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面包店里的犹太人的狗,愤怒的指着费歇尔的鼻子骂。
不出意外,费歇尔如丧家之犬,被扔到街外,在典当行外,妈,对不起…在费歇尔的哭泣与自责中,将母亲留给自己的遗物兑换了300多亿马克,这对他幼年时是无法想象。
去哪里好呢…突然他想到了这世上唯一的亲人目前还在中国,于是便把荡出来的钱买了一张最普通的船票,独自前往了中国,在大洋上乘坐着轮船看向了周围的海域安静的可怕,周围没有什么声音,显得孤寂和死亡。
在大洋上飘了30多天,终于在上海的一处码头上停住了,由于是渔夫出身,下船后并没有呕吐,显得很自然。
民国12年,这是一张报纸飘在了他的脚前,作为一个读过书的人,学过其他国家的文字,虽然对中国有些生疏,但也能与中国人正常交流。
当时几乎没有德国人愿意主动学习中国的文字与文化,因为这个国家是一个愚昧的,迂腐的,无可救药的国家。
但是当时的费歇尔不觉得,短短几个字就可以表达出自己所表达的意思。
用德国话的话,你无法读到最后一个动词,你根本无法了解他说了什么。
在学习了几日后费歇尔便深爱上了这个语言爱屋及乌自然有了解到了这里的文化,哦,3月2号的报纸,孙中山在广东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建立了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中华民族万岁…看了几眼报纸,便匆匆的前往上海寻找工作,身为一名纯正的德国人,在德国的公司找工作自然比较轻松,由于自己会中国语言,便比较顺利的成为了西门子公司的一名翻译员,也许是当时在中国的西门子公司的负责人约翰拉贝先生跟自己是同乡吧。
有了正经的工作,生活便舒服了一些,每天至少不用挨饿了。
上海这个地方还不错,有许多租界,这里面有许多跟我是同一国家的人,显得亲切了很多。
1925年,工作了两年的费歇尔在上海的街道上走着,在前方忽然涌出了大量的学生,大声喊叫着。
发生了什么事,此时周围的英国巡捕开枪了,几位学生倒在了血泊之中,哦,这群该死的英国人费歇尔心中怒骂着,赶紧在旁边躲去,跑回家中,费歇尔嘴中还在骂骂咧咧,*****……不出所料,第二日大街上的新闻都在报道这件事,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英国没有得到任何损失。
这十分可悲,可是没办法,哎,希望后面会好起来吧。
在家中的小阳台上,费歇尔坐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晒着太阳,十分的惬意。
中国的茶就是好,也不知道大哥咋样了,希望还活着吧。
将家中简单打扫一番,下了楼,与邻居打了声招呼,门口就是苏州河,河旁还有西家银行合力举办的仓库,墙上还有那幅可口可乐的广告牌。
沐浴着街上的阳光,费歇尔仿佛回到了童年,买一本最新的《生活》,小楼下面的铺子中,几乎每周都会来这儿买一本周刊,与老板的关系也特别熟络,哦,费先生来了。
老板笑着走来了,最近有什么事啊?
费歇尔问道,哦,最近的事情可多了,老板笑眯眯的说道。
由于费歇尔平易近人,不像其他洋人那样,所以与周围的中国人居住的很好。
再别笑了,今天没带钱,赶紧说,下次请你切饭店,生活了几年,费歇尔也越来越像上海本地人的声音了。
最近***和共产党合作了,建立了个什么国民革命军,说是要进行北伐,三月份李宗仁还加入了把自己改编成了什么,第七军。
就在前两天,七月一日蒋介石发表了《北伐宣言》认了他为什么总指挥前去北伐了。
了解了一下,与老板说了声再会,呷呷(谢谢)走了。
回到家中,从楼下馆子中提了些饭菜,喝着酒,吃着菜。
想到以前自己吃的,这简首就是上帝的美食。
德国的民众估计也不好过吧。
小酌了几杯酒,虽然是中国的啤酒,但这酒厂是德国在青岛开的。
有一股家乡的味道。
打开了旁边一个小灯,躺在床上,翻看起了《生活》,现在德国是新登堡执政,可是德国民中过的还是这么困难,也不知道我快离开德国时,那位被抓到监狱里的人怎么样了,还有那位在雕像旁边演讲的那个人。
将《生活》看完,把这书放在书桌上,关上了台灯,躺在了床上。
没有1923年的那种西人的寒风难受的触感。
聆听着窗外的虫叫与蛙声,生活的真是惬意。
如果可以的话还是想回到德国,在为德国尽最自己最后的忠诚。
或者当一个作家也不错,或者报社记者……还是一首在西门子工作。
估计马上就要打仗了,日本己经在东三省扶持狗腿子了,估计马上就要占领东三省了,可惜了。
世界的经济也发展的不好,德国的民众更是苦的没边,这世界到底怎么了。
将脑中所有的信息都剔除了出去,从窗户外面望向苏州河,以后这里必定会有大事的,希望大哥没事。
算了,睡觉吧再不想了,再想也没什么有用的。
我是去上海呢还是去南京呢?
哎,北京貌似也不错看,以后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