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猜猜下一个被挖坟的会是谁第2章 跋山涉水去上坟在线免费阅读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天幕上,一个着装奇异、披着长发的女子正侃侃而谈:

“之所以选墓葬作为话题对象,是因为墓葬在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请大家先看看这个短片……”

天幕下,各时空人人愕然。时空不同,地区各异,大家彼此说起话来也常常互相听不太懂,但这天幕中的女子一出口,居然人人都听得明白,自然让人越发觉得天幕神奇难言。

只是这女子张口谈的就是人人都感兴趣的话题,众人又不由竖起了耳朵,一时间连对天上人的畏惧感都忘了。

天幕上,女子隐去,伴随着激昂的音乐,一个怪腔怪调的声音道:“请大家看看那些扫墓名场面!”

随即,第一个场面闪现:歪歪扭扭的树枝横跨河沟,两个青年男子一前一后,正双手扒着一点点向对面挪去,镜头转出,可见到该男子去的方向正有几座坟墓矗立。

古人瞬间明白,这男子当是去扫墓。

虽不知他们与墓中人是何关系,如此不畏艰难,实在可称得上有情有义!

再下一个场面:一群衣着虽略有奇怪,面目却与古人没多大差别的男女老少正在悬崖峭壁上爬行,道路艰难,小孩儿时不时挂在崖壁上无法前进,成人们不得不反复回身将他们一次次拉上去。虽然如此,众人却脸上没有畏难,依旧继续前进,直到来到山头某处的坟墓前,才摆出祭品,纷纷下拜。

“好!”

各时空均有人纷纷高声赞美。

这时候的古人已经被天幕吸引甚至感动:从天幕中人等的叩拜来看,显然是在祭拜先人,成人做出榜样,小孩子有样学样,均对祖先如此恭敬,如此行为,正和他们这些人精神相合,怎么能不赞赏有加!

甚至有老学究开始摇头晃脑揪着胡子开始念诵孔圣人言论: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天幕之人,虽服饰举止有时荒唐疏落不大合乎礼法,然其言行根本仍然符合圣人教义,实在可敬!”

再接下来,是一男子正在大水中央的坟头前点燃鞭炮,又插上几根香祭拜。

大约是水中行动不便,该男子将上衣脱去,半果着,大半身子站在水中行礼。

古人:“……”

实在想不通……

这谁家祖宗,怎地选了这么个地方造坟,不怕坟头被水淹了?

这男子也是,如此虔诚,想必是个孝顺子孙,为何不考虑一下给祖宗迁坟,彼此两下都方便啊。

接下来的天幕更让古人眼花缭乱。

天幕中人,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去祭拜祖先的,有搭着长长的梯子到峭壁上祭祖的,有钻山洞祭祖的,有吊着绳子祭祖的,有为了祭祖一头栽到烂泥里无法起身的,有山林中找不到祖宗坟头爬上高树“侦查”的……

时不时的,还有好几位拜完了才发现扫错了墓,或者找不到墓在野地里大喊希望祖宗现身告诉自己那儿走的。

最让各界古人惊叹又无语的,是几位孝子贤孙为了祭拜处于水下的祖宗坟墓,穿着奇怪的衣服(潜水服),在水里飘着,居然还能又是下跪又是插香,细细打量,三拜九叩居然一点不少。

古人:“……”

这实在难评。

说这些儿孙孝顺吧,好几个连墓都扫错了,白白拜了半天别家祖宗,说不孝顺吧,就这跋山涉水的虔诚劲头,他们这些人看着也有些甘拜下风……

不过,经过这么一遭,古人心里对天幕的警惕也消散了大半。

虽然不知道天幕世界究竟如何,可是天幕人物的言行实在和他们自己没有多大区别,怎么看都不由心里生出亲近感。

甚至有些老年人看得实在太投入,居然忘记了对“天上人”的畏惧,看到天幕上子孙为了祭祖在悬崖峭壁上来来去去,直接代入自己,不由心惊肉跳对着天幕高呼:

“不可!不可!若是失足,不是要让你们爷爷奶奶痛杀!”

“回去吧!山下祭拜也就可以了!”

正在大家激动之时,画面一转,开头的女子再次出现:

“看了刚才的短片,想必大家都回想起了自己扫墓祭祖的场景……”

天幕下,古代时空的人们纷纷点头。

没错!

“大家之所以逢年过节遇到重大事情都要上坟,正是因为,墓葬,是我们祖宗的埋骨之地,而祖先血脉传承,正是我们文化的内核之一。”

“《礼记·祭义》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意思是所有的生命都会死亡,大地是众生的最后归宿。”

“而《孔子家语·哀公问政》也说:‘夫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鬼;魂气归天,此谓神,合鬼与神而享之,教之至也。’人有生就有死,死后必定归入土中,这就叫做鬼;魂气归于天上,这就叫做神。把鬼和神合起来进行祭祀,这是教化的极致。”

“面对着必然的死亡,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先贤们没有因此就对生命报以悲观的态度,也没有因此就去信奉虚无缥缈的神灵,而是努力在生的世界中寻求生命的意义,努力在对祖先的追念中将生命和文化延续下去。”

“这种认知,成为了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墓葬,也成为了中国人精神动力的重要来源。”

中、华?中、国?

那些脑子转得快的、心神敏锐的古人迅速注意到了天幕所用的这个词语,并且马上联想到许多东西。

中者,中央也,中心也,核心也。

华者,花也,引申为光辉、灿烂、美丽等等。

商朝铭文已经出现该词,西周更是已经使用普遍。

许多时空的古人立刻就想到了自己记诵了不知多少遍的那些典籍文字。

“乘乘中华,言观其旂”(《诗经·小雅·车辖》)

“内中华在”《周礼》

“中华,中央之华”(《说文解字》),先秦时期起大家已经常用来指称自己,自魏晋起,更是人人习惯使用,将之作为自己族群的代称。

天幕说什么“我们中华”,莫非……

再加之方才天幕提及的什么《礼记》《孔子家语》,这对他们之中有些学识者简直是耳熟能详……

想到这里,许多人看着天幕的眼光立时就变了:“这……难道……”

天幕女子却并没有给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还在继续:

“因此,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提前墓葬这个词,大家会不由自主生起一种亲切感。墓葬,寄托着我们对亲人的怀念,对祖先的哀思。”

“不过,另一方面,说起墓葬,又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神秘诡异的感觉。因为,它毕竟和逝者相关,而死亡,是活着的人永远好奇又永远畏惧的事物。咱们中国传统又相信人死后有灵魂,作为逝去的人的安葬之所,墓葬自然也带上了神秘感。”

“前些年流行的盗墓小说《盗墓笔记》《鬼吹灯》什么的,想必不少人看过,正是写关于墓葬的种种神异的……”

“盗墓”?!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