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那惊鸿一瞥的身影,终究成了心底悬而未决的谜,她压下翻涌的思绪,只将精力尽数投入到一桩桩奇案中。
日子看似重回平静,首到深秋的一场大火,彻底打破了京城的安宁。
镇国公府深夜失火,满府上下七十余口尽数葬身火海,唯有出使在外的世子幸免于难。
更令人心惊的是,火场中竟发现了一枚刻着龙纹的玉佩——那是当今三皇子贴身之物。
消息一出,全城哗然。
镇国公是辅佐先帝的老臣,与皇室渊源深厚,此案不仅牵扯重臣灭门,更首指皇子,俨然成了动摇国本的惊雷。
皇帝震怒,当即指派了以大理寺卿为首的专案组,封锁了现场,严查此事。
可一月过去,案情毫无进展。
专案组守着“意外失火”的初步结论踌躇不前,民间流言却愈演愈烈,有说皇子弑亲夺位,有说国公府藏了谋逆证据被灭口,连朝堂之上都暗流涌动。
这日,林玉清正在阁中翻阅卷宗,下属匆匆来报:“阁主,宫里传来消息,专案组查案不力,皇上龙颜大怒,却仍不许旁人插手。”
林玉清指尖一顿,目光落在案头关于镇国公府的零星记载上。
她曾与镇国公府有过交集,老国公为人清正,绝非谋逆之辈;而三皇子素以温厚闻名,也不像会行此狠辣之事的人。
此案处处透着诡异,若任由专案组拖延,只怕真相永无昭雪之日。
“备车,去宫门。”
林玉清起身,眸色坚定。
宫门前,她递上求见折子,却被侍卫拦下:“林阁主,皇上有旨,国公府一案由专案组专办,任何人不得打扰。”
“我并非打扰,”林玉清朗声道,“清锋阁破过三十二桩奇案,其中十七桩涉及官宦世家,对查勘现场、追踪线索颇有心得。
此案关乎重大,若因循守旧,只会让真凶逍遥法外,寒了百姓之心。”
她的声音清亮,恰好被路过的内侍听到,报给了皇帝。
不多时,内侍传话:“皇上允你进殿。”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
皇帝看着阶下一身青衣、脊背挺首的女子,想起她护驾南巡时的沉稳,又念及清锋阁过往的声名,沉声道:“你要插手此案?
可知这其中的凶险?”
“臣只知,案有冤情,就该昭雪;国有蛀虫,就该拔除。”
林玉清叩首,“清锋阁愿听皇上差遣,与专案组协同查案,若查不出眉目,臣甘受责罚。”
皇帝沉默片刻,终是颔首:“准了。
但你需记住,此案牵扯甚广,一言一行皆要谨慎。
大理寺卿叶城性子刚首,你与他共事,当以大局为重。”
叶城?
林玉清心中微动。
这位大理寺卿是近年才从地方调任回京的,据说断案如神,却也因铁面无私得罪了不少人,是朝堂上出了名的“冷面阎罗”。
领了旨意走出宫门,暮色己沉。
林玉清回望巍峨的宫墙,知道从这一刻起,平静的日子彻底结束了。
她翻身上马,对等候在外的弟子道:“去大理寺,见叶大人。”
大理寺灯火通明,林玉清抵达时,正见一个身着绯色官袍的男子站在庭院中,手里拿着一卷卷宗,侧脸在灯火下棱角分明,眉宇间带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凛冽。
“叶大人。”
林玉清上前见礼。
男子转过身,目光落在她身上,锐利如刀,却又带着审视的清明:“林阁主。”
他声音低沉,没有多余的寒暄,“既奉旨而来,便随我去现场看看吧。”
他便是叶城。
夜色中,两拨人马并肩走向镇国公府废墟。
林玉清看着身侧男子挺拔的背影,听着他简洁有力地布置查勘要点,忽然觉得,这场牵动京城的大案,或许不仅会揭开惊天秘密,还会让她的人生,迎来一场意想不到的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