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神秘的老房子
陈峰蹲在巷口的老槐树下,用树枝在地上划拉着游戏格子,汗水顺着脖颈往下淌,把校服后背洇出深色的印记。
陈雪雪抱着个铁皮饼干盒跑过来,马尾辫随着步伐一甩一甩,“哥!
王奶奶说巷尾那栋老房子闹鬼!”
“净瞎编。”
陈峰头也不抬,继续画着最后一个格子。
可余光瞥见妹妹亮晶晶的眼睛里全是期待,还是忍不住问,“怎么闹鬼了?”
“说半夜有哭声!”
陈雪雪压低声音,故意做出阴森的表情,却因为缺了颗门牙漏风,反倒有些滑稽,“而且门永远锁着,连收废品的都不敢进去!”
她晃了晃饼干盒,里面传来硬币碰撞的叮当声,“我攒了五块钱,敢不敢去探险?”
陈峰终于抬起头。
巷尾那栋三层红砖楼确实神秘,斑驳的墙皮剥落得像老人的皱纹,铁门上锈迹斑斑,藤蔓顺着破碎的窗户爬进去,把整栋楼裹得像个沉睡的怪物。
他想起上周放学路过时,恍惚看见二楼的窗帘动了动,当时还以为是风。
“走就走。”
陈峰拍掉手上的泥土,接过妹妹递来的冰棍。
冰凉的甜味在舌尖散开,他突然发现饼干盒上印着的小熊图案,和妹妹书包上的挂件一模一样。
两人绕到老房子侧面,陈雪雪眼尖地指着墙角:“看!
有个洞!”
铁丝网围墙上果然有个豁口,刚好够小孩钻进去。
陈峰先爬进去,转身接住跳下来的妹妹,落地时踩到个玻璃瓶,清脆的碎裂声惊得麻雀扑棱棱飞走。
院子里杂草丛生,石板路早己被青苔覆盖。
陈峰牵着妹妹的手,小心地避开缠绕的藤蔓。
当他们靠近正门时,陈雪雪突然拽住他的衣角——门上挂着的铜锁不知何时开了,虚掩的门缝里透出昏暗的光。
“要不……回去吧?”
陈雪雪声音发颤,却把饼干盒抱得更紧。
陈峰深吸一口气,伸手推开了门。
腐木和灰尘的气味扑面而来,屋里比想象中亮堂些,墙上的老式壁灯竟还在幽幽发光。
一楼堆满了旧纸箱,陈峰踢开挡路的杂物,发现角落里有张蒙着白布的钢琴。
他掀开布,琴键己经泛黄,却没有积灰。
陈雪雪突然指着墙上的照片:“哥!
是彩色照片!”
那是张泛黄的全家福,穿旗袍的女人抱着个婴儿,旁边西装革履的男人笑得温和,背景是外滩的钟楼。
“嘘!”
陈峰突然拉住妹妹。
二楼传来拖沓的脚步声,像有人拖着什么重物。
陈雪雪吓得往他身后躲,饼干盒“哐当”掉在地上,硬币滚得到处都是。
脚步声戛然而止,接着是急促的下楼声。
千钧一发之际,陈峰拽着妹妹躲进纸箱堆。
脚步声在他们面前停下,陈峰屏住呼吸,看见一双沾着泥土的布鞋。
头顶传来苍老的咳嗽声,一个沙哑的声音喃喃自语:“又有小老鼠来了……”等脚步声远去,兄妹俩浑身冷汗地爬出来。
陈雪雪的膝盖擦破了皮,却强忍着没哭,“我们去二楼看看?”
她说着捡起饼干盒,里面不知何时多了块桂花糕,还带着温热的温度。
二楼的地板踩上去“吱呀”作响。
他们推开第一扇门,里面是堆满书籍的书房,羊皮纸书页间夹着干枯的花瓣。
陈雪雪翻开一本相册,突然捂住嘴——每张照片都是同一个婴儿,从满月到周岁,背景却在不断变化:巴黎铁塔下、富士山前、纽约街头……“这家人肯定很有钱。”
陈峰低声说,目光扫过书架上的外文书籍。
突然,他在书桌抽屉里发现一本日记,泛黄的纸页上字迹工整:“1948年7月15日,阿宁第一次叫妈妈……”楼下传来瓷器碎裂的声响。
陈峰慌忙合上日记,拉着妹妹躲进衣柜。
狭小的空间里弥漫着樟脑丸的气味,透过门缝,他们看见一个佝偻的身影拄着拐杖,白发几乎遮住眼睛。
老人摸索着捡起地上的碎片,嘴里念叨着:“阿宁别怕,妈妈在……”陈雪雪突然想起相册里那个婴儿。
她拽了拽哥哥的衣角,在他手心写道:阿宁会不会就是这个老人?
陈峰刚要回应,衣柜突然发出“吱呀”的响声——老人循声转过头,浑浊的眼睛首首看向他们的方向。
“跑!”
陈峰猛地推开柜门。
兄妹俩跌跌撞撞地冲下楼,身后传来老人急切的呼唤:“等等!
别走!”
他们从围墙豁口钻出去时,陈雪雪的发绳被藤蔓勾住,散落的长发在风里飞扬。
回到家时,晚霞把天空染成橘红色。
陈雪雪坐在小板凳上,任由妈妈处理膝盖的伤口,突然说:“妈,巷尾老房子里有个老奶奶,她好像很孤单。”
陈峰正在擦汗,闻言一愣——妹妹从来不是多管闲事的性格。
妈妈叹了口气:“那是张家的老太太,她儿子一家解放前就去了国外,再也没回来。
听说她每天都在等……”她看着女儿懵懂的眼神,摸了摸她的头,“快吃饭吧,明天还要上学呢。”
深夜,陈峰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他看见枕边放着半块桂花糕,旁边还有张字条,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谢谢小客人。
他轻轻推醒妹妹,却发现陈雪雪嘴角带着笑,梦里还在嘟囔着:“下次带糖给奶奶……”窗外的蝉鸣不知何时停了,巷子里静悄悄的。
陈峰望着天花板,突然觉得那栋老房子不再那么可怕。
或许在某个角落,真的藏着跨越时空的等待,就像他和妹妹,永远会牵着彼此的手,在未知的冒险里寻找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