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电极片贴上腰椎的瞬间,她看见自己的脊椎在X光屏上化作一盏冰裂纹瓷灯——那些放射状的骨刺,多像当年周大勇在北大荒寒夜里雕的冰凌花。
"太婆,这是阿尔法波助眠程序。
"护工调整着仪器。
沈素心闭上眼,视网膜上却浮出丈夫佝偻的背脊。
他总说煤油灯罩上的冰花是穷人的琉璃,却不知自己的脊椎早被岁月冻出同样的裂纹。
2.记忆溯至1966年立冬。
沈素心裹着蓝印花布包袱,站在兵团三连的泥坯房前。
雪花掠过她红肿的指尖,在门楣的"忠"字旗上结成冰棱。
屋内唯一的家具是铺着乌拉草垫的土炕,炕头煤油灯的玻璃罩裂着蛛网纹。
"这灯罩得换。
"她转身时撞上挑水归来的周大勇。
男人放下扁担,铁皮水桶磕出青铜编钟的闷响:"供销社半年没来玻璃货,俺拿萝卜给你雕个冰罩子?
"3.当夜零下西十二度。
周大勇把冻透的灯笼萝卜削成灯罩,冰碴溅到沈素心手抄的《楚辞》上。
她慌忙去擦,羊毫笔尖却在冰面洇出诡异的蓝——原来丈夫偷挤了钢笔水当染料。
"瞅这纹路多稀罕!
"他举着冰罩子对准煤油灯,暖黄光线透过冰裂纹,在土墙上投下破碎的《九歌》。
沈素心突然发现,周大勇缺了半截的食指正卡在冰雕的裂缝里,血珠凝成赤色琥珀。
4.第一场暴风雪封山那夜,沈素心在炕角缩成茧。
周大勇把军大衣压在她身上,自己裹着麻袋片蹲在灶口添柴。
后半夜,她发现煤油灯罩换了新的冰雕——这次是盛放的海棠花纹,裂缝里嵌着晒干的蒲公英绒毛。
"你睡了俺就重刻。
"男人把冻僵的手塞进胳肢窝取暖,"冰花比玻璃耐烧,化一盅换一盅,管够。
"5.惊蛰前夜,沈素心在灯下补麻袋时,发现冰罩内壁刻着极小的字。
凑近看竟是《涉江》的句子"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每个字都镶着高粱壳磨的金粉。
她举灯质问,周大勇挠着板寸傻笑:"俺跟牛棚老右派的交易,十斤榛子换他刻字。
"那晚的雪是青灰色的。
沈素心突然夺过冰罩摔向土墙,却在碎裂声里看见丈夫用身体护住灯芯。
火苗在他掌心窜起的瞬间,她听见自己心脏结冰的声音。
6.融雪时分,沈素心在炕席下翻出染血的笔记本。
泛黄纸页上歪扭地抄满《楚辞》,空白处画着戴眼镜的沈墨卿和穿军装的自己。
最后一页夹着半块桃酥,包装纸写着:"供应科老马赌输给俺的,知识分子脑力劳动得补补。
"她嚼着受潮的桃酥,咸涩的滋味突然击中泪腺。
煤油灯将她的影子投在报纸糊的墙面上,与周大勇抄书的侧影重叠成皮影戏。
拖拉机手的柴油味混着墨香,在鼻腔酿成某种荒诞的温柔。
7.谷雨那日,沈素心发现周大勇偷藏粮票。
他蜷在草垛后数票子时,活像只囤冬粮的松鼠。
她正欲发作,却见丈夫用三个月粮票换来半包发霉的桂花。
"供销社小赵说是苏州来的。
"他耳根通红,"你们南方人离了这玩意儿活不成吧?
"沈素心看着霉斑覆盖的桂花,突然想起乔玉兰的翡翠断簪。
她把花瓣泡进搪瓷缸,哼起《牡丹亭》的调子,却在"良辰美景奈何天"处破音。
8.芒种前夜,沈素心被浓烟呛醒。
周大勇正用桦树皮烧火熬粥,灶台上摆着雕成凤凰形的冰灯罩。
她看着这个把《山鬼》抄成"山龟"的男人,突然夺过冰罩扔进火堆。
"你疯了?
"周大勇赤手刨出融化的冰水。
沈素心将桂花掺进苞米面:"我是疯了才会跟你在这鬼地方——"话音未落,她瞥见丈夫掌心的水泡排列成北斗七星。
9.二十年后的某个雪夜,沈素心在职工宿舍修教案。
周大勇突然闯进来,怀里抱着摔碎的冰裂纹瓷瓶:"俺在文物市场瞅见这灯罩,跟你当年砸的那个贼像!
"她抚摸瓷片上的金缮痕迹,发现修补的纹路竟是《离骚》的句子。
台灯将两人的影子投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封面上,像两株根系纠缠的胡杨。
10.养老院的烟雾报警器突然尖啸。
沈素心从记忆深处浮出,看见护工打翻的香薰蜡烛正引燃窗帘。
在众人奔逃的喧哗中,她独坐在轮椅里,嗅着棉布燃烧的焦味——多像那年周大勇手心的燎泡气息。
窗外,暴雪将至。
智能温控系统开始播报寒流预警,沈素心却将毛毯裹成北大荒的军大衣形状。
氧气面罩的雾气里,她望见年轻时的自己正举起冰灯罩,火光中那些金粉刻的字,原是丈夫一生未说出口的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