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之处便是吾乡

心安之处便是吾乡

作者: 淅川川

都市小说连载

现实情感《心安之处便是吾乡主角分别是林小雨陈作者“淅川川”创作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剧情简介如下:专为书荒朋友们带来的《心安之处便是吾乡》主要是描写陈默,林小雨之间一系列的故作者淅川川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沉浸在小说人物的喜怒哀乐心安之处便是吾乡

2025-07-18 12:16:09

1 北京见头顶那台老旧的吊扇吱吱呀呀地转着,像个哮喘病人,

拼尽全力也只能搅动起一股股温吞的热风,吹在脸上黏糊糊的,

混着窗外夏蝉不知疲倦的嘶鸣。电脑屏幕上,查分网站的页面一片刺目的白,

中央那个小小的圆圈还在徒劳地旋转,看得人心头发慌。

陈默感觉自己的心脏也在跟着那风扇的节奏,一下一下,沉重地撞击着胸腔。

他下意识地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喉结滚动了一下。空气里弥漫着老旧家具的木头味、汗味,

还有桌角那半杯放久了有些发酸的绿豆汤气味。“靠,能不能快点!

”旁边传来一声压低的咒骂,带着明显的焦躁。林小雨整个人几乎趴在了油腻腻的小方桌上,

额头抵着冰凉的桌面,只露出一双瞪得溜圆的眼睛,死死盯着那折磨人的加载图标。

她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旧T恤后背,已经被汗洇湿了一大片,紧紧贴在皮肤上,

勾勒出少女略显单薄的肩胛骨轮廓。陈默的目光不由自主地从屏幕移开,

落在她汗湿的鬓角上。几缕碎发黏在那里,随着她焦躁的呼吸轻轻颤动。他喉头又动了一下,

想说点什么缓和气氛,或者至少提醒她别把汗蹭到桌上那堆摊开的志愿填报指南上。

可没等他开口,屏幕猛地一闪——页面刷新了。那折磨人的旋转图标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几行清晰得近乎冷酷的数字。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吊扇的呻吟、窗外的蝉鸣,

一切背景噪音都潮水般退去,只剩下两人骤然变得粗重的呼吸声,在狭小的房间里异常清晰。

“632!”林小雨猛地直起身子,像被弹簧弹开一样,声音尖利得变了调,

带着难以置信的狂喜,“文科!陈默,文科632!”她几乎是跳起来的,

椅子腿在水泥地上刮出刺耳的声响。巨大的喜悦让她脸颊通红,眼睛亮得惊人,

像落进了整个盛夏的星光。陈默的视线却死死钉在自己的分数栏上。理科:658。

一个足以撬开任何顶尖学府大门的数字。一股滚烫的气流猛地从心底冲上头顶,

四肢百骸都因为这巨大的确认而微微发麻。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进掌心,

带来一丝真实的刺痛。下一秒,一只汗津津、带着灼热温度的手猛地拍在了他的手背上,

发出清脆的响声。“北京!说好的,北京见!”林小雨的声音还在激动地颤抖,

带着破釜沉舟般的决心和兴奋。陈默抬起头,撞进她那双亮得惊人的眸子里。

那里面翻涌着毫不掩饰的野心、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还有对他毫无保留的信赖。

掌心相贴的地方,汗液交融,黏腻滚烫,却像一道微弱的电流,瞬间贯通了他紧绷的神经。

他深吸了一口燥热的空气,

那空气里仿佛已经掺杂了远方帝都车水马龙的喧嚣和钢铁森林的气息。

他反手用力握住了她的手,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坚定:“嗯,北京见。

”两个年轻滚烫的手掌紧紧交叠,在那个闷热得几乎令人窒息的夏日傍晚,

在吱呀作响的电扇下,在汗水和廉价绿豆汤的气味里,为一场奔赴未知的远行,

盖下了一个滚烫的印章。2 象牙塔里的岔路与守望北京,

终于不再是地图册上冰冷的符号或新闻画面里的剪影。

它裹挟着九月干燥的风沙、地铁里混杂的人潮气息和未名湖畔微凉的荷香,扑面而来。

陈默踏进了以严谨著称的T大计算机系,

林小雨则进入了以人文气息浓厚闻名的B大新闻学院。两所顶尖学府,相隔不过几站地铁,

却仿佛两个世界。最初的兴奋很快被现实的洪流冲淡。

陈默的世界被无穷无尽的代码、算法和实验室的荧光屏占据。他像一块干燥的海绵,

疯狂吸收着晦涩的知识,但身边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大佬,竞争无声而惨烈。

熬夜调试程序、啃大部头原版教材成了常态。高中时引以为傲的理科优势,

在这里变得稀松平常。他不再是被仰望的学霸,只是庞大机器上一颗需要拼命旋转的螺丝钉。

偶尔在深夜疲惫不堪时,他会想起老家吱呀的电扇下那个意气风发的击掌,

心头掠过一丝微不可查的茫然:这就是梦寐以求的“北京”吗?林小雨的日子同样不轻松。

新闻理想遭遇了冰冷的现实:海量的阅读、严苛的写作训练、对时事敏锐度的要求,

以及无处不在的同辈压力。她不再是县城中学里那个文采斐然的佼佼者,B大藏龙卧虎,

一篇深度报道作业可能需要采访十几个对象、查阅上百份资料,才能勉强达到及格线。

她开始学着褪去小镇女孩的羞涩,逼着自己去采访陌生人,去辩论,去在课堂上表达观点,

过程磕磕绊绊,内心时常充满自我怀疑。她会在未名湖边看着悠闲的天鹅发呆,

想念老家那个能让她畅所欲言、无条件相信她的陈默。距离很近,见面却并不频繁。

各自繁重的课业、不同的社交圈、以及初入大学急于证明自己的心态,

让两人像两条偶尔交汇的溪流,更多时候在各自的河道里奔涌。他们最常见的联络方式,

是深夜的短信和QQ留言。陈默:“刚解出一个巨难的算法题,感觉脑细胞死了一半。

”林小雨:“今天被导师批稿子批得怀疑人生…/(ㄒoㄒ)/~~ 求安慰!

”陈默:“周末有空?T大食堂新开了个川菜窗口,据说不错。”林小雨:“啊啊啊!

这周末要跟小组去郊区做社会调查!下次!下次一定!”见面时,话题也悄然转变。

陈默会兴奋地讲起某个算法的精妙,林小雨则眉飞色舞地描述采访遇到的奇人异事。有时,

陈默听不懂林小雨口中复杂的媒体理论,林小雨也对陈默深奥的技术术语一头雾水。

短暂的沉默后,两人相视一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感,

更安全的话题——吐槽食堂的饭菜、回忆高中糗事、或者互相打气“熬过这个期末就好了”。

他们在各自的轨道上飞速成长,努力适应着帝都的节奏和象牙塔的规则。

那份青梅竹马的默契依旧在,但包裹它的外壳,已经从家乡小城的无忧无虑,

变成了帝都天空下各自为战的坚韧。他们都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为了当年那句“北京见”的承诺,也为了不辜负自己。

3 毕业季的迷茫与现实的耳光四年光阴,弹指一挥。

毕业季的喧嚣裹挟着离愁别绪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或者说迷茫席卷而来。找工作,

成了悬在每个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陈默凭借着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在几个重要项目中的亮眼表现,加上T大的金字招牌,

简历投出去还算顺利。几轮笔试面试下来,他手握几个Offer,

最终选择了一家规模中等、但技术氛围浓厚、发展前景不错的互联网公司。

职位是后端开发工程师,起薪在应届生中算得上优渥。签三方协议那天,他走出公司大楼,

看着帝都初夏耀眼的阳光,长长舒了一口气。似乎,那条从高考查分时就规划好的道路,

正在稳步铺就。林小雨的求职之路却坎坷得多。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数量庞大,

优质岗位竞争异常激烈。顶尖媒体门槛高不可攀,需要深厚的背景或万里挑一的才华。

普通的商业媒体或企业宣传岗,要么薪资低得可怜,

要么工作内容与她想象中的“铁肩担道义”相去甚远。她投出的简历如同石沉大海,

偶尔有面试机会,也常常在群面中被更自信、更会“包装”的竞争者刷下。一次,

她精心准备了一个深度报道方案去面试一家颇有名气的网络媒体,

却被面试官轻描淡写地评价为“想法幼稚,缺乏商业敏感度”。挫败感像冰冷的潮水,

一次次将她淹没。她看着陈默似乎已经尘埃落定,而自己还在人海浮沉,

内心焦灼又带着一丝不甘。她开始降低期望,投递一些文案策划、新媒体运营的岗位。最终,

她拿到了一家广告公司的Offer,职位是初级文案。薪资只有陈默的一半多一点,

而且HR明确表示,加班是常态。签下名字的那一刻,林小雨没有太多喜悦,

只有一种终于找到落脚点的疲惫和隐隐的失落——这和她当年梦想的“无冕之王”,

差距太大了。4 帝都屋檐下的第一滴雨拿到Offer只是开始。

紧接着就是最现实的问题:住哪里?北京的房租,

给了这对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结结实实的一记耳光。陈默的公司在中关村附近,

林小雨的公司在东三环。他们各自在网上搜寻合适的房源,结果令人绝望。

距离公司通勤一小时内、稍微像样点的单间,租金几乎要吞掉林小雨大半个月工资。

老破小的合租次卧,环境嘈杂,条件简陋,价格也依然不菲。一个闷热的周末下午,

两人约在五道口一家咖啡馆见面,各自摊开打印出来的租房信息,脸上都写着疲惫和沮丧。

“西二旗那边有个主卧带独卫,离我公司地铁40分钟,就是……月租4500。

”陈默指着一份信息,眉头紧锁。这几乎是他税后工资的三分之一。“我看了个东五环外的,

合租次卧,2500,但早上挤地铁估计要一个半小时以上。”林小雨的声音带着无力感,

“而且那房子照片看着就很旧……”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咖啡馆里冷气很足,

却驱不散心头的烦闷。窗外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流光溢彩的都市繁华,而他们,

正被这繁华背后冰冷的生存成本压得喘不过气。

“要不……”陈默看着林小雨紧锁的眉头和眼下淡淡的青黑,犹豫了一下,还是开了口,

“我们……一起找房子合租吧?”林小雨猛地抬头看他。陈默赶紧解释,

语速有些快:“你看,合租能省不少钱。找个位置折中的地方,比如北三环或者西三环附近,

这样我们通勤时间都能控制在1小时左右。租个两居室,或者大一点的开间?分摊下来,

压力会小很多。”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和试探,

“而且……互相也有个照应?”他想起林小雨独自一人去面试时强装镇定的样子,

想起她看到房租信息时眼中的失落。他不放心她一个人住到偏远又鱼龙混杂的地方。

林小雨愣住了。合租?和陈默?这个念头在她脑海里飞快地转了几圈。

省房租、通勤便利、互相照应……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和一个男生,

即使是青梅竹马的陈默,住在一起?一丝微妙的羞涩和顾虑悄然爬上心头。然而,

现实的压力如此沉重,容不得太多浪漫的矫情。银行卡里那点微薄的积蓄,

眼前触目惊心的房租数字,以及初入职场的不安,

都在清晰地告诉她:这是最务实、最经济的选择。

她看着陈默眼中真诚的关切和那份小心翼翼的提议,

心中的顾虑渐渐被一种混合着依赖、安心和“豁出去”的勇气取代。是啊,

他们是陈默和林小雨啊,是从小一起长大、在最难的学业路上互相扶持的伙伴。

在这座庞大而陌生的城市里,还有谁比他更值得信任和依靠呢?她深吸一口气,

像是下定了决心,用力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如释重负又带着点破釜沉舟的笑容:“好!

一起找!找个能放下我们俩,最好还能放下我那一堆书的地方!

”陈默看着她终于舒展开的眉头和眼中重新亮起的光,心头一松,也露出了笑容。那笑容里,

有找到解决方案的轻松,更有一种奇异的、共同面对未来的踏实感。于是,

在那个夏天剩下的日子里,两个刚刚毕业的年轻人,顶着烈日,

穿梭在北京错综复杂的胡同、密集的塔楼和各式各样的中介门店之间。

他们看过散发着霉味的老公房,看过被隔断得面目全非的群租房,

也看过装修崭新但价格令人咋舌的公寓。每一次看房,都是一次对帝都现实更加深刻的认知。

最终,他们在一个距离两人公司通勤都在50分钟左右的老旧小区里,

找到了一套勉强负担得起的**两居室**。房子位于顶层,没有电梯,墙壁有些泛黄,

厨房和卫生间都很小,家具是房东留下的、颇具年代感的“古董”。唯一的好处是,

客厅有扇不小的窗户,下午阳光能透进来。签下那份沉甸甸的租房合同时,

两人站在空荡荡、散发着灰尘味道的客厅里,相视一笑。笑容里有对未来的期许,

有对现实的妥协,更有一种“终于在这座城市有了一小块立足之地”的复杂情绪。“以后,

这就是咱们在帝都的‘家’了。”陈默环顾着四周,语气带着一丝调侃,也带着郑重。“嗯!

”林小雨用力点头,走到窗边,推开有些滞涩的窗户。

外面是灰蒙蒙的城市天际线和楼下嘈杂的市井声音。“虽然小点破点,

但总归……是我们自己的地盘了!”她转过身,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初生牛犊般的干劲,

“陈默,加油!好好干!争取早日换大房子!”“一起加油!”陈默走到她身边,

像多年前那个闷热的傍晚一样,伸出了手掌。林小雨会意,

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手掌击了上去。“啪!”清脆的击掌声在空荡的房间里回响,

不再是为了远方的约定,而是为了眼前这个简陋却真实的、需要他们共同守护和奋斗的起点。

属于他们的“北漂”合租生活,带着汗水和希望,正式拉开了序幕。帝都的屋檐下,

他们将共同迎接生活的风雨,也共同浇筑属于他们的微光。5 噩耗七年的时光,

像帝都地铁窗外飞速掠过的模糊光影,呼啸着带走了少年人的青涩棱角,

也带来了难以言说的疲惫和风尘。陈默推开那扇熟悉的、漆皮剥落得厉害的防盗门,

一股混杂着隔夜泡面、廉价空气清新剂和淡淡霉味的复杂气息扑面而来。

他几乎是把自己“卸”进了门内,沉重的双肩包滑落在地板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身体里每一根骨头都在叫嚣着酸疼,大脑像是被高强度代码运算彻底榨干的海绵,

沉重又麻木。客厅里只开着一盏光线昏黄的小台灯,灯下那个蜷缩在旧沙发里的身影,

正是林小雨。她盘着腿,膝盖上架着笔记本电脑,屏幕幽幽的光映亮了她半边脸,

眼下是浓重的、无法忽视的青黑色阴影。听见门响,她猛地一激灵,像只受惊的小兽,

啪地一声合上了笔记本屏幕,动作快得带起一阵风。“回来了?”她的声音有些沙哑,

带着强打精神的意味,努力想挤出一个轻松的笑,但嘴角的弧度还没完全扬起就僵在了那里,

眼神里满是掩饰不住的倦怠。陈默没说话,只是拖着灌了铅似的双腿挪到沙发旁,

挨着她坐下。沙发弹簧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他瞥了一眼茶几,

上面放着一个皱巴巴的白色塑料袋,里面装着几个早已凉透、面皮发硬的包子。“晚饭?

”他指了指袋子,声音干涩。“嗯,楼下买的,凑合垫吧一下。”林小雨重新打开笔记本,

手指有些烦躁地在触控板上滑动着,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PPT页面,

“刚又被甲方爸爸打回来了,说第三稿还是‘差点感觉’,

要‘更年轻化、更炸裂’……鬼知道他们到底想要什么感觉!炸裂?怎么不原地爆炸呢!

”她的语速越来越快,带着被反复蹂躏后的愤怒和委屈,眼眶不受控制地开始泛红,

声音也带上了浓重的鼻音。陈默默默听着,没接话。他太熟悉这种状态了。

他伸手从袋子里拿出一个凉包子,机械地咬了一口。面粉在口腔里干涩地化开,没什么滋味。

他也累。白天在公司,一个核心模块的线上bug像颗定时炸弹突然引爆,

整个项目组鸡飞狗跳。他作为主要开发者,

被主管当着所有人的面指着鼻子训斥了足有十分钟,字字诛心,最后一句“陈默,

这锅你得背好”像块冰冷的石头砸在他心上。

所有的辩解在“项目进度”和“团队影响”的大帽子下都显得苍白无力。

他咽下那口干巴巴的包子,感觉喉咙堵得厉害。刚想开口,

哪怕只是附和着骂一句“狗日的甲方”或者“傻逼主管”,

也算是一种无力的宣泄和彼此取暖。然而,就在他张开嘴的瞬间——嗡!嗡!嗡!

他放在裤兜里的手机,毫无预兆地疯狂震动起来,

声音在寂静的出租屋里显得格外刺耳和急促。一种极其不祥的预感,像冰冷的毒蛇,

瞬间缠住了陈默的心脏。他动作僵硬地掏出手机,屏幕上跳动的来电显示,赫然是“妈”。

这个时间点,老家那边通常早就安静下来了。他深吸一口气,指尖有些发颤地划过接听键。

“喂,妈?”电话那头没有立刻回应,只传来一阵压抑不住的、破碎的抽泣声,

那哭声像带着倒刺的钩子,狠狠扎进陈默的耳膜。几秒钟的死寂后,

可能……”“手术……必须马上做心脏搭桥……要……要五十万……”母亲的声音陡然拔高,

充满了绝望的嘶哑,“五十万啊!

退休金……都填了之前买药看病的窟窿了……小默……怎么办……你爸他……” 后面的话,

被更汹涌的呜咽彻底淹没。“五十万”三个字,像三颗冰冷的子弹,瞬间击穿了陈默的耳膜,

轰然炸开在他一片空白的大脑里。他整个人像是被瞬间抽走了所有骨头,猛地瘫软下去,

后背重重砸在沙发那破旧的靠背上,发出沉闷的撞击声。手机从他骤然失力的手中滑落,

掉在脚边的旧地毯上,话筒里还隐约传来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在死寂的房间里回荡,

如同鬼魅的低语。五十万。这个数字像一座从天而降的黑色巨山,带着千钧之力,

轰然压在他的脊梁上,碾碎了他所有刚刚浮起的、关于升职加薪或是跳槽改变的渺小念头。

骨头似乎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呻吟,肺部被挤压得无法呼吸。他眼前一阵阵发黑,

出租屋那低矮、布满水渍的天花板在视野里旋转、扭曲,仿佛随时要坍塌下来,

将他们彻底埋葬。旁边传来一声压抑的惊呼。“陈默!”林小雨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惊惶,

她几乎是扑过来的,冰凉的手指紧紧抓住他冰冷僵硬的手臂,“怎么回事?阿姨说什么了?

叔叔他……怎么样?”她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眼中满是恐惧。陈默张了张嘴,

喉咙里却像是堵着一团滚烫的棉絮,灼痛得发不出任何声音。

他只能徒劳地用手指了指掉在地上的手机,那里面母亲绝望的哭声还在微弱地持续着,

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房间里的空气。林小雨立刻明白了。

她的脸色瞬间变得比陈默还要惨白,嘴唇哆嗦着,

刚才因工作积压的委屈和愤怒被更大的恐慌瞬间冲垮。她猛地蹲下身,

捡起那部还沾着陈默手心冷汗的手机,颤抖着贴到自己耳边。“阿姨?阿姨是我,小雨!

您别急,慢慢说,叔叔现在到底什么情况?手术……手术费要多少?

”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但那尾音的颤抖和眼中的水光彻底出卖了她。

陈默像一尊被抽空了灵魂的泥塑,瘫在沙发里,

视线没有焦点地落在对面墙上那块斑驳的水渍上。五十万。

这个数字在他脑海里疯狂盘旋、放大,每一个零都像一张嘲讽的巨口。他毕业三年,

省吃俭用,工资大头都交给了帝都高昂的房租和日常开销,银行卡里的数字从未超过五位数。

家里?父母都是小县城的普通职工,供他读书已是倾尽全力,父亲身体一直不好,常年吃药,

家里那点积蓄早就被掏空了……怎么办?这三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他的心上。

绝望像冰冷的潮水,漫过脚踝,漫过膝盖,一点点吞噬着他仅存的体温和思考能力。

林小雨还在断断续续地和电话那头的母亲说着什么,声音时高时低,

夹杂着安慰和强作镇定的询问。但陈默已经听不清了。他猛地从沙发上弹起来,

动作僵硬得像生锈的机器。不行,不能坐以待毙!他像一头被逼入绝境的困兽,

在狭小的客厅里来回踱步,每一步都沉重地踏在破旧的地板上。然后,

他几乎是扑到了自己扔在角落的双肩包旁,粗暴地拉开拉链,

从内袋里翻出那张薄薄的银行卡。手机屏幕被他划开,指尖因为用力过度而泛白,

带着一种近乎癫狂的颤抖,

点开了一个又一个熟悉的蓝色图标——那些曾经被他嗤之以鼻的借贷APP。

“微粒贷”、“借呗”、“京东金条”……名字五花八门,界面鲜艳刺眼。

他像一个溺水的人,疯狂地抓住每一根可能存在的稻草。手指飞快地在屏幕上戳点,

输入身份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冰冷的系统提示音接连响起,像一把把淬毒的匕首,

精准地刺穿他仅存的侥幸。“抱歉,根据综合评估,您目前的信用额度为0元。

”“尊敬的客户,您当前的申请未能通过……”“额度审批失败,

建议您提升信用资质后再尝试……”每一条冰冷的拒绝信息弹出,

陈默脸上的血色就褪去一分,眼中的光芒就熄灭一分。

那些平日里充斥在电梯间、地铁站的诱人借贷广告,此刻都变成了巨大的讽刺。

它们承诺的“轻松解决资金难题”,在真正吞噬生命的深渊面前,

脆弱得如同阳光下破裂的肥皂泡。他颓然地靠墙滑坐在地板上,

冰凉的瓷砖透过薄薄的裤子传来寒意。手机屏幕的光映着他灰败绝望的脸,

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五十万,五十万……这个数字像一座永远无法翻越的绝望之墙,

横亘在他和父亲的生命之间。他痛苦地闭上眼,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留下月牙形的白痕,

却感觉不到丝毫疼痛。一种从未有过的巨大无力感将他彻底淹没,

仿佛坠入了永不见底的冰窟。怎么办?还能怎么办?

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就在他几乎要被这灭顶的绝望彻底吞噬,

连思考的力气都快要耗尽时——叮咚!一声清脆悦耳的手机短信提示音,

突兀地划破了出租屋内令人窒息的死寂。这声音在此时响起,显得如此不合时宜,

甚至带着一丝荒谬。陈默像被电流击中般猛地一颤,

涣散的目光下意识地投向自己还亮着的手机屏幕。屏幕上,

行您尾号xxxx的储蓄卡账户于X月X日X时X分转入人民币500,000.00元,

活期余额……后面具体是多少余额,陈默的视线已经模糊得看不清了。他的全部心神,

都被那一串冰冷的、却又带着巨大魔力的数字牢牢攫住——500,000.00元。

五十万?他死死地盯着那串数字,像不认识它们一样。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

撞击得肋骨生疼,血液似乎瞬间冲上了头顶,又在下一秒冻结成冰。怎么回事?系统错误?

诈骗?还是……他猛地摇头,甩开这些混乱的念头,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常梨厉晏舟结局
  • 厉晏舟棠梨大结局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后续在哪儿看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大结局22集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什么小说
  • 小说女主叫常梨
  • 常梨厉晏舟小说
  • 破案:被系统诅咒后,秦姐帅酷彪
  • 厉晏舟常梨后续大结局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小说结局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23章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后续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