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小学毕业了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亚年小学毕业的当口,恰逢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而来。

村里的学生们,在这股动荡的洪流中,纷纷失去了对书本的热爱与向往。

初中的校门,遥不可及地矗立在离家数公里之外,对我父亲而言,那似乎是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

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继续求学的念头,觉得留在村里,帮忙照看那些生产队悠闲的牛群,也是一件颇为惬意的事情。

奶奶对此并未多加劝阻,或许在她心中,儿子能回到家中,为家庭出一份力,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亚年的挚友刘水军,在那个决定命运的时刻,还专门前来询问他是否要踏上初中的求学之路。

面对挚友的关切,亚年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无意前往。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刘水军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他似乎也觉得,没有挚友的陪伴,求学之路将变得索然无味。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家长们的心思更多地放在了家庭的生计与安稳之上,对于孩子们的学业,往往采取了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没有进行过多的劝勉与引导。

在那个被文化大革命阴霾笼罩的偏远小村庄里,父亲的童年没有被时代的动荡所侵扰,反而因为物质的匮乏,而孕育出了一段段简单却无比快乐的回忆。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耀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时,亚年和他的朋友们便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冒险”——放牛。

这不是一项枯燥的任务,而是一场充满欢笑与挑战的旅程。

他们会把牛群赶到村后的山坡上,那里绿草如茵,野花遍地,是牛儿们的天堂,也是孩子们的乐园。

亚年和朋友们则拿起镰刀,开始了一场无声的竞赛——割草。

他们不仅要割得快,还要割得多,因为回家后,这些草料将成为家里牲畜的重要食物来源。

但割草只是前奏,真正的乐趣在于接下来的游戏。

他们会把割好的草料装进篮子里,一字排开,然后站在远处,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投篮”比赛。

目标就是那些篮子,谁投中的次数最多,谁就能赢得所有篮子里的草料。

亚年,因为有着一双锐利的眼睛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总是这个游戏中的佼佼者。

每当他成功地投中一篮,都会引来伙伴们的一片欢呼和羡慕。

但亚年并不独享这份荣耀,他总是乐于分享自己的胜利果实。

每当游戏结束,他总是会把赢来的草料分给大家,一起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家。

路上,他们会聊起村里的趣事,分享着彼此的小秘密,那份纯真的友谊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珍贵。

时间悄然流逝,除了己经成家的三个孩子外,这对母子相依为命,生活颇为不易。

或许正值青春期的亚年并不总是那么顺从,他偶尔会悄悄溜出去看别人打牌,也会和伙伴们成群结队地前往附近山上的部队看电影。

我曾听他提及,为了观看《地道战》这部电影,他不惜翻山越岭,徒步十公里前往。

对于这位曾经失去过孩子的母亲而言,孩子的安全始终是她最为看重的,尤其是这个最小的儿子。

每当亚年深夜归家,奶奶总会提着煤油灯,守候在他回家的路上,尤其是那座横跨小溪的古桥边,奶奶总是一手握着竹鞭,一手提着灯,既焦急又略带责备地等待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