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父亲的那些年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人活在这个世界,很奇怪,很多人对于自己小时候的记忆都会忘却,但是在于我看来,记忆有时候来的那么深刻。

年少时遇到的人和事,总是那么深刻的印在脑子里,在后来的岁月里,总是回时不时的想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性格的缘故。

我出生在一个知识份子家庭,这里所谓的知识份子家庭,也只是我的父母是受过高等教育,对于60后的他们,在同时代人群来说,靠读书来改变命运,非常论证的出现在我的家庭。

我的父亲是家里的老幺,奶奶在她将近40的高龄才有了我父亲,上面有3个姑姑,一个伯父,那时候的人口之多,在于农村人看来非常平常,只要能生,只要是儿子,那都是劳动力,都是生产力。

我的大姑姑和二姑,还有伯父读书读到小学基本就都没读了,然后帮着家里干农活赚工分,那时候的农村主要还是以大集体为单位,小姑中学升高中的时候没有考取,后来也只有在家帮忙,因为那时候的家庭条件不允许那么多的试错,成本太高了,供应不起。

我的父亲,因为是家里的老幺,后来随着大姑和大伯的成家,家里慢慢的负担也轻了,家里仅剩二姑、小姑和父亲,他可以一首在学堂读书。

经常听我奶奶的回忆,父亲那时候因为是家里老幺,从小没有奶水的滋养,所以一首营养不良,个头很小,被人起了个“小板凳”的外号,但是父亲很争气,读书的成绩在学校里一首名列前茅,村里的大人都觉得他很争气,爷爷奶奶也很骄傲。

农村里的孩子,从小就很懂事,现实也逼得他们不得不懂事。

1983年,父亲家还是发生了变故,因为爷爷身体的每况愈下,家里的顶梁柱劳动力倒下了,那时候二姑姑和小姑姑也都刚刚嫁人,家里就剩了爷爷奶奶,还有我的父亲。

因为农村里的习俗,大伯成家后,就己经与爷爷他们分家,那家里只剩下我的父亲和爷爷两个男人,爷爷倒下了,只有父亲才可以挑起家里的重担。

这是奶奶活着的时候,经常跟我聊起的话题,那时候的爷爷劝解我父亲放弃学业,给家里干农活帮忙,父亲很为难,一面深知农村的娃只有靠读书才能跳出龙门,一面又是家里此时的水深火热,他很痛苦,这时奶奶只问了我父亲一句话,“你要不要读书,能不能读好”,父亲非常坚定的回答,一定能读好。

奶奶那时就下定狠心,砸锅卖铁也要支持我父亲读书,我父亲才最终可以跳出农村。

1984年,我的爷爷因为肺病离世,走的时候,家里一个人都没有,就这么独自的靠在靠椅上闭上了眼睛。

如果放在现在,那时的肺病肯定看得好,后来才得知那是肺气肿,因为家里的贫穷,只能吃着乡村赤脚医生开的中药,从来没有得到医院正规的治疗,所以走的那么惋惜,时年才55虚岁。

因为爷爷的离世,父亲那时也才16岁的少年,刚刚步入高中,奶奶挑起了所有的担子,她那时也己55岁,干着农活,家里养了猪,因为每年到年底,猪可以卖给别人赚钱,所以在我小时候的回忆中,奶奶养猪一首是把好手。

就这么艰难的度过了三年,父亲非常争气的考取了大学,那时候整个县城里考取的就只有那么几十个,所以现在想想,我的父亲那几年是多么的难,他那时的压力有多大。

考取大学之后,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又是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奶奶硬着头皮去问小叔子一家去借钱,最后换来的也只是冷嘲热讽,这也是我的奶奶活着的时候经常提及的一件事,所以在她老人家的心里,当时是多么的难受,才会这么一首念叨这么多年。

最后大字不识的奶奶在村里热心人的帮助下,去了乡镇里的信用社,才得以借到父亲读大学的费用,如今想想真的很不可思议。

父亲因为奶奶的全力以赴,大学里,也非常用功读书,如今看看父亲大学里的照片,穿着很旧的衣服,洗的发白的牛仔裤,一副两个镜片颜色都不一样的眼镜,当时的他的生活条件是多么的不容易。

大学西年后,因为当时国家的政策,大学生毕业有包分配工作的,父亲被分配到了一个离家很远的事业单位,但是对于一个农村人来说,那就是铁饭碗的证明,再不用天天干农活,跳出农门了。

因为从小生产环境的恶劣,单亲的家庭,父亲非常懂事,勤勤恳恳的工作着,人生拿的第一份工资,就去给我的奶奶去医院做了一副假牙。

因为奶奶经常牙疼,牙齿都快掉完了,平时吃东西都很不方便,父亲把这个一首挂在心里,奶奶有了新牙后,农村里的人都夸我父亲孝顺,以至于后来很多年,奶奶一首过着很幸福的晚年,因为村里隔壁都知道她的儿子很争气,对她又很孝顺。

父亲工作了一年后,又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存下来的钱重新给我的爷爷的坟墓翻修了,这也是他心里一首心心念念的事。

因为那时,什么都只有靠他自己,母亲的逐渐衰老,他只有自己扛起来这个家。

过了几年,父亲在单位的表现得到了领导和大家的认可,父亲也逐渐在职位上有了晋升,后来遇到了我的母亲,后来才有的我,那后面的故事与回忆,我们娓娓道来~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