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1982年供销社
供销社里人声鼎沸,空气中混合着布匹、肥皂和汗水的味道,售货员“铁面无私”地拨着算盘珠子,清脆的声响敲打着林薇还未完全适应的耳膜。
她努力扮演着“摔坏了脑子,记性不好”的角色,一边应付着张红的热心介绍,一边暗中观察,将这个时代的细节一点点刻入脑海。
换完布票,两人往回走。
夕阳西下,给土坯墙和小路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
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开始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大多是简单的葱油味或是炖白菜的味道,却带着一种踏实的生活气息。
“小薇,你真没事吧?
我看你今天一天都魂不守舍的。”
张红终于忍不住担忧地问,她放慢脚步,侧头看着林薇,“要不明天还是去卫生所看看?”
林薇连忙摆手,挤出一个笑容:“真没事,红姐,就是…就是感觉像做了个很长很长的梦,好多事都模模糊糊的。”
她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可能撞那一下,把记忆撞乱了,过几天就好了。”
这个借口虽然老套,但在目前情况下最安全。
“那也行,你自己注意着点。”
张红点点头,又像是想起什么,“对了,刚才供销社门口那个修收音机的,是无线电厂的陈默,技术可好了!
人也老实,就是话少了点。
你以前还托我问过他家缺不缺对象呢!”
“咳咳!”
林薇被自己的口水呛到,脸颊微热。
原主…还挺奔放?
她赶紧掩饰道:“是吗?
我…我都不记得了。”
脑海里却不由自主浮现出那个青年专注修理时干净的侧脸和清澈的眼神。
正说着,两人走到了宿舍楼道口。
八十年代的筒子楼,楼道狭长而昏暗,此刻更是因为唯一的照明灯泡忽明忽暗、苟延残喘而显得有些阴森。
那灯泡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每一次闪烁都仿佛在耗尽最后的力气,将墙壁上斑驳的影子拉扯变形,如同鬼魅。
“唉,这破灯!”
张红跺了跺脚,不满地抱怨,“闪得人心慌!
跟厂里反映好几次了,就说没新的换,让将就着用。”
林薇抬头看了看那盏接触不良、发出“滋滋”声的白炽灯。
在2040年,这种古董级的照明设备只存在于博物馆里。
她习惯性地分析起来:“看这闪烁频率和声音,不一定是灯泡寿命到了,更像是接触不良或者电压不稳。”
“啥?
接触不良?”
张红显然没听懂,“反正就是不好好亮!”
林薇走到灯泡下方,仔细观察了一下灯口和电线的连接处,那里似乎有些松动和氧化。
“红姐,你家有螺丝刀和砂纸吗?
或许擦一下灯头和灯座的接触点,再拧紧一点,会好很多。”
“擦一下就行?”
张红将信将疑,“那玩意儿带电,我可不敢弄。”
“我可以试试,断了电闸就行。”
林薇说道,在未来,她可是连精密AI核心都敢徒手操作的。
这点小电路,简首是幼儿园级别。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楼梯口走上来,正是傍晚在供销社门口遇见的陈默。
他手里拎着一个工具袋,额头上还带着未干的汗珠,显然是刚下班回来。
看到她们站在楼道灯下,又听到林薇的话,他脚步顿了顿。
“你们在说这灯?”
陈默的声音带着一丝刚忙碌完的沙哑,但依旧沉稳。
他抬头看了看那盏“张牙舞爪”的灯泡,眉头微蹙。
“是啊,陈默,你回来正好!”
张红像是看到了救星,“小薇说擦擦灯口就能好,我不敢弄,你帮我们看看呗?”
陈默的目光转向林薇,带着一丝探究。
这个昨天摔坏了脑子的姑娘,居然懂电?
他没多问,放下工具袋,从里面熟练地摸出一把带绝缘柄的螺丝刀和一小块砂纸:“总闸在哪?
我去拉掉。”
张红指了指楼梯拐角的一个铁皮盒子。
很快,楼道彻底陷入黑暗,只有窗外透进来的微弱天光。
陈默借着这点光,踩着自带的小马扎,三两下拧下灯泡,用砂纸仔细打磨着灯泡的螺口和灯座里的铜片接触点,动作麻利而专注。
林薇站在一旁,看着他熟练的操作,忍不住用上了她习惯的术语,轻声评价:“触点氧化导致电阻增大,电流不稳,所以会频闪发热,加速灯丝老化。
处理氧化层是正确的。”
陈默打磨的手指微微一顿,侧过头,昏暗中,他看不清林薇的表情,却能感觉到她语气中的笃定和专业,这绝不像一个普通的工厂女工能说出来的话。
他不动声色,继续手上的动作,重新拧上灯泡,然后去合上了电闸。
“啪嗒”一声,楼道里的灯泡瞬间亮起,发出稳定而明亮的暖黄色光芒,驱散了刚才所有的阴暗和闪烁。
虽然依旧不算特别亮堂,但比之前好了太多。
“哎呀!
真的亮了!
还不闪了!”
张红惊喜地拍手,“小薇,你这法子真行!
陈默,你手艺也真棒!”
陈默从马扎上下来,目光再次落在林薇身上,这次带着明显的好奇:“你……怎么会懂这些?”
林薇心里咯噔一下,暗道要糟,说秃噜嘴了。
她连忙低下头,掩饰地拨了拨额前的刘海,含糊道:“以前…好像听谁说过……记不清了,就顺口一说。”
她抬起头,露出一个略带讨好的笑容,“主要还是陈师傅你技术好,一弄就好了!”
陈默看着她明显闪烁其词的样子,没有再追问,只是点了点头,默默收拾好工具:“举手之劳。
以后有什么电器坏了,可以找我。”
他的目光在林薇脸上停留了一瞬,仿佛想从那双清澈又似乎藏着许多秘密的眼睛里看出些什么。
“那太好了!
谢谢你啊陈默!”
张红高兴地说。
林薇也跟着道谢:“谢谢你,陈师傅。”
陈默“嗯”了一声,拎起工具袋,转身回了自己的房间。
门关上的前一刻,林薇似乎看到他回头望了一眼,眼神里充满了若有所思。
楼道里恢复了安静,只有那盏被“治愈”的灯泡,尽职尽责地散发着光芒。
林薇松了口气,看来“失忆”这个挡箭牌还能用一阵子。
但她也意识到,自己来自未来的知识和思维习惯,就像藏不住的棱角,总会在不经意间显露出来。
而那个叫陈默的技术青年,似乎比她想象的更敏锐。
“走吧小薇,回家吃饭!”
张红拉着林薇,心情很好,“没想到你这脑袋瓜,忘了事儿,倒还记得怎么修灯泡,怪事!”
林薇笑了笑,没接话。
心里却想着,这只是个开始。
在这个物质匮乏、信息闭塞的年代,她的“知识库”或许是她生存下去的最大依仗,但也可能……是最大的麻烦。
而那个陈默,他的出现,是偶然,还是命运齿轮转动时,必然的相遇?
她甩甩头,将这些复杂的思绪暂时抛开。
眼下最重要的是,填饱肚子,然后,好好规划一下,如何在这个八零年代,安全又“科学”地活下去。
至少,今晚的楼道,亮堂多了。
这算不算,她为这个时代带来的,第一个微小的改变?
想到这里,她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向上弯起了一个小小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