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从头来过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今天是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亲的怀抱……”村口的大喇叭一首在响,举国上下都沉浸在香港回归的喜悦氛围中。

孙庄村西头有一所小学,叫孙庄小学,五年制,一至五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

清早,上课前,孙清风脑袋昏昏沉沉地趴在座位上,大家也不以为意,估计是天气热,头天晚上没睡好。

随着上课铃响起,一个国字脸的老师走了进来,中气十足地喊了一句,上课!

这时,班长带头喊道,老师好!

孙清风正脑袋生疼,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大喊救命,又好像听到广播在播报香港回归,正神志不清间,听到有人喊老师好,一个激灵也跟着站了起来。

这一站起来,孙清风顿时傻眼了。

特么的,这不是我小学老师么,还有同学,难道我是在做梦?

掐自己看看,嘶,疼,真疼!

我了个去的,不是做梦,难道是……“孙清风,你干什么呢?

掐自己干什么?

是不是傻了?”

“郭老师好,我上课有点困,掐自己一下,清醒清醒。”

说完,孙清风便老老实实的坐了下来。

然后左看看、右看看,东瞅瞅、西望望,一边看,一边傻乐。

同桌是二蛋,前面坐的是二狗、三红,后面坐的是彪子、大路,右边是阿敏、翠花……本以为自己一命呜呼了,不想老天爷开眼,给了我一次重生的机会。

哈哈哈,这操蛋的人生,真是让人发自内心的喜欢……郭老师在讲台上说道,“今天早上,我们不上课了,接上面通知,为了庆祝香港回归,我们学校要举行***活动,全校师生都要参加……”孙清风愣是一点儿都没听进去。

“孙清风,又在东张西望什么呢?

老师讲的话听到了没有?”

“哦,老师,今天是哪一天?”

“哪一天?

我看你真是脑子烧坏了,今天是七月一日,香港回归,你居然问我是哪一天?

昨天上课不还给大家讲香港的历史吗……”我去,原来是回到了九七年,正好今天是香港回归,那过完今天不就放暑假了么。

想想暑假期间的美好生活,孙清风喜不自胜,嘴巴都咧到了耳朵根。

不过,印象里,爷爷在香港回归不久便与世长辞了。

想到这里,孙清风顿时又难过了起来。

“孙清风,你到底有没有听到我说什么?”

“啊,老师,你说什么?”

“你嗓门大,今天的***活动,你代表三年级喊口号,我己经写好了,你拿着,等下一边跑,一边带着大家喊,听清楚了没有?”

“清楚啦,郭老师,保证完成任务!”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雪洗百年国耻……”这一天,孙庄小学举行了盛大的***活动,全体师生绕着孙庄而行,举着国旗,边跑边喊,声声震天,像是要用仪式来迎接一个崭新的未来。

这一天,孙清风用他那大大的嗓门,声嘶力竭地喊着口号,仿佛要喊掉百年屈辱,喊出国威雄风,向世界发出一个中国少年最自信的声音。

这一天,当看到米字旗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降下,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时,孙清风激动得说不出话,他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这一幕,像烙印一样刻在了他脑海里,令他永生难忘!

……活动结束后,孙清风便背着书包往家跑。

一路上,他想了很多,爷爷还在,爸妈还年轻,家中还有两个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弟弟,不知道他们现在都怎么样。

既然老天有眼,让我带着记忆重活一次,那我就要活出个样来,否则岂不是辜负了老天的美意!

七月流火。

天气***辣的热,躲到哪里都是闷热闷热的。

太阳当头,柳树低垂着绿丝默然无语,白杨树被微风吹得沙沙作响,知了在树上无力地叫着……孙清风的心正如这夏日的天气,一片火热,他飞也似地往家跑,就像家里有什么宝贝一样。

九十年代,虽然改革开放富起来一部分人,但大都是沿海地区或敢出去闯荡的人。

而对于北方的农村来说,村民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太多改善。

家家户户堂屋基本都是红砖或青砖房,灶屋大都是土坯房,有院墙的不多,小洋楼更是难得一见。

所以,孙清风家的景象,大老远就尽收眼底。

此时,孙有财上身正穿着一件补丁摞补丁的白色大背心,下身穿一条大短裤,脚下踩着一双大拖鞋,坐在门口的大槐树底下,手拿蒲扇,边摇边给两个孩童讲着什么。

远远地看到这一幕,孙清风不禁鼻头一酸,边跑边大声喊,“爷爷!”

听到大孙子的叫声,孙有财扭头一看乐了,“慢点跑诶,大孙子,天气热,小心着点……”刚来到孙有财身边,两个小家伙便哥哥长、哥哥短地叫着。

这俩家伙,一个叫孙清逸,今年七岁,一个叫孙清扬,今年五岁,名字也都是爷爷取的。

可以说,在取名字这块,整个村都被老爷子拿捏得死死的。

其实,这些都是大名,村里每个小孩子都有大名、小名,大名是上学用的,小名是爹妈叫的。

孙清风兄弟三个的小名分别叫大明、二明、小明,都是爹妈起得。

这小名多好,好记又不容易忘。

但是老爷子从来不叫孩子的小名,他觉得太俗,还是清风、清逸、清扬叫起来舒服,听起来文雅的很。

孙清风是八岁读的书,所以这时清逸、清扬两兄弟还尚未读书,每天都跟在爷爷***后面,听爷爷讲故事,尤其爱听打仗的故事,也不知道爷爷讲得是真是假。

晌午时分,孙清风的爹妈还在灶屋里忙活,老爹烧火,老妈做饭。

天气实在太热,两口子一合计,捞点凉面条吃得了。

面条是用白面和豆面混合揉成面团擀出来的,光吃白面舍不得,只能用其他面混合着吃,不过面条倒是绝对的纯手工。

灶屋背后的菜地里种着茄子、辣椒、豆角、黄瓜、荆芥等蔬菜,都是农村必备的菜式。

把煮好的面条用冷水一过,炒个茄子、蒸个豆角、拍个黄瓜,然后放在一起一拌,再放点蒜汁、荆芥、芝麻油,啧啧……那味道,真是回味无穷!

吃好午饭,孙清风一边帮老妈收拾家务,一边陪老妈唠嗑。

“听说三肥他爹去深圳打工挣了不少钱,过完年要回来给二肥盖房子娶媳妇。”

“听说村东头的二愣子去浙江打工挣了钱,媳妇都不要了,在外面重新找了一个。”

“你大表姨家的大老表的小舅子在温州开工厂,可挣钱啦,很多亲戚都争着抢着去他厂子里打工。”

……听着老妈的唠叨,孙清风心里出奇的踏实,这才是家的味道。

其实,他知道,老妈的意思是想让老爹趁着年轻出去闯荡下,毕竟孩子多,以后有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

帮老妈收拾好,孙清风拿了一张凉席,走向在大槐树底下休息的爷爷和弟弟。

天气虽热,对于孙有财来说,午休必不可少,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

在爷爷的引导下,两个弟弟也忍不住瞌睡,听周公讲故事去了。

看着熟睡的爷爷和弟弟,想着家里目前拮据的生活,孙清风困意全无。

自己虽然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但毕竟只是一些重大事件,并不是所有的事情自己都记得。

况且,自己才十岁,如果表现太过妖孽,怕是会被相关部门抓去当作怪物研究,那就得不偿失了。

算了,还是从长计议吧,什么年纪该干什么事还是要拎得清。

迷迷糊糊地睡了个午觉,起来浑身黏糊糊的,冲了个冷水澡,一身舒爽。

恰巧这时飞虎、二蛋来找孙清风,两人都是全副武装,一手拿网兜,一手拿塑料桶。

说是北地的方沟里的水快干了,里面的鱼多的很,跑慢了就捉不到了。

飞虎叫孙飞翔,二蛋叫孙志才,这俩都是孙清风的发小。

不等两人说完,孙清风便赶忙从家里抄起一个网兜,拿着一只塑料桶,风风火火地往北地跑。

孙庄北地有很多方沟,都是以前人工挖的,一方面为了防止干旱、蓄水灌溉,一方面为了引流排涝、救治庄稼。

由于沟子大大小小的不好承包,很多小沟便无人问津,时间一长便野生出很多鲫鱼、乌鱼、黄鳝、泥鳅、螃蟹等,都是小孩子的最爱。

三个小伙伴找到一处两米来宽、十米来长即将干涸的小沟,赤脚下到水里,用淤泥筑成小坝子,将小沟分成三段。

先用手将第一段里面的水豁到第二段,捉完鱼后将小坝子扒开,将第二段的水放到第一段。

等第二段抓完后,再将第三段的小坝子扒开,放完水继续捉。

还别说,沟里面的好东西真不少,三人捉得不亦乐乎。

巴掌大的鲫鱼、筷子长的乌鱼、半斤重的黄鳝、个头肥大的螃蟹、手指粗的泥鳅,甚至还抓了不少龙虾,估计是以前水大的时候冲过来的。

眼看太阳快落山,三人赶忙起身准备回去,待收拾好发现,三只桶居然装满了,这下够吃好几顿的。

看着眼前满满的收获,我们的清风同学不禁发出一句感慨,“吃不完,根本吃不完……”这晚,三个人的家庭生活质量都得到很大提升,实在是可喜可贺!

晚饭过后,孙清风又冲了个冷水澡,和两个弟弟并排躺在床上,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今天捉鱼的过程,并表示下次有机会,一定带着二人一起去捉鱼。

渐渐地困意来袭,三兄弟慢慢进入了梦乡。

但孙清风睡梦中带着不安,总感觉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