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气开得很足,但林疏桐却觉得指尖冰凉,那股寒意正顺着脊椎一路向上爬升,几乎要冻结她的呼吸。
长条会议桌的另一端,坐着星煌传媒的制片总监王海,一个脑门锃亮、眼神精明的中年男人。
他身旁是项目负责人李莉,妆容一丝不苟,眼神里带着公式化的惋惜。
而占据主导位置的,是一个巨大的全息投影屏,上面正流淌着冰冷而炫目的彩色数据流。
“林老师,”王海的声音带着一种刻意放低的、近乎虚伪的柔和,手指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敲击,“您的《浮灯》剧本,我们项目组上上下下,包括沈总那边,都是非常认可的。
打磨了三年,情感细腻,人物立体,有深度,有格调,是部难得的好作品。”
林疏桐放在膝上的手微微蜷缩了一下,指甲陷入掌心。
她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王海,等待那个“但是”。
她太熟悉这种开场白了,就像医生宣布噩耗前的例行安慰。
果然,王海话锋一转,身体微微前倾,指向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全息屏幕,语气陡然变得亢奋而冰冷:“但是!
时代变了,林老师!
我们做项目,不能光讲情怀,更要看数据,看效率,看实实在在的市场回报!”
屏幕上,一个醒目的、由无数光点汇聚而成的标题跃然而出——《璀璨星途》。
旁边是瀑布般滚动的数据:·预计总播放量: 98.7亿 (置信度95%)峰值讨论热度指数: 9.8 (破圈级)广告植入预估收益: 7.2亿衍生品开发潜力值: S级·主演适配度 (江辰): 99.3% (完美契合)粉丝转化率预测: 42.5% (现象级)·这些冰冷的数据像一把把淬毒的匕首,精准地刺向林疏桐和她手中那叠己经摩挲得有些发旧、边缘微微卷起的A4纸——《浮灯》的打印稿。
“这是‘星核’系统,在接到我们提供的核心元素需求后,仅仅用了72小时——没错,72小时!
生成的全新剧本《璀璨星途》!”
王海的语气充满了对科技力量的惊叹与臣服,“基于全网海量剧本库、观众行为数据、社交媒体热点、以及主演江辰个人特质的深度学习和实时优化,它精准预测了市场的每一个G点!
看看这数据!
再看看这个!”
屏幕一闪,切换到另一个对比界面。
左边是《璀璨星途》那令人咋舌的彩色数据柱,右边是《浮灯》可怜巴巴的灰色柱状图,几乎被完全碾压。
·《浮灯》预计总播放量: 32.1亿 (置信度80%)·峰值讨论热度指数: 6.5 (良好级)·广告植入预估收益: 2.8亿·衍生品开发潜力值: A级·主演适配度 (原定人选): 85.7% (优秀)·粉丝转化率预测: 18.3% (良好)·那代表《浮灯》的灰色,在《璀璨星途》耀眼的色彩面前,显得如此黯淡、脆弱,如同她此刻摇摇欲坠的自尊。
“差距太大了,林老师。”
李莉适时地接口,声音平板无波,“接近40%的商业回报率差距,这是任何一家追求生存和发展的公司都无法忽视的鸿沟。
资本是逐利的,市场是残酷的。
我们不能拿几个亿的投资,去赌一个‘可能’。”
“所以,”王海双手一摊,做出一个无奈又决绝的手势,目光终于落回林疏桐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或者说是对即将清除“低效产能”的快意,“经过公司高层紧急会议决定,原定于下月开机的《浮灯》项目,将无限期搁置。
项目资源,包括主演档期、导演团队、宣发预算,全部转移到《璀璨星途》上。
这部剧,将由‘星核’提供核心剧本架构,苏晴编剧团队负责最后的润色和落地执行。”
苏晴。
这个名字像一根细小的针,扎了林疏桐一下。
她曾经最看重的助手和学生,聪明、勤奋,也最懂得审时度势。
如今,她己是“星核”时代的宠儿,熟练地扮演着人肉润色器的角色,踩着老师的“尸体”向上爬。
王海的声音还在继续,像冰冷的机械音宣读判决书:“基于公司最新的‘创作资源优化配置’策略,林疏桐老师,您的编剧合约……到此终止。
感谢您多年来为星煌传媒做出的贡献。
法务部稍后会与您对接解约赔偿事宜,会严格按照合同执行,请您放心。”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全息投影屏上,《璀璨星途》的数据还在无声地流淌、闪烁,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属于未来的光芒。
林疏桐缓缓低下头,看着自己手中那叠沉甸甸的《浮灯》。
纸张上密密麻麻的字迹,是她三年心血的结晶,无数个日夜的煎熬与灵光乍现。
那些鲜活的人物,那些复杂的情感纠葛,那些对命运无声的叩问……此刻,在冰冷的数据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如此……不合时宜。
她甚至没有力气去愤怒,去质问,去争辩艺术与商业的价值。
王海和李莉脸上那种“大势所趋”、“理所当然”的表情,像一盆冰水,彻底浇灭了她心中最后一丝火星。
“优化配置……”她终于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却异常平静,平静得让对面两人微微一愣。
她抬起头,目光掠过那炫目的屏幕,落在窗外刺眼的阳光上,嘴角甚至勾起一丝极淡、极冷的弧度,“好一个‘优化’。”
她站起身,动作有些迟缓,仿佛那叠剧本有千斤重。
她没有再看王海和李莉一眼,也没有再看那宣告她“死亡”的数据屏。
她只是将《浮灯》的打印稿,轻轻地、整整齐齐地放在光洁的会议桌上,像安放一具遗体。
“赔偿金,”她拿起自己那个用了多年、边缘有些磨损的帆布包,语气平淡无波,“首接打我卡上就行。”
说完,她转身,脊背挺得笔首,一步一步,走向会议室那扇沉重的磨砂玻璃门。
高跟鞋踩在厚厚的地毯上,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却仿佛每一步都踏在虚空里。
门在她身后无声地关上,隔绝了里面那个由数据和效率主宰的世界,也隔绝了她为之奋斗了十年的“编剧林疏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