰,

”祖母干枯的手紧紧攥着我,浑浊的眼睛里是洞悉一切的悲悯,“当浓雾再次升起,

当那不该存在的‘哐当’声在废弃的铁轨上响起……点燃蜡烛,握紧铃铛。

蜡烛的火光能推开缠上来的‘脏东西’,但烧得飞快,

千万别指望它能对付真正的‘大东西’……至于这铃铛……”她剧烈地咳嗽起来,

眼神变得更加锐利,“把它系在手腕上,你会像死人一样安静,

那些东西就不会立刻‘看’到你。但记住!十分钟!绝对不能超过十分钟!系上它,

你就在走向真正的死亡……”这两件被儿时的我视为可笑玩具的东西,

此刻在我手中重若千钧。

它们是祖母留给我的、对抗那列来自时间夹缝的幽灵列车的唯一武器。2019年秋,

波尔塔瓦那个熟悉的、荒草丛生的岔道口,空气再次变得粘稠冰冷。十年之期已到。我知道,

它要回来了6。这一次,我准备了两件东西:祖母留下的蜡烛和铜铃,

以及一把上了膛的手枪——不是为了对付活人,而是为了应对未知的“脏东西”。口袋里,

那张泛黄的1933年剪报上,托尼和小女孩惊恐的脸庞清晰可见。那个小女孩,安娜,

有一双和我妹妹索菲亚惊人相似的、盛满惊恐的大眼睛。索菲亚,

我那在2009年一个雨夜神秘失踪、最后手机信号消失在波尔塔瓦郊外铁路旁的妹妹8。

十年的追寻,最终都指向了这列吞噬时间的怪物。浓雾,毫无征兆地贴着地面汹涌而起,

带着墓穴般的阴寒。那熟悉的、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的低沉震颤再次撼动脚下的土地6。

来了!心脏在胸腔里狂跳,血液冲上耳膜。我迅速将系着红绳的铜铃套在左手腕上,

右手紧握着那根冰冷油腻的蜡烛,拇指紧紧扣住打火机的滚轮。冰冷的雾气像有生命的触手,

缠绕上我的脚踝,迅速爬升。能见度急剧下降,几米外的枯树只剩下扭曲的鬼影。

就在浓雾几乎要吞噬一切光线的刹那,它出现了。深褐色的腐朽木质车厢,

如同从深海中浮起的棺材,无声无息地滑到我的面前。第三节车厢的门把手,锈迹斑斑,

离我的指尖不到半米56。就是现在!“嚓!” 打火机的火苗窜起,点燃了蜡烛的灯芯。

一点黄豆大小的、昏黄摇曳的烛光骤然在我手中亮起。这微弱的光芒仿佛拥有神奇的魔力,

以它为中心,周围翻涌的浓雾竟猛地向外退缩了寸许,

形成一个勉强能容纳我身体的、脆弱的光晕空间4。就是这瞬间的清明!

我毫不犹豫地伸出左手,

一把抓住了第三节车厢冰冷、湿滑、仿佛覆盖着一层油腻苔藓的门把手!

一股难以形容的、混杂着铁锈、朽木、陈年煤灰和某种难以言喻的甜腻***气息扑面而来。

脚下传来一股巨大的、非人的吸力!没有跳跃的动作,

更像是被一只无形巨手粗暴地拽了进去4。身体猛地向前扑倒,

重重摔在坚硬而冰冷的地板上。手中的蜡烛剧烈摇晃,火苗猛地一矮,几乎熄灭,

那圈微弱但至关重要的光晕瞬间缩小,四周的浓雾贪婪地涌近!我惊出一身冷汗,

死死护住烛火。万幸,那黄豆大的光焰顽强地挣扎了几下,又缓缓恢复了稳定,

重新撑开了那不足半米的“安全区”。车厢门在我身后无声地、迅速地滑拢、关闭,

严丝合缝。外面世界的最后一丝声响——风声、虫鸣——彻底断绝。死寂。

绝对的、令人窒息的死寂。只有手中蜡烛燃烧时发出的极其微弱的“嘶嘶”声,

和我自己如擂鼓般的心跳。我挣扎着爬起来,背靠着冰冷滑腻的车厢壁。

祖母的蜡烛在掌心散发着微弱却坚定的暖意和光明,

勉强驱散了身体周围一小圈浓得化不开的黑暗与湿冷4。借着这昏黄摇曳的光,

我看清了这节车厢。腐朽。无处不在的腐朽。深红色的天鹅绒座椅套早已烂成破絮,

露出下面发黑的海绵和扭曲的弹簧骨架,像暴露的肋骨。

木质地板布满霉斑和可疑的深色污渍,踩上去发出令人牙酸的、仿佛随时会碎裂的***。

车窗玻璃蒙着厚厚的、仿佛永远擦不掉的污垢,

外面只有一片翻滚搅动的、吞噬一切的灰白浓雾。

空气里弥漫着那股挥之不去的铁锈、朽木、煤灰和甜腻尸臭混合的味道,

沉甸甸地压在肺叶上。这里的时间,似乎凝固在1933年那个致命的瞬间,

又在漫长的异度穿行中加速腐烂。我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腐朽的地板在脚下痛苦地***。

烛光只能照亮前方几步的距离,更深的黑暗在前方车厢连接处涌动,

仿佛隐藏着择人而噬的怪物。手腕上系着红绳的铜铃随着我的动作轻轻晃动,

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绝对的寂静4。这诡异的“寂静之铃”正履行着它的职责,

掩盖我的生者气息。但祖母的警告在耳边回响:十分钟!绝对不能超过十分钟!突然,

我僵住了。就在前方,第三节车厢的尽头,靠近通往第二节车厢的连接门处,

一个模糊的身影静静地坐在一个相对完好的高背天鹅绒座椅里。那身影背对着我,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