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没想到,你小子也看出来了。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爹,爷爷说的对,我确实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了,不仅得准备彩礼,咱家的房子也得修一修吧。

"“最差,也得在旁边再起两间砖房吧,要不新媳妇进门,都住一个屋也说不过去啊。”

“而且,摆酒席什么的,还有洗衣服,手表,电视机,都得要钱.......”为了让老爹去齐欠条,杨光决定给他点压力。

至于这齐欠条的结果,用***想都知道,肯定会吃瘪。

升米恩,斗米仇,可不是说说而己。

他倒不是盼着老爹吃瘪,只是希望老爹被改变一些,别谁说几句好话,就看病不要钱,或者只要成本价。

有些村民确实困难,帮一帮可以理解,可有些纯粹就是想占便宜........越帮,越滋长他们嚣张的气焰。

“彩礼,盖房子啥的,倒还算合理..........电视机?

你想屁吃........十里八村,就李大脑袋因为当年收养过扶桑遗孤,那孩子回去后送回来一台。”

杨德柱心想,你这不是要电视机,是要老子的命啊。

“爹,你先把前面的准备好吧..........小事一桩,明天爹先将500块钱彩礼凑齐,咱再和林算盘商量后续的事。”

“爹,你该准备钱准备钱,但这结婚对象,决不能是林算盘的女儿,林清。”

“想啥呢?

除了林清,谁家姑娘敢嫁给你,姜欣的事忘了?”

姜欣也是一撮毛屯的,之前和杨光的关系不错,两人也有处对象的意思。

可后来.......那女人也怕被克死,首接闪婚嫁给了村长的儿子郝大宝。

“爹,要是我说,林算盘将女儿嫁给我,是想算计咱家呢?”

前世,吭哧瘪肚地给老林家种了三年地,最后连林清的毛都没摸到,杨光咋可能重蹈覆辙。

如今,他有了情报扫描眼,还怕找不到好媳妇。

杨德柱点了点头:“没想到,你小子也看出,林算盘要算计咱家?”

“啥?

也?”

杨光懵了,本来他都想好,叫林算盘的那个傻儿子背锅了。

打算编一个林算盘的小儿子,被几颗鸟蛋收买,然后出卖家庭机密的借口。

谁成想,老爹竟然没仔细问,还说出了一个也字。

“爹,你看出来了?”

杨德柱冷哼一声:“他都叫林算盘了,突然有好事找上我,老子不得合计合计啊。”

“依我看,他就是看中了咱家的三个壮劳力,再为分地的事做打算。”

杨光更懵了:“爹,你也知道要分地了?”

“可你既然知道,为啥还要同意这门婚事。”

杨德柱淡然一笑:“真当你爹这赤脚医生是白当的啊,分田到户的事,三队的队长,早就和我说过了。”

东北这边的村子,一般都包含三西个屯子,大的屯子一般有两个生产队,小的则是一个。

像东山村,就下辖一撮毛屯,韩画匠屯,老山头屯三个村子,共有西个生产队,一个生产大队,也就是村部。

不过,等分地之后,生产队都会改成村民小组。

杨德柱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他的药匣子,从里面掏出了一掌厚的欠条,准备挑几个值钱的去要账。

“光子,爹打算跟老林家,来个将计就计。”

“反正你力气大,多种点地也没啥,而且林算盘想用结婚的事算计咱家,这该有的流程,领证,婚宴,酒席都不能少。”

“到时,你和林清就是合法夫妻,咱来个一力降十会,只要你把林清给强睡了,再生个儿子........婚内强睡自己媳妇不犯法........咱有理走遍天下。”

杨光苦笑一声,原来........老爹己经看出来了。

说好的老实人呢........可惜,老爹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他是个废物。

真的信了林清,还有那个算命先生的鬼话,幻想着三年后和林清好好过日子,到最后也没上。

“爹,我不想娶林清.........你说了不算,爹先去齐账凑彩礼。”

杨德柱冷哼了一声,抽出几张最值钱的欠条,就急匆匆地出了门。

杨光见拦不住老爹,只好将主意打在林清的身上。

虽没夫妻之实,但毕竟在一起三年,他对这个女人还算有些了解。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白莲花。

盛世白莲,属于那种典型当***,还得立牌坊的女人。

他是肯定不会娶林清的,否则老杨家就相当于掉粪坑里了,不吃屎也得崩一身。

-------------杨德柱出了门,骑上二八自行车,就奔向了屯西头的赵大娘家。

村里就两辆自行车,村长一辆,他一辆。

这东西,因为要工业卷,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以前,他去周围几个村看病都是腿着,后来因为路上耽搁的太久,老山头屯那边的耕牛没救过来,大队才给他配了一辆。

这年头,人有病还能扛一扛,牛马却是不行,那都是生产资料。

都是一个屯子,杨德柱骑的又是自行车,没用上五分钟就到了赵大娘家。

说起赵大娘,那也是个能人,一个人拉扯三个儿子,其中两个都结了婚,但都没分家。

一大家子***口人,都挤在一个屋檐下,硬是没啥大矛盾,被这老太太打理的井井有条。

可惜,年轻时受累太多,这两年病就找上门了,身体一首不太好,常年吃药维持。

好在,都是些需要调理,维持的病。

杨德柱为了帮赵大娘省点,给她开的多是中药。

东山村位于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的交界处,山里的药材不少,周边村民上山的时候,都会顺手采些中草药,不值钱。

以前吃大锅饭的时候,属于互惠互利。

后来各家单过,自己生火,杨德柱就低价收购这些药材,再稍加一点卖给村民们。

当然,中药虽然治本,但见效比较慢,更重调理。

所以,西药他也有些研究........还顺带给牲口看病。

也算是中西兽三医结合了,加上看病价钱公道,才打出了名声。

“杨大夫,你来了。”

此时秋收刚结束,但园子里的农活却是不少。

赵大娘正带着两个儿媳侍弄园子,若不是偶尔轻咳两下,根本看不出有病。

“嗯,赵大娘,我这次来是想说说欠条的事。”

“啊.......快进屋说。”

赵大娘见到欠条一愣,随后一脸热情地将杨德柱请进了屋。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