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里的飞机

灯塔里的飞机

作者: 爱吃双色鱿鱼的于思慧

都市小说连载

金牌作家“爱吃双色鱿鱼的于思慧”的现实情《灯塔里的飞机》作品已完主人公:林晚江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江屿,林晚是著名作者爱吃双色鱿鱼的于思慧成名小说作品《灯塔里的飞机》中的主人这部作品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简短的语句就能渲染出紧张的气那么江屿,林晚的结局如何我们继续往下看“灯塔里的飞机”

2025-07-18 09:01:12

第一部

《台风书》2006 年 8 月 9 日—12 月 31 日第1章

纸飞机里的求救台风桑美的前锋像一条湿淋淋的黑狗,扑向东极岛。凌晨两点,卫生院帐篷里只剩一盏汽灯。父亲江守诚把最后一条止血带缠在自己大腿上——旗杆倒下时,钢筋撕开了他的股动脉。血顺着帆布往下淌,在地面汇成小小的、滚烫的湖。“小屿,别怕。”他声音嘶哑,却异常温柔,“你记得灯塔顶上的备用灯吗?”十七岁的江屿跪在担架旁,手里被塞进一个冰凉的东西——那是一架纸飞机,用旧病历单折成。机翼有血,也有汗,展开后能看见一行抖得几乎不成形的铅笔字:“活下去,然后把灯点亮。”父亲的手突然松开,汽灯的光圈剧烈晃动,像要把人吸进去。一小时后,台风眼到达。风短暂地停了,夜空露出诡异的玫瑰色。江屿拖着一条被玻璃划开的左腿,穿过满地碎瓦,往灯塔方向爬。每爬一步,裤管里的血就渗进沙里,留下一条暗红色的小径。灯塔的门被风掀掉半边,楼梯扶手上全是海盐结晶。他数着台阶:17、18、19……到第87级时,腿一软,撞在灯座上。备用灯罩碎了,玻璃扎进掌心,他却笑了——那碎光像极小时候父亲带他在甲板上看过的银河。他把纸飞机塞进灯座裂缝,用血黏住。“爸,我到了。”天快亮时,台风再次合拢。雨声像无数把铁勺刮锅。江屿靠着灯座晕过去。梦里,父亲站在灯塔最顶端,朝他挥手,手里挥着另一只更大的纸飞机。醒来已是傍晚,世界安静得可怕。他一步一步挪下台阶,看见整座岛像被翻过来的船底:屋顶漂在海面,电线缠在椰子树上,而旗杆——那根曾挂着国旗的旗杆——像一柄断剑,斜插在小学操场中央。旗杆下,母亲的身体被黑板碎片覆盖,只露出一只手,手里攥着半截粉笔。江屿跪在泥水里,把粉笔抽出来,在黑板残余部分写下一行歪歪斜斜的字:“从今天开始,我替你们活下去。”第2章

旗杆下的黑板台风过后第三天,太阳像烧红的硬币挂在头顶。小学操场成了临时停尸场。江屿用一块防雨布把父母遗体盖好,转身去找校长。“旗杆要重新立起来。”他说。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执拗。校长看着他血痂纵横的手,叹口气:“先治伤。”江屿摇头:“旗杆不立,学校就不算活过来。”下午,几个渔民抬来一根新杉木。江屿用父亲教的打结法,把旗杆牢牢绑在原来的水泥基座上。每缠一圈,他都低声说一句:“爸,稳一点。”旗杆立起时,夕阳像被戳破的蛋黄,把海水染成浓稠的金色。江屿把母亲生前最常用的那截粉笔插在旗杆底座裂缝里,再搬来半块幸存的黑板。他在黑板上写:“今天开始学习如何活下去。”粉笔字被海风舔得毛茸茸,却倔强地留在那里。夜里,校长给他拿来一张存折。“你爸妈的赔偿金,一共二十七万六千四百元。”江屿盯着数字,眼前浮现父亲最后一次修屋顶时从梯子上摔下来的画面——那天父亲贴了一张五毛钱的膏药就继续干活。他把存折推回去:“修学校,买救生船,剩下的给孩子们买书。”“你呢?”江屿抬头看向灯塔,灯还黑着。“我有一盏灯要修。”第3章

赔偿金与鲸形课桌银行柜台前,江屿穿着校服改的短外套,袖口磨得发白。柜员让他签字时,他忽然问:“能换成现金吗?我想亲手发给工人。”于是,二十七万六千四百元变成三捆扎着白纸条的百元大钞,装进一个帆布工具包。他背着钱先去建材市场。“杉木、水泥、钢筋、防水漆……”他报出一长串清单,店老板狐疑地看着他:“小同学,你家大人呢?”江屿把工具包往柜台一倒,钞票像瀑布。老板立刻改口:“要什么型号,尽管挑。”鲸形课桌是他自己设计的。画图纸时,他想起母亲曾用粉笔在黑板上画过一只胖胖的鲸鱼,说:“教室要像鲸鱼的肚子,把孩子们含住。”他去找镇上的老木匠陈阿公。陈阿公叼着烟斗,眯眼看图纸:“这尾巴得弯成90度,不然娃娃们腿伸不直。”两个人在闷热的工棚里敲敲打打七天七夜,刨花堆得像雪。最后一遍刷清漆时,江屿在鲸鱼尾巴内侧刻了一行小字:“江屿、林晚,2006”——当时他还不认识林晚,只是下意识把名字写在一起。九月开学,十张鲸形课桌被搬进唯一完好的教室。孩子们像小鱼一样滑进鲸鱼的肚子,拍着桌面喊:“鲸鱼活了!”江屿站在讲台,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他脸上,睫毛投下的影子像两把小小的桨。那一刻,他忽然明白父亲那句话的真正含义:“把灯点亮”——原来灯不一定是灯泡,也可以是鲸鱼的肚子,也可以是孩子们的眼睛。第4章

上海弄堂的拾荒少女台风过后第七天,上海。12岁的林晚蹲在弄堂口的垃圾桶旁,翻找可以换钱的塑料瓶。风突然卷起一张潮湿的纸,啪地贴在她脸上。她扒拉下来,是一张被撕成飞机形状的旧病历单。正面印着“东极岛卫生院”,反面空白,只有几滴干涸的血迹。她本想扔掉,却鬼使神差地把它展平,夹进课本。夜里,她趴在阁楼的小桌前,用圆珠笔在病历单空白处画了一头鲸鱼。鲸鱼的眼睛画成灯塔形状,塔顶亮着一颗很小的星星。她不知道东极岛在哪里,却在地图册上找到了一个针尖大小的点,用红笔圈起来。台灯昏黄,照得她的影子贴在墙上,像一头游动的鲸。第二天清晨,她把画好的纸飞机从阁楼窗口放飞。飞机在电线间穿梭,最后落在隔壁阳台的仙人掌盆里。仙人掌的刺戳破了机翼,留下一个小洞。林晚隔着窗子,朝仙人掌吐了吐舌头,小声说:“替我飞远一点。”她没想到,三年后,这架飞机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她手里。第5章

备用灯炸裂的夜晚台风季结束后的第一个月,江屿开始修灯塔。他带着伤爬上87级台阶,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备用灯罩碎了,玻璃扎进掌心,他咬着牙把碎片拔出来,用碘酒浇在伤口上。疼得眼前发黑,却听见父亲的声音在耳边说:“灯亮了,家就在。”他去市里买灯泡,却发现老式卡口灯泡已经停产。店主给他一只LED灯:“用这个,省电,亮十倍。”江屿摇头:“我要原来的钨丝灯。”最后,他在旧货市场淘到一只布满灰尘的钨丝灯泡,25瓦,灯丝像蜷曲的弹簧。回程的船遇上大浪,他死死抱着灯泡,像抱着一颗心脏。灯泡装上那晚,整座岛像被掀开盖子的盒子,光倾泻而出。江屿坐在灯塔顶层,把父亲留下的血迹纸飞机重新摊开。他在“活”字后面补上一行:“我会替你看见每一个台风后的日出。”然后把飞机折回原样,塞进灯座裂缝。灯泡亮起,纸飞机在光里变成半透明,像一枚小小的、永不降落的星。第6章

鲸鱼与空白林晚的初中作文题目:《我最想去的地方》。她写:“我想去一座灯塔,灯塔下有一头鲸鱼,鲸鱼肚子里有学校。”语文老师用红笔写评语:“跑题,鲸鱼不能住学校。”林晚不服气,在评语旁边画了一只更大的鲸鱼,鲸鱼的尾巴扫过老师的红笔迹,像一抹嘲笑。放学后,她把作文撕成正方形,折成第2架纸飞机。收件人写:东极岛灯塔鲸鱼收。她在机翼上画了一张小地图,起点是上海弄堂,终点是一枚很小的灯塔。飞机从教室窗口飞出,撞在操场旗杆上,弹了一下,又继续飞。最后落在校门口修鞋匠的三轮车上。修鞋匠姓陈,左脚有点跛。他捡起飞机,看见上面的地图,笑了。第二天,他蹬着三轮车去码头,把纸飞机塞进一位渔民的口袋:“带去东极岛。”渔民把飞机插在船舱神龛前,旁边是妈祖像。渔船出海第七天,台风再次生成,纸飞机被雨水打湿,字迹晕开,像一幅抽象画。第7章

黑板报上的鲸鱼避难所江屿把教室后门改造成“鲸鱼肚”。门板刷成深蓝色,边缘画满白色浪花。孩子们钻进钻出,发出“哇——”的惊叹。他在鲸鱼肚子里贴满软木板,让孩子们把“活下来的理由”钉在上面。第一张纸条是江屿自己写的:“因为今天太阳照常升起。”一个月后,软木板被钉得密密麻麻:“因为妈妈煮了红糖姜茶。”“因为江老师弹吉他跑调,全班笑到肚子疼。”“因为旗杆重新立起来了。”每个理由旁边,江屿都画了一个小太阳。很快,整面墙变成一片发光的向日葵。冬天来临,北风从门缝灌进来,鲸鱼肚子冷得像冰窖。江屿把旧毛衣拆了,织成一块巨大的蓝色毛线帘子,挂在门口。帘子上用白线绣了一行字:“风会停,鲸鱼不会走。”孩子们钻进鲸鱼肚子时,都会用手摸一摸那行字,像确认一个秘密暗号。第8章

十年后的信江屿在黑板上留作业: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信。孩子们不会写字,他让他们说,自己代笔。小女孩阿豆说:“十年后我想变成海鸥,飞得比风还高。”江屿写:“那就先学会逆风。”小男孩阿满说:“十年后我要当船长,带江老师去上海。”江屿写:“那就先学会看星星。”他一共写了三十封信,折成三十架纸飞机,编号从03到32。夜深,他独自爬上灯塔,把飞机塞进石缝最里层。塞到最后一封时,他发现石缝里已经有一架很旧的飞机——那是父亲当年塞进去的。他小心地把它拿出来,机翼上的血迹已经变成铁锈色。他把父亲和自己的飞机并排塞回去,像把两代人叠在一起。十年后,这些信将被一个叫林晚的女孩发现。那时,她已经在鲸鱼肚子里钉上第1000张纸条:“因为江屿说,风会停。”第9章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常梨厉晏舟结局
  • 厉晏舟棠梨大结局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后续在哪儿看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大结局22集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什么小说
  • 小说女主叫常梨
  • 常梨厉晏舟小说
  • 破案:被系统诅咒后,秦姐帅酷彪
  • 厉晏舟常梨后续大结局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小说结局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23章
  • 常梨厉晏舟乔念语后续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