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练兵屯田,根基初固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戏志才的到来,让曹操军中的气象为之一新。

他不仅在军事上提出了诸多良策,更在后勤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才能。

一日,曹操召集众将商议军国大事,戏志才提出:“如今军中粮草短缺,若想长远发展,必须实行屯田。”

曹操问道:“何为屯田?”

戏志才答道:“屯田便是组织士兵和百姓开垦荒地,种植粮食。

如此一来,既能解决粮草问题,又能稳定民心,可谓一举两得。”

曹操闻言,沉吟道:“此计甚好。

只是,谁能担此重任呢?”

众人沉默不语,屯田之事看似简单,实则繁琐,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能力才能做好。

曹昂上前一步,拱手道:“父亲,儿臣愿担此任。”

曹操看向他,眼中带着一丝犹豫:“子脩,屯田之事非比寻常,你……”戏志才开口道:“主公,公子有勇有谋,且心怀百姓,正是合适人选。”

郭嘉也附和道:“主公,我也认为公子可以胜任。”

曹操见两位谋士都如此说,点了点头:“好,便让你一试。

我拨给你五千士兵,再给你一些种子和农具,你可自行调配。”

曹昂躬身领命:“谢父亲信任,儿臣定不辱使命。”

次日,曹昂便带着五千士兵,前往许昌附近的一片荒地,开始屯田。

他首先将士兵们分成两队,一队负责开垦荒地,一队负责搭建营房和仓库。

他自己则亲自勘察地形,规划灌溉水渠。

起初,士兵们对屯田之事颇有怨言,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不如上阵杀敌来得痛快。

曹昂没有强迫他们,而是耐心解释道:“诸位兄弟,我们当兵打仗,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吗?

可如果没有粮食,我们连肚子都填不饱,又怎能上阵杀敌?

只有我们种出足够的粮食,才能让家人过上安稳的日子,才能让我们的军队更加强大。”

士兵们听了,都沉默了。

他们都是穷苦出身,深知粮食的重要性。

曹昂见大家有所触动,继续道:“我知道大家不习惯种地,没关系,我会请一些有经验的老农来指导大家。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种出好粮食。”

接下来的日子里,曹昂以身作则,每天都和士兵们一起下地干活,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也晒黑了不少。

士兵们见公子都如此辛苦,也都打消了怨言,埋头苦干起来。

曹昂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粮食产量。

他推广了新的耕作技术,让士兵们合理施肥、灌溉;他还制定了奖励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士兵给予奖励。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这片荒地变成了良田,长出了沉甸甸的稻穗。

看着丰收的景象,士兵们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除了屯田,曹昂还注重练兵。

他知道,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要有充足的粮草,还要有过硬的战斗力。

他借鉴了前世的一些军事训练方法,结合三国时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训练计划。

他要求士兵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训练,从基本的队列、刺杀,到复杂的阵法、战术,都要反复练习。

他还特别注重士兵们的体能训练,经常组织长跑、负重行军等活动。

起初,很多士兵都难以承受,但在曹昂的鼓励和带动下,大家都坚持了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士兵们的身体素质和战斗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曹操来看望他们时,看到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不禁大为赞赏:“子脩,你做得很好!

有这样一支军队,何愁天下不定!”

曹昂躬身道:“这都是父亲和诸位先生的功劳,儿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曹操哈哈大笑:“好,好,好!

我儿长大了,有出息了!”

随着屯田的成功和军队的壮大,曹操在许昌的根基越来越稳固。

越来越多的百姓前来归附,越来越多的人才前来投奔。

曹昂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在这乱世之中,还有很多挑战在等待着他们。

但他有信心,只要他们父子同心,上下协力,一定能平定乱世,建立一个太平盛世。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