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竹林边缘,双眼凝视着远山的方向,那抹红光依旧若隐若现,像是夜空中一道神秘的标记,吸引着他的注意。
余老三的警告回荡在耳边:“它会给你想要的一切,但代价是你失去的更多。”
这句话犹如烙印,深深刻在他的脑海中。
他并不完全相信疯老头的话,但心底的某种首觉告诉他,山灵古墓绝非仅仅是村中长辈闲谈的传说。
瑾瑜握紧手中的石板,决定探寻更多的真相。
翌日清晨,瑾瑜来到村中另一位老人陈婆婆的家中。
陈婆婆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位“记事人”之一,她的家中堆满了老旧的竹简和卷轴,上面记录着青溪村的过去。
陈婆婆微微眯着眼,打量着瑾瑜:“你想知道什么?
孩子。”
“山灵古墓的传说,或者……更多关于‘山灵之眼’的事情。”
瑾瑜试探地问。
陈婆婆叹了口气,从身后的竹简堆中翻出一本泛黄的手抄卷轴。
她缓缓打开,卷轴上的墨迹己经有些模糊,但仍然能辨认出内容。
她指着其中的一段文字说道:“这里写着,山灵古墓是为守护‘天命之物’而建。
这件‘天命之物’,据说能改天换地,但它也是灾难的根源。
每一次异象出现,都会有村民失踪,有人疯癫,甚至整个村子会陷入不安。”
瑾瑜的目光落在那段文字上,发现还有一些图案:一枚眼睛形状的符号镌刻在石门上,门下描绘着一道裂开的山峰,似乎暗示着古墓的入口。
“这是古墓的入口吗?”
瑾瑜指着图案问。
陈婆婆点点头:“是,也不是。
传说中,这是古墓的第一道门,真正的墓地在深处,但没人知道如何打开。”
“没有人知道?”
瑾瑜皱起眉头。
陈婆婆摇摇头:“不,没有人活着回来过。”
与此同时,村外的山脚下,一支陌生的探险队正在悄悄扎营。
五六个人穿着统一的深灰色外套,带着先进的设备,似乎并不是普通人。
他们低声交谈,言语中不时提到“山灵古墓”这个名字。
“你确定信号是从这里发出来的吗?”
一个声音低沉的男人问道。
“确定。
这片区域的能量波动异常活跃,与我们追踪的目标高度吻合。”
另一人回答。
他们的对话被风带到不远处的密林中,而在一棵大树后,一个身影悄悄隐藏着,正是村里的年轻猎人阿生。
他本是进山打猎,却无意中发现了这群外来者。
他没有贸然接近,而是决定先观察清楚再行动。
瑾瑜离开陈婆婆的家后,回到了自己的小屋。
他将石板与陈婆婆的卷轴内容对照,试图解读更多的信息。
然而,这些符文太过复杂,似乎隐藏着某种密码。
他试着将石板上的符号拓印下来,用简单的排列方式重新组合,却发现它们呈现出某种奇怪的规律:每个符号之间似乎有一种共振的效果,当灯光透过石板时,符文的阴影在墙壁上竟然排列成一条通往深山的路径。
“难道这是地图?”
瑾瑜喃喃自语,随即决定将拓印的结果带给余老三。
来到余老三的小屋,瑾瑜发现门虚掩着,屋内却空无一人。
桌上摆着一碗尚有余温的米粥,显然他刚刚离开不久。
瑾瑜正要转身离去,却听到屋后传来一阵异响。
他绕到屋后,看到余老三正蹲在地上挖掘什么。
“你在做什么?”
瑾瑜大声问道。
余老三被吓了一跳,抬头看到是瑾瑜,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你怎么来了?”
瑾瑜走近几步,看清地上有一块破旧的石碑,上面刻着与石板相似的符文。
“这是什么?”
“另一个碎片。”
余老三擦了擦额头的汗,语气变得沉重,“它和你手中的石板是同一个东西。
它们是打开古墓的钥匙,但也是灾难的开端。”
瑾瑜盯着石碑上的符文,隐约觉得这块石碑与他的命运有某种联系。
“你到底知道什么?”
瑾瑜追问。
余老三沉默片刻,终于开口:“山灵古墓不仅是传说中的地方,它还是一场试炼。
找到它的人,或许会获得想要的东西,但代价是……”话未说完,远处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像是某种爆炸引起的震动。
两人同时抬头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正是红光弥漫的山间。
“有人己经开始行动了。”
余老三喃喃道,眼中满是忧虑。
与此同时,那支探险队正站在一片开阔地上,面前是一座被藤蔓覆盖的巨大石门。
他们手中的仪器发出急促的蜂鸣声,似乎感应到了某种能量。
“就是这里。”
领头的男人点了点头,随即命令队员开始清理石门周围的障碍。
不久后,石门上的符文逐渐显现,正是陈婆婆卷轴中描述的“眼睛”标记。
探险队的一个成员试图用工具破解机关,却触发了一道隐藏的阵法,瞬间被弹飞数米,倒地不起。
“谨慎点!
这里的防护机制比我们预想的复杂得多。”
领头人沉声说道。
队员们调整策略,开始用更精密的设备破解机关。
而此时,不远处的密林中,阿生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明白,山灵古墓的秘密即将被外人揭开,而村庄的平静也许从此不复存在。
阿生转身跑回村子,准备将情况告诉瑾瑜。
夜色渐深,红光逐渐变得浓烈,笼罩着整个山脉。
瑾瑜与余老三站在村口的山路上,遥望着远方的石门。
“你准备好了吗?”
余老三突然问道。
瑾瑜没有回答,而是将石板揣进怀里,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山灵古墓的召唤,如同低声的呢喃,正将所有人一步步引向命运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