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进村第一晚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其实,她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

她现在还处于原主记忆不完整阶段。

暗自祈祷,这里面不要装着不合规矩的东西才好。

张鑫看到苏俭帮小七去提箱子,眼中多了一丝情绪。

她停下脚步,等到苏俭和小七追上来。

气喘吁吁道:“苏同志,我也拿不动了,你能帮我也提一下箱子吗?”

苏俭皱了皱眉,这是把他当成长工使唤了?

心中虽有不悦,可经过张鑫身边,还是将她的箱子,提在另一只手里。

小七原本以为七叔出现的地界,就是赵庄,哪知苏俭带着五个人,左绕右拐,上山下坡,足足走了大半个时辰,才终于到达了他们此次下乡的村庄---赵庄大队。

天色渐暗。

当小七连滑带出溜,下到苏俭家的院里时,还心有余悸。

她有好几次,都差点一头栽下去,而天边残余的光线,提醒她,旁边就是几十米的深沟。

如果摔下去,不死也得残。

小七轻抚心口,偷偷打量西周。

苏俭家的院子很大,靠东墙根下有三棵粗壮的枣树,枝丫光秃秃的,在天空的背景下,有一种苍劲的美感。

正对面,并排三孔窑洞。

苏俭带着他们,进了正中间的窑洞。

屋里黑漆漆的,小七还没看清屋中的布局,就听见一个中年女人的声音:“二毛呀,谁来了?”

紧接着,“嘶”地一声,油灯亮了。

借着微弱的光线,小七这才模模糊糊看到,右侧是一个长方形的大炕,一边连着窗台,一边连着灶台。

炕沿上,坐着一个穿着黑棉袄的中年女人,头发全部拢到脑后,梳着旧式的圆髻。

脸色虽然蜡黄,眼尾也有很多皱纹,可五官秀美,不难看出,年轻时是个美人。

小七再向里看去。

灶台靠里,是一个原木色的五斗柜,再往里,一口大水缸。

水缸后,一左一右,倚墙放着两个黑色的大衣柜,中间留了一个可以一人通过的过道。

过道后面,离后墙还有一段距离。

黑漆漆的,不知里面,放了什么东西。

窑洞的左侧,靠墙放着个铁制的脸盆架。

架子上的两条毛巾,黑乎乎的,也看不出本来面目。

脸盆架子旁,是一个短腿方桌。

小七在电视上看过,这种桌子叫炕桌。

“妈,他们五个是队里新来的知青,这三个女知青暂时会住在咱家。”

苏俭向女人介绍情况。

女人看了小七三人一眼,愣了下,“住咱家?”

“就只晚上睡觉。

吃饭去知青点。”

苏俭解释。

女人面上这才露出慈祥的微笑,她用手掸掸炕席,招呼他们上炕。

“冻坏了吧,快坐炕上暖和暖和,刚烧的热炕。”

张刚、龚志军客气了一声,却并没有坐,只是各自放下随身的行李,站在了门边上。

小七她们三个女知青,也找了个墙角,将各自的行李放了,并排在了炕沿上坐定。

“噗---”,煤油灯的灯芯,爆了下。

室内的光线,稍亮了些。

这时,小七才看清楚,这孔窑洞由于年久失修,窑洞壁上的黄土己经脱落了不少,一条土炕占了多半个窑洞,炕上铺着缺了一角的炕席,一床说不清原来是什么颜色的土布花被褥,胡乱地叠放在墙角。

挨着被褥的墙角里,还坐着一个头发稀疏,扎着小辫子,大概六七岁的小姑娘。

她刚才竟是没有注意到。

此刻,小姑娘,正瞪着一双好奇的眼睛,看着他们。

“这是我妹,苏西毛。”

苏俭向五人介绍。

“我还有个哥哥和弟弟,不过我们弟兄三个住在隔壁的窑洞。

这屋只有我妈和西毛睡。”

苏俭从始到终没有提到他的父亲,小七隐隐觉得是不在了。

苏母和其他几个知青说着话,小七有些无聊,伸手触摸着炕沿处的青砖。

青砖己包浆,摸上去光滑细腻。

因为烧了炕的缘故,正源源不断传来热度。

小七早己经冻僵的手指,开始疼了起来。

又坐了一会,脸上也开始热乎乎的。

小七将脖子上的围巾、手套,一一解下。

这时,炕角的的西毛,盯着小七,惊讶道:“姐姐,你长得可真好看。”

小七也很好奇,原主到底长什么模样。

于是笑着问:“有多好看?”

西毛也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她想了又想,只得道:“比我见过的所有人,都好看。”

小七羞赧地笑笑,从军大衣口袋里,掏出一颗原主遗留的大白兔奶糖递过去:“吃糖。”

西毛很是兴奋地接过糖,左看右看,却不知这个东西要怎么吃。

她尝试着连包装纸一起塞进嘴里。

小七见了,忙伸手将糖拿回。

剥开糖纸后,重新将糖块塞回到小丫头的嘴里。

下一秒,小丫头鼓着腮帮子,含糊不清地说道:“好甜啊!”

苏俭下意识看了一眼小七,也愣了下。

一路上,这姑娘包得跟个棕子似的,没太看清长相。

现在才发现,她除了一双眼睛像是黑葡萄般明亮,那瓜子小脸更是***水滑,跟剥了壳的鸡蛋似的。

难怪戏文里都说江南出美人,他们河东,就没见过这么水灵的姑娘。

这要是天天在地里风吹日晒的,可真是可惜了了。

转念一想,水灵有啥用?

不能干活,在他们二队就是个拖累。

也怪他手贱,偏要托她上车,现在好了,砸在他们二队了。

可事到如今,也不能把人送回去。

平复了下心情,对他妈王爱花道:“妈,你给做点晚饭吧。

她们走了这一路,估计今晚,也没力气去知青点了。”

“我先送这两个后生过去。”

说完,领了张刚、龚志军出门去了。

王爱花应了声,走到灶台边,用铁钩子钩开灶台上的火盖子,将一口大铁锅放了上去。

又添了几块木柴在灶膛里,接着从水缸里舀了两瓢水,倒进锅里。

然后,她走到灶台旁,掉了漆的三层碗柜旁,伸手从最下层的格子里,伸手抓了一把小米,丢进锅中。

正在这时,院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