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邓琰,字石如,今年刚满十六岁,却己当了五年的樵夫。
邓家世代务农,家境贫寒。
邓石如八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家中生计更加艰难。
作为长子,他不得不辍学帮衬家计。
每日天不亮就上山砍柴,待到日头高挂,便扛着柴火去集市贩卖。
这日正午,集市上人头攒动。
邓石如将柴捆放在惯长的位置,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他的手掌粗糙布满老茧,指节粗大,完全不似少年人的手。
忽然,隔壁摊位一阵骚动引起了他的注意。
"梁老爷回来了!
梁老爷从京城回来了!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一位身着藏青色长袍、头戴瓜皮帽的老者缓步走来。
邓石如听说过这位梁巘老爷,是怀宁有名的书法家、金石大家,曾在京城做过官,如今告老还乡。
梁巘停在了一家文房西宝店前,店主殷勤地迎出来:"梁老爷,您要的鸡血石己经准备好了,就等您亲自过目刻印呢。
"邓石如不由自主地靠近了几步。
他对篆刻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虽然买不起石材刻刀,却常常用树枝在泥地上练习书法,用瓦片模仿印章。
此刻能近距离观看名家之印,对他而言是难得的机会。
梁巘选了一块鸡血石,店主立刻备好刻刀印床。
只见梁巘凝神静气,手腕轻转,刀尖在石面上游走如龙。
约莫半个时辰,一方印章己然成型。
梁巘蘸了印泥,在白纸上留下鲜红的印记:"澹泊明志"。
围观众人纷纷喝彩。
邓石如却皱起了眉头——那"澹"字的三点水旁,刀法略显滞涩,破坏了整体的流畅感。
"好!
梁老爷的刀法越发精进了!
"店主高声赞叹,众人附和。
邓石如咬了咬嘴唇,终于鼓起勇气开口:"梁老爷的印章确实精美,只是...只是澹字的水旁转折处稍显生硬,若能再圆润些就更好了。
"集市霎时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这个衣衫褴褛的卖柴少年身上。
梁巘眯起眼睛,将印章举到眼前仔细端详,随后惊讶地看向邓石如:"小友懂篆刻?
""略知一二。
"邓石如低下头,"小子冒昧了。
"梁巘不以为忤,反而来了兴趣:"你且说说,若是你来刻这个澹字,会如何处理?
"邓石如捡起一根树枝,在泥地上流畅地画出了"澹"字的小篆写法,水旁的三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梁巘眼中精光一闪:"好笔法!
你师从何人?
""无人教导,小子自己胡乱练习的。
"邓石如老实回答。
梁巘沉吟片刻,忽然问道:"你可愿随我学习篆刻?
"邓石如愣住了,半晌才结结巴巴地回答:"可...可我家贫...""无妨。
"梁巘摆手,"我收弟子不看家世,只看天赋与勤奋。
你若有意,明日来我府上。
"说完,梁巘留下地址,飘然而去。
邓石如站在原地,手中的树枝不知不觉掉在了地上。
他知道,自己命运的轨迹在这一刻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