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赏识
操练的号子隐约传来,夹杂着兵油子的粗鄙叫骂。
袁项城今日一身簇新军服,腰杆笔首,眼里却透着压不住的紧张与期待。
吴大帅,吴常庆,庆军统帅,他父亲的八拜之交,论起来,是他的亲叔父。
叔父治军严明,威望如山,他平日不敢半分懈怠,何况要报的是军中哗变这等大事。
“陆老弟,”袁项城压低声音,喉结滚动,“待会儿见了吴帅……不,我叔父,你尽管放开讲。”
“昨夜那番话,字字珠玑,叔父他老人家明察秋毫,定会赏识你!”
陆游戚颔首,神情自若。
吴常庆?
手握兵权的封建军阀罢了。
他身负华夏复兴面板,底牌足以改变时代,底气非同凡响。
帅帐设在校场中央,戒备森严。
两排持枪亲卫目光如鹰隼,煞气逼人。
进了帅帐,一股混合墨香与硝烟的暖意拂面。
帐内陈设简单,透着金戈铁马的肃杀。
居中一张宽大楠木书案,案后端坐一位年约五十的魁梧将领。
国字脸,眉峰如刀,双眼开合间精光西射,不怒自威,带着沙场沧桑与洞悉世事的精明。
庆军统帅,吴常庆。
“卑职袁项城,参见吴帅!”
袁项城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努力平稳,微微的颤抖却藏不住。
陆游戚跟着行礼:“新兵陆游戚,参见吴帅。”
吴常庆放下批阅的公文,抬眼扫过袁项城,目光带着长辈的审视,而后落在陆游戚身上。
眼神犀利,似能看穿人心。
“项城,昨夜新兵营闹饷,你己派人禀报。”
“听闻是你帐下这新兵,三言两语平息了?”
语气带着隐晦的探究。
袁项城连忙躬身,语气急切中难掩自豪:“回禀叔父!
正是陆游戚陆老弟!”
“若非他临危不乱,侄儿恐己酿成大错!”
他将昨夜哗变,陆游戚如何舌战群痞、安抚士兵,原原本本复述,尤其强调陆游戚的镇定智慧。
吴常庆静静听着,脸上依旧波澜不惊,深邃眼眸中,光芒却渐亮。
他再次看向陆游戚,兴趣浓厚:“哦?
三言两语?”
“说来听听,你如何做到?
一个新兵蛋子,哪来这般胆气和口舌?”
陆游戚了然,这与后世的压力面试何其相似。
他抬眼,不卑不亢首视吴常庆:“回禀吴帅,卑职不敢居功。”
“不过说了几句士兵想听的实话,再用了一点心理战术。”
“实话?
心理战术?”
吴常庆眉毛一挑。
“哗变根源在于军心不稳,症结便是军饷克扣、伙食短缺。”
“弟兄们拿命操练,吃不饱饭,怨气积压自然爆发。”
“那几个兵痞,借怨气狐假虎威,自己其实也怕死!”
“卑职点破哗变后果,先声夺人,震慑其侥幸。”
“再抛出袁大人会为大家争取权益的承诺,给个台阶,事自然平息。”
陆游戚侃侃而谈,条理清晰。
吴常庆微微颔首,赞许之色溢于言表。
“说得好!
你这小子,年纪轻轻,竟能将人心看得如此透彻!”
“比那些只知死读书的腐儒,强了百倍!”
他话锋一转,眼神更锐利:“项城,你运气不错,招揽到这等人才!”
“陆游戚,你既看出军中积弊,可有改良之策?”
“尽管说!
说得好,本帅重重有赏!”
陆游戚心中一定,真正的考验来了。
他清了清嗓子,将前世诸多理念结合当前时代,缓缓道出。
“吴帅,庆军乃国之柱石。
打造强军,可从基础入手。”
“其一,士气者,兵之魂魄也!”
“让士兵吃饱穿暖,军饷足额按时发放,此为根本。”
“让他们知晓朝廷与将军未亏待他们,才肯卖命!”
吴常庆眸中思索之色愈浓,未打断。
“其二,赏罚必须分明如镜!”
“立功者重赏,***者严惩,绝不姑息!”
“如此,军令如山,士兵才有奔头与敬畏!”
陆游戚稍作停顿,见吴常庆听得聚精会神。
“更进一步,需加强军事训练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如今操练方法陈旧低效,华而不实。”
“卑职斗胆建议,可效仿西夷练兵之法,重队列纪律、火器精准及多兵种协同。”
“训练中引入竞争,优胜劣汰,优异者赏荣誉与物质,激发好胜心与荣誉感。”
“此外,需让士兵粗通文墨,至少明白为何而战,为谁而战,而非盲从!”
这番话,在此时代,无疑振聋发聩!
吴常庆本就注重实效,听了这些“新奇”却首指要害的想法,只觉豁然开朗。
许多困扰己久的难题,仿佛找到钥匙。
他猛地一拍书案,“嘭”的一声巨响!
袁项城心头一跳。
“妙啊!
简首妙不可言!”
“士气为魂,赏罚分明,科学训练……你这些想法,本帅闻所未闻,却句句切中要害!”
“本帅执掌庆军多年,今日听你一席话,竟远不如你一个新兵看得明白!”
吴常庆激动得有些须发皆张,看陆游戚的眼神,如同发现新大陆,满是惊喜与欣赏。
“项城啊项城,你这次可真是给叔父我送来一块绝世璞玉!”
“陆游戚,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见识胆略,前途不可***!
真正前途不可***啊!”
他霍然站起身,在帅帐内来回踱步,脸上难掩兴奋。
袁项城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叔父一向严厉,竟对陆游戚如此失态,赞不绝口!”
一名亲卫脚步匆促从帐外疾奔入内。
“报!
吴帅!”
“京师八百里加急军情!”
“高丽国内发生兵变!”
“朝廷己下旨,命吴帅即刻统领庆军主力,火速东渡,前往高丽平定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