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铃铛里的孕子丹
权势真好啊。
一张圣旨下来,自己就没了报仇的机会。
如果不能入东宫,该如何从饮食起居方面报复太子?
她闷闷不乐,皇上倒是龙颜大悦,甚至多喝了几杯酒。
微醺的面颊泛着薄红,几丝乌发从玉冠散落,冲散了九五之尊的威严,多了些洒脱与不羁。
他倒是不丑。
三十二岁的年纪,正值壮年,因为养尊处优,岁月并没有在他脸上留下痕迹。
远远望去,还以为与太子同岁,只是比太子更为稳重。
谢攸宁知道答案了。
如果不能入东宫,那就入后宫!
夺嫡之争向来残酷,满脑子只有情爱的周钰如何能斗得过其他皇子?
若她能生下皇子并继承皇位,这万里江山也有她的一半。
想到这里,谢攸宁心情好多了。
宴会结束,谢攸宁回到侯府。
她在心里做好了准备,才敢到父亲面前表明想法。
“不行!
皇上年岁大了,不知能活…皇帝驾崩,除皇后外一律殉葬,难不成你认为皇帝能废后转而立你?”
“宁儿,爹只有你一个孩子,你不能出事,你这不是要了爹的命吗?”
谢威急得满脸通红,他很少对女儿发火,可女儿说出的话太过混账!
皇上就比他小三岁,都能当谢攸宁的爹了,怎么能当她的夫?
“宁儿,是不是太子说的那番话伤了你的心?
别怕,爹有无字圣旨,明日爹就拿出来换你当太子妃。”
“不,爹爹,如果你让皇上自己违背圣旨,他会更恨我们。”
“更?”
“爹爹,我做了一个梦,醒来有了能读心的本事,皇上在宴会上说…”谢攸宁将皇上的心声一五一十说出,同时也借着噩梦为由头说出上辈子的家族结局。
砰!
谢威拂落桌上杯盏,双目赤红,气喘如牛。
“皇上他怎可怀疑我?
他怎可怀疑我!”
“我拼了命地与倭寇抗争,又怎会为了儿女私情与倭寇合作?”
“皇上就任由梦中的太子将侯府斩杀殆尽?
他好狠的心!”
守门的小厮不知道里面发生什么,只知道一阵噼里啪啦的破碎声后,传来侯爷的哀嚎。
在海上战场被倭寇捅了全身窟窿掉进海水中没哭的硬汉,此刻在自己的女儿面前哭得肝肠寸断。
哭声逐渐停歇,屋内父女小声谋划着什么。
侯夫人王静姝带着参汤进去后,再次传来瓷器破碎和更大的哭嚎,然后声响停歇。
三月初十。
靖海侯谢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拿出无字圣旨,换女儿入宫伴驾。
皇上“被逼无奈”同意,为表对谢威的重视,封谢攸宁为妃,赐封号“安”。
谢家短暂地安全了。
三月十一,天还不亮。
谢攸宁被宫中派的嬷嬷薅起来打扮。
她身旁,还有礼仪嬷嬷紧急传授知识。
在一锭银子的利益下,嬷嬷不说套话了,剖出本质。
“在宫中,出身是最不重要的东西,得宠的奴仆比不得宠的主子势大,对了,宫中有一人娘娘要避着。”
“哪位?”
谢攸宁问。
“珍宝轩的珍嫔,虽是宫女出身,但她是皇帝心头爱,也是太子生母,皇后与她争执都要退让三分,娘娘切记要避其锋芒。”
笃笃。
房门突然被敲响,嬷嬷偏头问:“谁?”
“你们安妃的爹。”
门外响起谢威沉闷的声音,谢攸宁正要开门,被嬷嬷摁着肩膀坐下。
“娘娘,时候不早了,该盖盖头了。”
“嬷嬷,我再看爹爹一眼,这点银钱,就当给嬷嬷等待的补偿了。”
谢攸宁学东西很快,她牢牢记住了得宠的奴仆比主子势大。
一锭银子而己,她有的是。
嬷嬷被白花花的银子迷了眼,带着人出门。
谢威和王静姝进屋后立刻关门。
谢威守着门边,王静姝摘下项链,戴在谢攸宁脖间。
项链很简约,一条皮绳串着一颗无声铃铛,并不是她喜爱的风格。
“娘,这是你的项链吗?
女儿好像没见过。”
王静姝悄声道:“宁儿,娘虽没进过后宫,但也知道女子要靠孩子傍身,若是你需要,打开铃铛,吃下里面的孕子丹。”
“但务必注意,这孩子相当于从送子娘娘手中夺来的,生下便带有隐疾,且你终生不可再次生育。”
谢攸宁握紧那颗小铃铛,坚定点头:“娘放心,若非特殊情况,女儿不会服用孕子丹。”
笃笃。
房门被敲响,传来嬷嬷的催促。
“娘娘,时候不早了,咱们该入宫了。”
谢攸宁冲父母挤出大大的笑,无声道:女儿出马,一个顶仨。
父母破涕为笑,推门外出。
嬷嬷们陆陆续续进来,等最后一个嬷嬷进来,房门重新被关上。
从越来越小的门缝中,路悠悠看见强颜欢笑的父母,鼻头不禁泛着酸。
主动入宫,她错了吗?
不,她没错!
爹爹为国为民,在海上成年累月的巡逻作战,甚至错过了自己的成长。
在海上待久了,爹爹竟不适应陆地了,刚回家那段时间,他走路都是摇摇晃晃打着飘。
像是刚学步的孩童一般,无数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平地摔跤,受尽嘲讽。
被皇帝疑心,从水师都督明升暗降为靖海侯就罢了,正好爹爹可以回家陪伴家人。
可太子怎敢污蔑爹爹通敌叛国!
这是对一个保家卫国的将士最大的侮辱!
他甚至不容爹爹辩解,带队将她全家灭亡。
他不配为下一任国君!
她就是豁出这条命,也要在不影响家人的情况下,摘了太子的帽子。
天下谁都可以当太子,就他周钰不行!
“娘娘,扶好奴婢的手腕,等上轿子的时候,奴婢会提醒您。”
“好。”
自她出门的瞬间,唢呐声响。
高昂的《普天乐》主旋律之下,藏着一曲《盼归调》。
“奇了怪了,怎么喜庆的曲子,听起来有些发闷呢?”
嬷嬷不解。
另一嬷嬷接话:“曲有双意,家人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