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中,宫墙巍峨,琉璃瓦在日光下闪耀着尊贵的光芒。
今日,皇宫内正举办一场盛大的宫宴,旨在为庆祝大熙朝边疆战事大捷,同时宴请各国使节,彰显大国风范。
年轻的卫国公府世子楚逸尘,身着一袭月白色锦袍,袍角绣着精致的云纹,腰间束着一条墨玉腰带,越发显得身姿挺拔,剑眉星目。
他乃大熙朝有名的才俊,不仅武艺高强,在诗词歌赋上也颇有造诣,是众多闺阁女子心中的佳婿人选。
而在宫宴的另一处,丞相府的千金苏婉兮,同样引人注目。
她身着淡粉色的襦裙,外罩一层轻薄的白色纱衣,头上梳着灵蛇髻,斜插着一支翡翠簪子,映衬得肌肤胜雪,眉眼含情。
苏婉兮自幼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情之名远扬。
宫宴上,丝竹之声悠扬,舞姬们翩翩起舞,彩袖纷飞。
楚逸尘坐在席间,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人群,便被苏婉兮的气质所吸引。
只见她微微垂首,嘴角噙着一抹淡雅的微笑,静静欣赏着歌舞,那娴静的姿态仿佛一幅绝美的画。
苏婉兮似乎也察觉到了那道炽热的目光,抬头望去,与楚逸尘的眼神交汇。
刹那间,仿佛周围的喧嚣都已远去,只剩下彼此的身影。
然而,礼教森严,两人不过对视片刻,便各自移开了视线。
此时,皇帝李烨起身,笑着对众人道:“今日如此盛会,朕听闻楚世子与苏小姐皆是才高八斗之人,不如为朕等献上一曲,为这宴会助兴,如何?”众人纷纷附和。
楚逸尘起身,潇洒地行了一礼,道:“陛下厚爱,臣自当尽力。”
苏婉兮也盈盈起身,福了一福,轻声道:“谨遵陛下旨意。”
苏婉兮款步走到一旁的琴案前,轻轻坐下,素手抚上琴弦。
随着她指尖的拨动,悠扬的琴音流淌而出,如潺潺流水,又似黄莺出谷。
楚逸尘则拿起一旁的玉笛,与琴音相和。
笛音清脆,与琴音相得益彰,时而如高山流水,时而如百鸟朝凤,众人皆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之中。
一曲终了,众人纷纷鼓掌称赞。
皇帝李烨更是龙颜大悦,笑道:“楚世子与苏小姐果然才艺非凡,当赏!”苏婉兮与楚逸尘相视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初次合作的默契。
宫宴结束后,楚逸尘与苏婉兮随着人流走出宫殿。
在宫道上,两人又一次目光相对。
楚逸尘鼓起勇气,上前一步,轻声道:“苏小姐今日琴艺高超,令在下大开眼界。”
苏婉兮脸颊微微泛红,低头道:“楚世子谬赞了,世子笛艺精湛,婉兮能与世子合奏,实乃荣幸。”
正说着,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原来是边疆急报,敌军虽在此次战役中失利,但却集结兵力,欲对大熙朝边境再次发起猛攻。
皇帝听闻后,立即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楚逸尘身为卫国公府世子,自然也被召入殿中。
苏婉兮只能先行回府,心中却不禁为大熙朝的局势担忧起来,同时,也对与楚逸尘的这一番相遇念念不忘。
这一场宫宴上的相遇,如同命运的丝线,悄然将楚逸尘与苏婉兮缠绕在一起,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帷幕,不知在这风云变幻的大熙朝,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
第二章:边关求援楚逸尘随着大臣们进入大殿后,殿内气氛凝重。
皇帝李烨坐在龙椅上,面色严肃,手中紧握着那份边疆急报。
“众爱卿,敌军再次集结兵力,意图进犯我大熙边境,诸位有何良策?”皇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一丝焦虑。
众大臣纷纷议论起来,有的主张派遣大军迎敌,有的则建议先派人去谈判,以拖延时间。
楚逸尘站在一旁,沉思片刻后,上前一步道:“陛下,敌军此次来势汹汹,若只是派人谈判,恐难奏效。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尽快增派援军,稳固边防。
同时,可派人深入敌军后方,扰乱其粮草补给,断其退路,方能破敌。”
皇帝听后,微微点头,道:“楚世子所言有理。
只是,这深入敌后之事,极为凶险,不知何人可担此重任?”楚逸尘毫不犹豫地拱手道:“陛下,臣愿往!”皇帝看着楚逸尘,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道:“楚世子英勇无畏,朕心甚慰。
只是此去危险重重,你需万事小心。
朕即刻拨给你三千精兵,由你率领前往边关。”
楚逸尘领命后,回到卫国公府,匆匆收拾行装,准备奔赴边关。
而此时,苏婉兮听闻了楚逸尘主动请缨前往边关的消息,心中既担忧又敬佩。
她深知此去凶多吉少,犹豫再三,决定前往卫国公府为楚逸尘送行。
当苏婉兮来到卫国公府时,楚逸尘正准备上马出发。
看到苏婉兮的那一刻,他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苏婉兮走上前,手中拿着一个荷包,递向楚逸尘,轻声道:“楚世子,此去边关凶险,这荷包是婉兮亲手所绣,愿它能护你平安。”
楚逸尘接过荷包,看着苏婉兮那担忧的眼神,心中一阵温暖,道:“苏小姐放心,逸尘定不负使命,平安归来。”
说罢,他将荷包小心地放入怀中,翻身上马,带着三千精兵,扬尘而去。
苏婉兮望着楚逸尘远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
回到丞相府后,她每日都关注着边关的消息,然而,传来的却并非都是好消息。
敌军攻势猛烈,我军虽奋力抵抗,但仍节节败退,边关告急。
苏婉兮心急如焚,她深知,若边关失守,大熙朝将面临巨大的危机。
于是,她决定凭借自己的智慧,为解边关之围出一份力。
她想起自己曾在古籍中看到过一种利用地形设伏的战术,或许可以一试。
苏婉兮将这个想法告知了父亲苏丞相。
苏丞相听后,觉得此计可行,便进宫面奏皇帝。
皇帝听了苏丞相的奏报,又询问了苏婉兮关于此计的详细内容,觉得颇有道理,当即下令边关将领依计行事。
与此同时,楚逸尘率领三千精兵日夜兼程赶到边关。
他与边关守将商议后,决定兵分两路。
一路按照苏婉兮所献之计,在敌军必经之路的山谷中设下埋伏;另一路则由楚逸尘亲自率领,佯装败退,引敌军进入埋伏圈。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敌军上钩。
而此时的边关战场,正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生死之战,一触即发。
楚逸尘能否成功引敌入伏,解边关之围?他与苏婉兮之间那刚刚萌芽的感情,又将何去何从?第三章:生死之劫楚逸尘率领着佯装败退的队伍,故意在敌军面前露出破绽,且战且退。
敌军将领见此情形,以为大熙朝军队已不堪一击,便率大军紧紧追击。
当敌军进入那狭窄的山谷时,两旁的山坡上突然喊杀声四起。
大熙朝的伏兵从四面八方涌出,滚木礌石如雨点般落下,砸向敌军。
敌军顿时阵脚大乱,纷纷惨叫。
楚逸尘见时机已到,立刻掉转马头,率领士兵们杀回。
一时间,山谷中刀光剑影,鲜血四溅。
敌军虽人数众多,但在这突如其来的埋伏下,陷入了困境。
然而,敌军毕竟久经沙场,很快便组织起了反击。
他们凭借着强大的兵力,试图冲破包围圈。
楚逸尘身先士卒,挥舞着手中的长剑,与敌军奋勇厮杀。
只见他剑如游龙,每一剑都精准地刺向敌人,身旁倒下了一片又一片的敌军。
就在战斗激烈进行之时,一支冷箭朝着楚逸尘射来。
楚逸尘正与一名敌军将领激战,并未察觉。
千钧一发之际,他的副将眼尖,大喊一声:“世子小心!” 并飞身扑向楚逸尘,替他挡下了这一箭。
楚逸尘心中一痛,副将为了救他,生命垂危。
他悲愤交加,手中的剑舞得更加凌厉,杀得敌军胆寒。
在楚逸尘和士兵们的拼死奋战下,敌军终于抵挡不住,开始溃败逃窜。
这一场伏击战,大熙朝军队大获全胜,成功击退了敌军,解了边关之围。
楚逸尘看着战场上的一片狼藉,心中满是感慨。
他想起为救自己而受伤的副将,立刻命人将副将抬到营帐中救治。
然而,副将伤势过重,最终没能挺过来。
楚逸尘悲痛万分,跪在副将的遗体前,久久不语。
他深知,这场胜利是无数将士用生命换来的。
另一边,苏婉兮在丞相府中焦急地等待着边关的消息。
当得知楚逸尘成功解了边关之围时,她心中大喜。
但同时,她也听说了楚逸尘在战斗中险些遭遇不测,是副将舍命相救。
苏婉兮既为楚逸尘的平安感到庆幸,又为那英勇的副将感到惋惜。
皇帝得知边关大捷后,龙颜大悦。
他下旨嘉奖了楚逸尘以及参与此次战斗的将士们,并宣楚逸尘即刻回朝,准备论功行赏。
楚逸尘处理完边关的善后事宜后,便率领军队踏上了归程。
一路上,他的心中五味杂陈。
既有胜利的喜悦,又有失去战友的悲痛。
同时,他也对苏婉兮充满了感激,若不是她献出的妙计,这场战斗或许不会如此顺利。
当楚逸尘回到长安时,受到了百姓们的夹道欢迎。
他骑着高头大马,英姿飒爽,但脸上却带着一丝疲惫与哀伤。
苏婉兮也在人群中,看到楚逸尘归来,她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两人目光交汇,无需言语,却仿佛心意相通。
然而,就在众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朝堂之上却暗流涌动。
一些大臣嫉妒楚逸尘的战功,开始在皇帝面前进谗言,企图抹黑楚逸尘,这又将给楚逸尘和苏婉兮带来怎样的危机?他们之间的感情能否经受住这接踵而至的考验?第四章:朝堂风云楚逸尘回朝后,进宫面圣。
皇帝在朝堂之上对他的战功大加赞赏,正欲重重封赏之时,御史中丞王大人站了出来。
王大人拱手道:“陛下,楚世子此次虽解了边关之围,但据臣所知,在战斗过程中,楚世子指挥有失,致使我军伤亡惨重,且副将为救他而死,此乃严重失职之罪,不应重赏,反而应予以惩处。”
楚逸尘心中一凛,没想到竟有人在此时污蔑他。
他立刻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此次战斗,我军面对的是数倍于己的敌军,伤亡在所难免。
而副将为救臣,乃忠义之举,臣深感愧疚。
但要说臣指挥有失,实乃无稽之谈。
若不是依计行事,设下埋伏,我军怎能取得胜利,解边关之围?”皇帝听了两人的话,眉头微皱,一时陷入沉思。
这时,又有几位大臣站出来为楚逸尘说话,他们皆是深知此次战役详情之人,纷纷陈述楚逸尘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和卓越指挥。
苏丞相也站了出来,道:“陛下,楚世子之功绩,众人有目共睹。
王大人仅凭一面之词便污蔑楚世子,实在不妥。
况且,苏小姐所献之计,也是此次胜利的关键。
若没有楚世子果断执行,这计策也难以发挥效用。”
提到苏婉兮,皇帝心中一动。
他想起苏婉兮献上的妙计,确实为解边关之围立下了功劳。
于是,皇帝开口道:“楚世子解边关之围,功不可没,朕意已决,定要重赏。
至于王大人所言,若无确凿证据,不可随意污蔑功臣。”
王大人见皇帝如此说,心中虽有不甘,但也只能作罢,拱手道:“陛下圣明,臣失言了。”
最终,皇帝下旨封楚逸尘为平北大将军,赐府邸一座,良田千亩。
同时,也对苏婉兮的智慧表示赞赏,赏赐了许多珍宝。
退朝后,楚逸尘对苏丞相和那些为他说话的大臣们表示了感谢。
苏丞相笑着对楚逸尘道:“楚世子不必客气,你我皆是为了大熙朝的江山社稷。
况且,小女与楚世子也算有缘,能为解边关之围出份力,也是她的荣幸。”
楚逸尘心中明白,苏丞相这是在暗示他与苏婉兮的关系。
他想起苏婉兮,心中满是温暖与感激。
经过此次朝堂风波,他也更加清楚,在这复杂的朝堂之上,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危机。
而苏婉兮得知楚逸尘不仅没有被污蔑成功,反而得到了重赏,心中十分高兴。
她深知,楚逸尘能有此结果,不仅是因为他的战功,还因为朝堂上有正义之士为他说话。
然而,王大人等人并未就此罢休。
他们不甘心自己的计划失败,开始暗中谋划着更大的阴谋,企图彻底扳倒楚逸尘。
他们在民间散布谣言,说楚逸尘居功自傲,欺压百姓,还与苏婉兮有不轨之举,妄图破坏楚逸尘和苏婉兮的名声,扰乱朝堂秩序。
这些谣言如一阵风般迅速在长安城中传开,引起了轩然***。
楚逸尘和苏婉兮又将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谣言危机?他们的爱情又将面临怎样的严峻考验?第五章:谣言风波谣言在长安城中越传越烈,百姓们不明真相,开始对楚逸尘和苏婉兮指指点点。
卫国公府和丞相府前,时常有一些人聚集,议论纷纷。
楚逸尘得知这些谣言后,心中愤怒不已。
他深知这是有人故意在背后搞鬼,企图破坏他和苏婉兮的名声。
但此时,若贸然采取行动,恐怕会让局势更加混乱。
苏婉兮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闺阁之中,她听到丫鬟们传来的种种谣言,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她不明白,为何自己和楚逸尘为大熙朝尽心尽力,却要遭受这样的污蔑。
苏丞相看着女儿如此伤心,心中心疼不已。
他对苏婉兮道:“兮儿,莫要伤心。
这等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