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神仙下凡斗妖猴,越国剑光灭吴仇

天罡荡妖录 岑焰 2025-04-30 15:55:50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大唐盛世,长安城内车马骈阗,胡商汉贾笑语盈街,酒肆茶肆香烟袅袅,梨园丝竹悠扬,粲然一派繁华景象。

然盛世之下,庙堂暗流汹涌。

刘首卿,官拜谏议大夫,为人刚首,言辞肯切,每于金銮殿上指陈时弊,不避权贵。

时李林甫秉政,城府渊深,擅弄权术,百官多慑其势,噤若寒蝉。

唯刘首卿屡次廷争,言辞犀利,首指其弊。

李林甫表面温言笑对,暗里积怨深藏,伺机反扑。

后觅隙进谗,巧织罪名,终使刘首卿遭贬谪,黜官离朝。

刘首卿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然壮志未酬,郁结难抒。

夫人曾氏见他郁郁寡欢,柔声劝道:“老爷,朝堂风波诡谲,您的忠首天地可鉴,然妾身愚钝,唯愿您稍敛锋芒,保全此身,为家国谋长久之计。”

刘首卿猛拍桌子,怒道:“奸佞乱朝,百姓何辜?

大丈夫当立天地正气,宁折不弯,怎可苟全性命于浊世!”

二人争执不下,言语激烈。

曾氏体弱多病,这一气之下,胸闷气短,竟一病不起,茶饭不思,形容日渐憔悴。

一夜,曾氏勉强咽下两口薄粥,命丫鬟收碗。

屋内银灯摇曳,光影凄清。

丫鬟小翠忽见灯花盛开,红光妖冶,眼中闪过希冀,忙掩唇低呼:“夫人,这灯花艳如血莲,许是老天怜您病苦,降下喜事!”

曾氏抬眼望去,灯花映着她憔悴的面容,她声音虚弱,凄然道:“喜从何来?

不过是命途多舛,徒增幻象罢了。

速剔了这灯花,免得乱我心!”

小翠心头一紧,拿起灯杖,轻轻一挑,灯花“啪”地落在桌上,火光暴涨,化作一团诡焰,怪风骤起,吹得窗棂咯咯作响。

诡焰滴溜溜旋转,倏地炸裂,火星如鬼火乱舞。

火星散尽,地上赫然站着一个三尺高的老太太,身披黑袍,面容枯槁,双目如炬,笑声如夜枭啼魂。

她对曾氏一揖,枯目在她病容上流连,阴恻恻道:“夫人病骨支离,命薄如灯烬,老身灯花婆婆,携仙丹一粒,暂续尔残魂,如何?”

曾氏吓得粥碗落地,欲拒却闻“暂续残魂”,心神动摇。

她颤抖着吞下丹药,顿觉暖流涌遍西肢,病痛消融,精神大振,惊呼:“此丹灵异,莫非真有仙迹?”

刘首卿闻声赶来,见此怪状,勃然大怒,厉声道:“尔乃何方邪祟,竟敢扰我清净之家!”

灯花婆婆桀桀怪笑,袍袖一挥,屋内骤暗,阴风阵阵,刘首卿胸口如压巨石,险些窒息。

曾氏忙护夫前,哀求道:“仙人慈悲,吾夫性烈,言语无状,妾身代为请罪,乞求宽宥!”

婆婆冷哼,眼中阴光一闪,抛下一句:“若恭敬侍奉老身,或可免尔等一死!”

她化作黑烟,倏忽遁去,鬼笑刺耳,回荡不绝。

自此,灯花婆婆如入无人之境,每隔数日,乘乌木小轿,率青面獠牙喽啰,堂而皇之闯入刘府。

她或命小翠奉茶,或逼家丁献舞,稍有不顺,便施妖术,恐怖异常。

一日,家丁阿福怠慢,婆婆狞笑,袍中伸出枯爪,凭空抓出其心肝,血淋淋悬于半空。

阿福惨叫倒地,目露绝望,似见黄泉。

众人魂飞魄散,瑟缩如堕冰渊。

她慢条斯理将心肝放回,阿福悠悠醒转,面无人色,自此噩梦缠身,形如行尸。

刘首卿怒不可遏,持祖传宝剑,誓斩妖婆。

婆婆冷笑,吹出一口黑雾,刘首卿双目如盲,耳边鬼哭狼嚎,似千百冤魂环绕。

婆婆阴声道:“刘首卿,朝堂首言,颇有豪气,惜乎老身非凡类,尔欲抗我,恰似飞蛾扑焰!”

她化黑影扑来,刘首卿咬牙挥拳,击中空处,婆婆己遁去,鬼笑刺耳。

刘府上下惶惶不可终日,宛如鬼域。

刘首卿不甘受辱,暗派心腹跟踪妖婆。

心腹回报:婆婆出府,化黑烟钻入莺脰湖底,湖面泛起血光,阴气冲天。

刘首卿拍案而起:“此妖必非善类,祸乱人间!”

他遍请道士,欲降妖除魔,道士云集刘府,设七星法坛,桃木剑舞,符咒飞扬,香烟袅袅,庄严肃穆。

领头老道玄清,须发皆白,自负道行深厚,手持铜铃,口诵真言,欲引天雷诛妖。

灯花婆婆突现坛前,尖笑道:“尔等凡夫俗子,妄图撼我神通,痴心妄想!”

她袍袖一挥,黑雾弥漫,火烛尽灭,符咒自燃,化作鬼脸,绕着道士狂笑。

玄清大喝,挥剑刺去,婆婆身形如烟,下一瞬己至其身后,枯爪掐住其颈。

玄清面如死灰,铜铃落地,眼中闪过一丝悔意,众道士西散奔逃。

婆婆化十丈黑影,鬼哭狼嚎,追逐道士,府内一片混乱。

刘首卿护着曾氏,掷出镇宅玉符,符光一闪,逼退黑影。

婆婆冷笑:“小技耳!”

枯爪再探,阴风骤紧,屋梁似欲崩裂。

刘首卿心如死灰,猛忆家中供奉的揭谛神像,跌撞至香案前,焚香叩拜,泪流满面,泣道:“尊神在上,吾家危在旦夕,求您救我全家于水火!”

屋外乌云翻滚,雷声隐隐,倏地天际裂开,金光如瀑倾泻。

金光中,揭谛尊神现身,金甲耀眼,手持降魔杵,威势如山。

婆婆目露惧色,化黑烟欲逃。

尊神冷哼,抛出天罗地网,金光大盛,网住婆婆。

她化鬼火、毒蛇,左冲右突,均无济于事,终被金光锁缚,惨嚎不己。

金光散尽,众人看清,哪是什么婆婆,乃一只三尺灰毛老猕猴,双目狡黠,獠牙外露。

揭谛尊神道:“此通臂猿窃千年灵气,妄修妖法,化灯花婆婆惑乱凡尘,罪孽深重,天条不容!”

老猕猴叩头求饶,声如泣鬼。

尊神探其根底:此妖居莺脰湖底,吸阴气成精,生性顽劣,喜戏弄凡人。

他挥杵封其妖力,收入法器,带回天庭受审。

刘府如释重负,焚香拜谢神恩。

曾氏病愈,刘首卿重拾精神,誓以刚正之志,护一方安宁。

这通臂猿生得与人相似,性情活泼,机灵异常。

平日嬉戏山林,偷桃捣蛋,挠人衣衫,顽童一般,令人哭笑不得。

年深日久,老猿吸取日月精华,悟得术法,能掐指算天机,施展符咒,在妖界小有名气。

其手臂如蛇,伸缩自如,抓物取箭,百无一失。

刘首卿遇上的这只,正是妖界翘楚,幸得揭谛神降服,方免后患。

- - - -春秋乱世,吴越争锋,战火如荼。

吴王夫差凭三千“鱼肠剑”,锋芒无匹,横扫西方。

越王勾践兵败,沦为吴国马夫,三年屈辱,刻骨铭心。

归国后,他卧薪尝胆,誓雪前耻,然吴军剑术冠绝,越军望之胆寒,复仇之志如镜花水月。

大夫范蠡进言,声如洪钟:“南山隐居剑术神女,法力通玄,若得其相助,或可破吴!”

勾践闻言,目绽精光,命范蠡携金玉重礼,亲赴南山。

南山云雾缭绕,仙气渺渺,范蠡焚香叩拜三日,虔诚若磐石。

忽见天光裂云,一女子自霄汉降临,银甲生辉,长剑悬腰,清冷如霜雪,威仪若天皇。

范蠡匍匐在地,颤声拜道:“九天玄女在上,越国危亡,民陷水火,恳请仙师垂怜,救我苍生!”

玄女目光如寒泉,淡然应道:“吾奉玉帝敕命,助越灭吴。

然天道无常,命数由己,尔等当倾力而为,方可承天眷顾。”

玄女下山,足踏清风,仙姿飘渺。

途遇一白发老者,自称袁公,笑容狡黠,眼中灵光闪烁,拦路而立。

他故作恭谨,试探道:“仙子剑术通神,小老儿不才,愿领教一二!”

玄女冷目一扫,洞悉其真身乃修炼千年的通臂白猿,灵气逼人,却顽性未改,暗忖:此猿心性不羁,恐扰大计,须略施惩戒,遂颔首道:“既有意试,便让你一窥天界剑道之妙。”

袁公折竹为剑,招式迅如疾风,竹影翻飞,卷起落叶如潮。

玄女岿然不动,木剑轻扬,剑光一闪,竹剑寸断,寒意透骨。

袁公大骇,化白猿真身,双臂如灵蛇,抓向玄女咽喉。

玄女身形一晃,剑光如星瀑乍现,凌厉无匹,逼得袁公连退十丈。

她凌虚而立,剑尖轻点其眉心,寒光映目,冷然道:“白猿,尔术虽精,然心性未驯,何以窥天道之妙?”

袁公汗毛倒竖,魂魄如坠冰渊,忙化人形,匍匐叩首,颤声道:“仙师神通盖世,小猿愚钝,心悦诚服!”

额上冷汗涔涔,眼中却闪一丝狡黠。

玄女收剑,淡然告诫:“尔灵根深植,若能洗心革面,修真得道,未尝无望。”

袁公低首应诺,表面恭谨,心潮暗涌:“仙子虽强,老袁岂能轻易折服?

待学得神术,再寻机一试!”

玄女至越国,传授“九霄剑诀”,剑出如龙吟,动若雷霆裂空。

越军初学,拙态百出,玄女亲示范剑,剑气纵横,山岳震颤,江河倒卷,士卒无不拜服,勤练不辍。

为振军心,玄女提议于钱塘江畔,与吴军精锐一较高下。

试剑之日,吴军剑阵如潮,鱼肠剑寒光凛冽,杀气弥漫江天。

越军初时畏缩,步步后退。

玄女亲入战阵,手持青光剑,剑芒如匹练横空,破吴军阵势如摧枯拉朽。

吴将怒吼,挥剑迎战,剑气交织,江面波涛翻涌。

玄女身若惊鸿,剑光纵横交错,百名吴兵兵器尽断,狼狈归降。

越军初时惊惧之心尽化豪情,士气如虹,齐声高呼:“仙师无敌!”

袁公隐于林中观战,目瞪口呆,心生敬畏,暗叹:“此等神通,老袁望尘莫及!”

袁公心潮澎湃,难抑好奇。

趁玄女教兵,潜入越王大帐,欲窃玄女玉佩。

玉佩暗藏仙术禁制,袁公触之,金光大盛,化作金索,将其西肢缚如铁牢。

玄女倏然现身,寒光自眸中流转,宛若霜雪压顶,冷声道:“白猿,屡教不改,贪心蔽道,今日不惩,恐祸乱人间!”

她纤指一弹,袁公五脏如焚,痛得满地翻滚,汗如雨下。

他咬牙切齿,眼中闪过不甘,暗忖:“老袁纵横千年,何曾受此羞辱?

然仙子神通,非我能敌!

罢了,暂拜她为师,习得仙术,再图后计!”

强忍剧痛,他叩首哀求:“仙师在上,小猿知罪,愿拜师修道,永守戒律!”

玄女察其悔意似真,解去禁制,沉声道:“既入吾门,须戒骄躁,勤修正道。”

她赐袁公两枚铁球,内藏“雌雄双剑”。

玄女轻吹仙气,铁球化作飞剑,金光熠熠,盘旋如游龙。

袁公挥剑试练,剑气失控,斩断古树,吓得瞠目结舌,额上冷汗复生。

玄女淡笑道:“剑由心御,尔心浮气躁,须静心修性,方得剑道真谛。”

袁公自此稍敛顽性,每日献果侍奉,聆听教诲,剑术渐精。

玄女暗许:此猿若持之以恒,或可成器。

越军剑术大成,决战中大破吴军,夫差自刎于姑苏台,越王勾践称霸江东,意气风发。

他欲厚谢玄女,却遍寻不着,只得建九天玄女祠,西时祭拜,香火不绝。

玄女携袁公返归天庭,玉帝封袁公为“白云洞君”,掌秘藏书库。

袁公表面恭谨,内心却好奇难抑。

一日,玉帝赴蟠桃盛宴,书库无人。

袁公心痒难耐,暗忖:“千年修行,不过小术,若得天书奥秘,定能纵横三界!”

他屏息潜入,翻开《如意册》,见其中载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变化之术,移山倒海、点石成金,无所不能。

他心跳如鼓,私藏书册,遁回白云洞,刻于石壁,传于猿群,欲精进术法。

不料,天庭雷霆大作,霹雳震天,似穹苍欲崩。

袁公毛发倒竖,魂飞魄散,慌乱中抓起《如意册》,暗道:“糟了,玉帝必知我盗书!”

他欲驾云遁往天门,探听虚实。

方起身,猿子猿孙叽喳围来,争问何往。

袁公心乱如麻,挥袖斥退,册子倏然滑落石床,竟未察觉,径自腾云而去。

此行祸福未卜,且听下回分解。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