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海地区却是烽烟遍地——就在不久前,1874 年 5 月,刚刚靠明治维新积累了一点国力的日本居然敢挑衅大清,直接派出军队在台湾岛登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牡丹社事件。
这再次凸显了清朝的海防体系已经是千疮百孔。
所以,李鸿章再三强调朝廷一定要重视海防,必须把有限的军费全部用到海防和海军的筹建上,否则若干年之后,东南沿海将会面临无法收拾的残破局面。
此言一出,朝野附议。上至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朝中主持政务的恭亲王奕䜣、诸位军机大臣,下到各省的封疆大吏、普通官员,全部都对李鸿章所言竖起了大拇指。
但是,如果把有限的军费全部投入到海防上去,那么新疆怎么办?
一个灵魂拷问随之而来: 新疆,是否已经是朝廷的一颗弃子?
新疆绝不能放弃。收复新疆绝不能等待。
原因很简单,因为敌人不会给你太多时间。盘踞新疆的阿古柏伪政权和他背后的英国人、土耳其人,还有伊犁的俄国人,正在当地推行去中国化的政策,全力训练军队,防范着清军可能的反攻。拖得越久,收复的把握就越小。
是时候有人站出来了
1875 年 3 月的一天,年过花甲的左宗棠彻夜未眠、奋笔疾书,向清中央呈上了著名的《复陈海防塞防折》——在这道名垂史册的奏折中,左宗棠明确提出海防与塞防,二者并重,当今局面,以新疆最急。
面对朝廷此起彼伏的弃疆论调,左宗棠痛加批驳: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北京距离内蒙古多近啊,而内蒙的西边就是新疆,如果放弃新疆,就是自撤藩篱。
左宗棠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任由阿古柏和沙俄蚕食新疆,那么他们的势力很可能进一步向东发展,威胁甘肃和蒙古,矛头直指京师;而英法等海外列强的势力会从海上而来,自东向西,威胁北京。这将对中国形成两面夹击的战略态势,到时大势去矣。
什么叫战略眼光?这就是。
这番话最终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
公元 1875 年,清光绪元年,五月,清中央决定,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使用知乎或者盐言故事app搜索专属内部别名《梦缘三六六》就可以全文免费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