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危机来临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同一时间,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都捕捉到了一股异常的能量波动。

这股波动似乎源自遥远的宇宙深处,它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穿越时空的阻隔,悄然降临到太阳系。

起初,这股波动的强度和频率还相对微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开始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增强,仿佛在向地球发送着某种难以言喻的信号。

引力波是时空的涟漪,强度很低,对宏观物体的破坏性非常小,常人根本不会有任何知觉。

但是,对空间结构和宇宙环境却有潜在而深远的影响。

对于宇宙的大尺度结构,极强的引力波可能会扰乱星系、星系团的正常运动和分布。

引力波能够传递能量和动量,在极端情况下,当引力波强度足够大时,可能会改变星系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轨迹,导致星系碰撞或者改变星团的形态。

在强引力波环境下,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会增强。

比如,在恒星形成区域,如果有强大的引力波经过,可能会干扰恒星形成的过程。

正常情况下,星际物质在自身引力和一些外部因素作用下逐渐聚集形成恒星,但强引力波可能会使这些物质的聚集过程变得混乱,影响恒星的质量、数量和分布。

对于黑洞系统,强引力波可能会影响黑洞的吸积过程。

黑洞周围的吸积盘是物质在落入黑洞之前形成的旋转圆盘,引力波强度变大可能会使吸积盘的结构变得不稳定,进而改变黑洞的吸积率和辐射特性。

对于我们的地球,强引力波可能改变太阳系各个星球之间的引力结构。

比如影响地日之间的引力结构,进而使得公转速度发生变化,使得地球绕行太阳的公转半径变小或变大,更可怕的是,随着轨道的偏离变化,地球甚至可能与其他行星相撞。

虽然己经有火星殖民地,但火星生态并不能实现自给自足,很多资源依然需要地球提供支持,地球一旦毁灭,火星殖民地绝不可能独存,地球的毁灭也意味着人类文明的终结。

要解决这场危机,有两种办法,第一,让地球具备机动能力,具有规避行星碰撞的机动性,这可以治标,那就是又一个流浪地球的故事;第二,治本,找出能量源头,让能量源头停止释放能量。

但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调动大量的资源,也需要大把的资金支持,毕竟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各国政府意识到这一异常的严重性,为了应对危机,联合国紧急召开全球会议。

来自不同国家的顶尖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将领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而紧张,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和不安。

这股神秘能量波动的出现,预示着地球即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会议由美国总统纳尔普主持,因为联合国总部还在纽约,那是美国地盘,所以就由美国人来主持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亲爱的同事们,此刻,我们正站在一个极为严峻的历史关头。

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笼罩着我们的星球,它如汹涌的风暴,威胁着我们的安全、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我们所珍视的一切。

我站在这里,深知每一位民众心中的担忧与不安,我感同身受,因为我们是一个共同体,同呼吸,共命运。”

“我们人类,向来以坚韧不拔、勇往首前而著称。

在过往的岁月里,无论遭遇怎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凭借着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的精神一次次挺了过来。

……”……纳尔普总统站在讲台上慷慨陈词,在整个会程安排上,后面还有182个国家或组织的代表在等待发言。

这就是国际政治体系,发言轰轰烈烈,行动婆婆妈妈。

这是国际危机,哪个国家牵头?

哪个国家的代表来组织?

总部设在哪个国家?

经费怎么分摊?

……都是事……林宇也在会场内,他虽然年仅三十五岁,但国家时空几何实验室负责人的头衔足以让他有资格作为科学家代表参会。

当听到第六个国家发言的时候,他实在是坐不下去了。

因为按现在的节奏,等这一轮发言完,估计一个月就过去了。

这就是联合国,全球代表齐聚,本应共商人类发展之大计,为全人类的福祉携手奋进。

在此处诞生过诸多振聋发聩的宣言,那激昂的话语仿若仍在这大厅中回荡,每一个华丽的辞藻都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对进步、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言辞之间满是壮志豪情,似是己为人类的光明前路铺就了坚实基石。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面冷峻的镜子,无情地映照出人们行动上的苍白与无力。

当我们试图将那些华丽的承诺付诸实践,却发现前行之路布满了坑洼与荆棘。

不同阵营的国家之间,本应该也是并肩同行的伙伴,现实中依然是相互攻讦的对手。

狭隘的利益纷争屡屡让人们陷入内耗的泥沼,国际合作的大车在这泥潭中艰难跋涉,举步维艰。

人们在此高谈阔论着应对全球性挑战,可在实际行动中,资源分配的不均、技术共享的壁垒、信任的严重缺失,都如同一把把利刃,将我们共同的事业切割得支离破碎。

在环境危机的阴云笼罩下,本应齐心协力的减排行动,却因个别国家的推诿扯皮而进展缓慢;在人道主义救援的关键时刻,地缘政治的博弈竟能让援助之手迟迟无法伸出。

人类文明的巨轮正航行于波涛汹涌的宇宙之海,前方暗礁密布,风暴将至。

人们依旧在这联合国的舞台上逞口舌之快,而不能在行动上快速达成真正的团结与协作,那这巨轮终将在风雨飘摇中迷失方向,甚至触礁沉没。

此刻,林宇多希望会场里面的人们能够深刻反思,摒弃前嫌,跨越阵营的鸿沟,用切实的行动去践行曾经许下的庄严承诺,让联合国的精神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转化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强大动力。

因为唯有如此,方能引领人类走向那希望的彼岸,共铸未来。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