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景和三年春,五品骁骑尉庶女苏绾绾奉诏入宫如同一颗微不足道的石子投入深不见底的湖面。

彼时,太傅嫡孙女赵清漪明媚娇艳,凭一曲琵琶艳惊四座,迅速晋位婕妤,

圣眷正浓;镇北将军幼妹李瑶华英姿飒爽,于马球场上一骑绝尘,也得封美人,恩宠不衰。

苏绾绾家世不显,容色虽清丽却非绝艳,仅被封为最末等的才女,安置在僻远的听雨阁,

很快便湮没于后宫姹紫嫣红之中,仿佛从未存在。她安之若素,不争不抢,

平日只对着一庭院药草或几卷旧书度日,静看风云。直至初夏,赵婕妤曝出怀有龙裔,

恩赏日隆。一次寻常请安,赵婕妤腕间一串陛下新赐的红麝珠链惹来众妃羡艳。

满殿奉承声中,独坐末位的苏绾绾却轻声提醒,指出那珠链经烈酒炮制,麝香药性猛烈,

久佩于孕妇实乃催命之毒。赵婕妤初时震怒,经太医验证后却骇得魂飞魄散。彻查之下,

竟揪出李美人买通宫女意图堕胎的毒计。李美人废入冷宫,赵婕妤感激涕零,

苏绾绾也因此晋位才人,第一次真正入了六宫视野。风波稍平,中秋宫宴至。赵婕妤为固宠,

不顾六月身孕执意献舞。霓裳翩跹间,她脚下忽地一滑,

惊叫着向坚硬地砖摔去——电光石火间,竟是苏绾绾疾步上前,并非徒劳搀扶,

而是将手中软垫精准垫其腹下,同时巧劲一带,令其侧身摔落。赵婕妤虽受惊吓却母子平安。

事后查证,那舞动之处早已被人涂上滑腻油脂。苏绾绾临危不乱、机智救险之举落入帝眼,

再晋美人,恩宠渐起。然而后宫从无宁日。赵婕妤终因屡次受惊,生产时香消玉殒,

只留下一孱弱皇子。各方目光再度聚焦于空悬的后位与皇子抚养之权。不久,

陛下竟突发怪疾,头痛呕吐,太医院束手无策,宫中流言渐起,暗指苏美人善用草药,

行巫蛊邪术。面对疑云,苏绾绾主动请缨,细细查验后,

最终于陛下枕畔的安神香枕中拆出几片“迷迭枯”——此物与龙涎香混合便成慢毒,

损及龙脑。进献此枕的,竟是素以温婉闻名的端妃!其家族妄图操控圣心之罪随之败露。

三番风波,次次惊心。苏绾绾以缜密心思、精湛医术与沉稳心性,于无声处破惊雷,护皇嗣,

救君王,揭奸佞。陛下感其功绩与才智,最终晋封她为皇贵妃,赐协理六宫之权,

并将故人之子交予其抚养。圣旨抵达听雨阁时,苏绾绾正俯身照料一株药草。她平静接旨,

谢恩。无人知晓,这身非凡医术源于前朝太医院冤案遗孤的倾囊相授,

她入宫本为查证师门旧案。阴差阳错,她虽未主动争抢,

却凭一身本事在这吃人的深宫中步步为营,走到了权力之巅。夜色笼罩宫阙,

她看着摇车中安睡的婴儿,目光幽深。风雨并未停歇,而这盘大棋,她已悄然落子。

皇贵妃的册封典礼并未如众人预想般盛大。苏绾绾以“国丧未久,赵婕妤新逝,

不宜铺张”为由,亲自向陛下请辞了繁文缛节,只受了金册金印,便算礼成。这一举动,

既全了对逝者的尊重,又彰显了新任皇贵妃的沉稳与仁厚,赢得朝野内外一片赞誉,

连最初因她出身低微而颇有微词的老臣们也暗自点头。然而后宫之中,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端妃倒台后,其原有势力迅速被其他几位资历深厚的妃嫔瓜分。其中,

以育有大公主的贤妃和家世显赫的德妃最为突出。

二人表面上对苏绾绾这位新晋皇贵妃恭敬有加,晨昏定省从不缺席,

但私下的小动作却未曾断过。苏绾绾协理六宫的第一道难关,便是核算近年宫中用度。

账目繁杂,看似井井有条,实则多处含糊不清,漏洞百出。

尤其是御药房和内务府的采买记录,几种名贵药材的进出数额根本对不上。“娘娘,

这账……”内务府总管太监跪在下方,额头沁出细汗,试图辩解,“往年皆是如此,

有些损耗,也是难免的……”苏绾绾并未发怒,只将账册轻轻合上,

声音平和:“往年是往年,如今既由本宫协理,便需有个清晰的章程。并非要追究谁的责任,

只是宫闱用度,皆出自百姓脂膏,不容丝毫马虎。李总管,着你三日内,

将过去三年御药房所有入库、领用、损耗的明细,重新誊录清楚,与本宫过目。可能办到?

”她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李总管暗暗叫苦,

知道这位新主子绝非以往那些可被糊弄之人,只得连声应下。三日后,账目明细送来,

虽仍有遮掩,但破绽已露。苏绾绾并未立刻发作,只将几处明显有问题的数据——例如,

远超用度的冰片、麝香采购量——单独圈出,命心腹宫女暗中查访这些药材的真正去向。

同时,抚养皇子谨哥儿更是重任如山。谨哥儿因是早产,又逢母丧,身子极其孱弱,

时常啼哭不止,乳母嬷嬷们都束手无策。苏绾绾亲自调整了乳母的饮食,

又开了温和的药浴方子,日夜精心照料,方才让那小脸渐渐有了些血色。她深知,

不知多少双眼睛正盯着这个孩子,一丝差错便可万劫不复。这日,谨哥儿又发起低烧,

啼哭不已。太医署来了两位太医,诊脉后皆说是小儿寻常风热,开了清热散风的方子。

苏绾绾接过药方看了看,眉头微蹙:“方子倒是平和,只是其中一味竹叶心,性偏寒凉,

谨哥儿脾胃虚弱,本宫觉得换成鲜芦根更为稳妥,二位以为如何?”太医们交换了一个眼神,

其中一位忙道:“皇贵妃娘娘高见,是臣等思虑不周。”苏绾绾淡淡一笑,并未深究,

只让他们改了方子。她心知肚明,这太医院的水,只怕比内务府更深。

方才那方子虽吃不死人,但若长期服用,足以让谨哥儿的体质越发虚弱。

这到底是太医的水平有限,还是受人指使?夜里,谨哥儿服了新煎的药,终于安稳睡去。

苏绾绾屏退左右,独自坐在灯下,从妆匣最底层取出一枚半旧的银质令牌。

令牌上刻着繁复的云纹,中间是一个“宥”字。这是师父临终前交给她的,

属于前太医院院正薛宥的私印。

薛家满门因“误用药材”致使一位受宠妃嫔滑胎的罪名而获罪,男丁流放,女眷没入掖庭,

师父薛芷作为长女,侥幸被家仆拼死救出,却已家破人亡。她入宫,最初的目的,

便是寻找机会查清这桩尘封旧案,还师父家族一个清白。如今虽阴差阳错登上高位,

拥有了查案的能力,却也陷入了更深的旋涡。端妃之事让她明白,这宫中的阴谋盘根错节,

牵一发而动全身。薛家的案子,又会触及谁的利益?正当她凝神思索时,

窗外传来极轻微的三声叩响。苏绾绾心中一凛,迅速收起令牌:“谁?”“娘娘,是奴婢,

含翠。”声音极低,是她安插在御药房的一名暗探。此女原是罪奴,

苏绾绾偶然发现其识药辨毒的天赋,暗中施恩救下,将其安置在御药房做个粗使宫女。

苏绾绾打开窗,含翠敏捷地闪入,脸色发白,从袖中掏出一个小纸包:“娘娘,

奴婢今日清理药渣时,发现贤妃娘娘宫中人取走的药渣里,混有这个。”她摊开纸包,

里面是几片干枯扭曲的暗红色花瓣碎片,气味极淡,几乎难以察觉。“朱颜碎?

”苏绾绾拈起一片,仔细辨认,脸色微变。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异域奇花,

古籍记载其花瓣晒干磨粉,少量服用可令人面色红润,精神焕发,但长期使用便会侵蚀神智,

产生依赖,最终癫狂而死。因其药效隐秘,前朝曾盛行于后宫争宠,本朝早已严禁。

贤妃宫中怎会有此物?她一向以温良俭朴著称,育有大公主后更是深居简出。

“可知是哪个宫人取的药?”苏绾绾沉声问。“是贤妃身边的大宫女揽月姐姐亲自去的,

很是谨慎,这碎片怕是无意中洒落混入药渣的。”含翠低声道。

苏绾绾沉吟片刻:“此事你做得很好,切勿再对第二人提起。继续留意,

尤其注意贤妃宫中近日是否还有其它异常药材进出。”含翠领命,悄无声息地退下。

苏绾绾看着那几片“朱颜碎”,心绪翻涌。贤妃?她为何要碰这等禁物?

是为了维持容颜固宠?还是……另有隐情?这看似平静的后宫,到底埋藏着多少秘密?次日,

苏绾绾以巡查六宫为由,去了贤妃的长春宫。贤妃一如既往地谦和接待,

言谈间对大公主的课业关怀备至,对自己则十分简朴,桌上摆的茶点也是最普通的款式。

苏绾绾仔细观察她的面色,确实比往日红润些许,眼神也格外明亮,但细看之下,

眼底却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焦躁与亢奋。闲谈间,

苏绾绾状似无意地提起:“近来夜里总睡不安稳,听闻御药房有些安神的香饵极好,

姐姐可曾用过?”贤妃端着茶盏的手几不可查地一顿,随即笑道:“妹妹如今协理六宫,

事务繁杂,难免劳神。我倒是少用那些,平日只焚些寻常的百合香罢了。”她话锋一转,

关切道,“倒是妹妹,抚养谨哥儿辛苦,瞧着你清减了些,更需好好保养才是。”应对得体,

毫无破绽。若非苏绾绾早已心中有数,几乎要被瞒过。离开长春宫,苏绾绾心中的疑团更甚。

贤妃的表现,确实符合“朱颜碎”初期的症状。但她为何要铤而走险?

陛下近年来虽不算专宠谁,但对育有子嗣的妃嫔一向宽厚,贤妃并无失宠之忧。

此事尚未理清,另一桩风波又起。三皇子突发急症,上吐下泻,高烧不退。

负责照看的德妃哭得梨花带雨,一口咬定是谨哥儿过了病气给三皇子——因几日前,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