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穿越了五代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李轩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待站稳脚跟,眼前己非熟悉的现代都市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破败的村落,残垣断壁间,衣衫褴褛的百姓往来穿梭,神色皆是仓惶与疲惫。

远处,硝烟弥漫,隐隐有战鼓轰鸣声传来。

他心中一震,意识到自己竟穿越到了五代十国这个乱世。

此时,一位老者路过,李轩忙拉住他询问:“老人家,这是何处?

如今是何年月?”

老者打量他一番,见他衣着奇异却无恶意,便叹口气道:“这里是南唐治下,如今乃是保大年间,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呐。”

李轩心中叫苦,却也明白既来之则安之,当务之急是寻得安身立命之所。

不久后,李轩凭借着现代知识,在村落中展现出独特的见识,帮村民解决了水源净化的难题,渐渐赢得了众人的信任。

一日,村中来了一伙南唐征兵的士卒,要强行带走村里的青壮。

李轩挺身而出,与士卒理论:“你们如此强征,这些百姓家中劳力尽失,田地荒芜,如何生存?”

为首的小校冷笑:“这是上头的命令,你一介草民,敢违抗军令?”

就在僵持不下时,恰逢南唐官员韩熙载巡视至此。

韩熙载见李轩气度不凡,所言有理,便喝退士卒,将李轩带回府中详谈。

在韩府,李轩与韩熙载纵论天下局势,他分析北方后周日益强盛,南唐若不改革强军,恐有覆灭之危,又谈及发展农商、整顿吏治之策。

韩熙载大为惊叹,认为李轩是难得的人才,遂向朝廷举荐。

李轩由此进入南唐官场,初任司农寺主簿,负责农事管理。

他深入乡间,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使南唐的粮食产量大幅提升。

然而,他的改革举措触动了一些旧贵族的利益,他们在朝堂上对李轩百般弹劾,污蔑他标新立异、意图乱国。

面对弹劾,李轩据理力争:“国家处于乱世,若不革新求变,如何抵御外敌?

臣所做一切,皆为南唐社稷百姓着想。”

南唐中主李璟虽有进取之心,但在旧贵族势力的压力下,也有所动摇。

关键时刻,韩熙载力挺李轩:“陛下,李轩之才,实乃我南唐振兴之希望,望陛下明察。”

李璟权衡再三,决定让李轩继续推行改革,同时也对他加以监督。

随着改革的深入,南唐国力渐有起色,军队也在李轩建议下进行了整编训练,战斗力有所提升。

但此时,后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挥师南下,首逼南唐边境。

李璟惊慌失措,朝堂之上,主和派与主战派争论不休。

李轩力主抗战:“我南唐经改革,己有一战之力,若此时退缩求和,割地赔款,日后将再无翻身之日。”

李璟最终采纳了李轩的建议,任命他为参军,随大将刘仁赡出征。

战场上,李轩巧用现代军事知识,设伏、奇袭,屡次重创后周军队。

但后周军队实力强劲,且柴荣指挥有方,南唐军队渐渐陷入困境。

刘仁赡坚守寿州城,后周军队久攻不下,柴荣遂改变策略,对寿州城进行长期围困。

城中粮草渐尽,士气低落,有人主张投降。

李轩却鼓舞众人:“我们若投降,不仅前功尽弃,百姓也将遭受涂炭。

只要我们坚守,定能等到转机。”

就在局势万分危急之时,李轩利用后周军队内部的矛盾,派人潜入敌营,散布谣言,引发后周军队的混乱。

刘仁赡趁机率军出城反击,大破后周军队。

这一战,让南唐暂时稳住了局势,李轩也声名远扬。

然而,战争的创伤难以短时间恢复,南唐国内依旧面临着诸多问题,旧贵族势力仍在暗中***改革,外部后周的威胁也并未彻底消除。

李轩深知,要真正改变南唐的命运,还有漫长而艰难的路要走。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五代十国,他以一人之力,在历史的洪流中奋力挣扎,试图改写一个国家的结局,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未知,而未来,依旧迷雾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