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着屏幕上的波形,那些跳跃的蓝点像被困在克莱因瓶里的萤火虫,在西维拓扑结构中反复碰撞。
"老陈!
"她冲着休息室方向喊。
"来确认下C7区的量子涨落数据。
"中央空调的嗡鸣吞没了她的尾音。
落地窗外,十二座首径五百米的射电望远镜正在夜雨中缓缓转向天鹅座方向,银白色抛物面倒映着云层间游走的闪电。
控制室骤然亮起的红色警报打断了她的话。
林雨下意识抓住椅背,看着三维星图上突然膨胀的异常区域——那是位于M31星系边缘的某个坐标,此刻正以每秒三百万公里的速度蚕食周围的电磁波背景辐射。
陈平端着保温杯从休息室晃出来时,正好看见林雨将观测数据投射到整个环形幕墙上。
数以万计的蓝色光点正在幕墙上组成诡异的莫比乌斯环,每个光点都对应着一个量子比特的异常扰动。
"这是...π数列?
"老陈的枸杞茶在杯沿晃出涟漪。
他指着数据流中周期性出现的波动峰值:3.141592653...精确到小数点后三十七位。
林雨调出深空背景辐射对比图。
在原本应该均匀分布的微波谱线上,此刻正浮现出无数细小的皱褶,就像有人在宇宙幕布上绣出了克莱因瓶的拓扑结构。
"西小时前开始的,刚开始以为是设备故障。
"他们沉默地看着全息投影中缓缓旋转的数学模型。
那些量子涨落形成的图案,分明是某种非欧几何的完美展示,每个角度都精确符合超弦理论预测的卡-丘流形。
"启动全频段扫描。
"老陈放下保温杯时,杯底在金属桌面磕出清脆的响。
林雨注意到他右手小指在轻微抽搐,这是二十年前参加"天眼"二期工程落下的神经损伤。
当三十六个射电单元同时对准天鹅座NX-7星域时,控制室的空气突然变得粘稠。
林雨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在增强现实头盔里被放大成潮汐的轰鸣,视网膜投影上滚动的数据流开始呈现斐波那契螺旋的排列方式。
"量子退相干率突破阈值!
"警报声变成了尖锐的蜂鸣。
林雨扯掉头盔,看见环形幕墙上的银河系星图正在坍缩成克莱因瓶的拓扑结构,猎户座旋臂穿过银心又原路折返,就像被孩童折叠的锡纸星星。
老陈突然抓住她的手腕。
这个年过五旬的天体物理学家眼睛里燃烧着奇异的光:"还记得霍金辐射理论吗?
这些量子扰动...像是从事件视界另一侧传来的信息。
"他们花了七十二小时验证这个猜想。
当林雨第三次修改完傅里叶变换参数时,北京方面的视频请求突然挤满了通讯屏。
国家天文台台长的全息影像在量子噪声中时隐时现,背后是十几个跳动着同样数据的监控屏幕。
"全球十六个主要射电阵列都观测到了相同信号。
"台长的声音带着电子干扰的沙沙声。
"欧空局刚破译出信号中的数学结构——"他的影像突然扭曲成克莱因瓶的投影,"这是标准模型之外的物理法则。
"林雨感到后颈发凉。
她调出欧空局共享的数据包,那些被重新排列的量子涨落正在组成超立方体的展开图。
在西维投影中,每个面都呈现出不同的宇宙常数,而连接它们的棱角处闪烁着普朗克尺度的光纹。
"它们修改了精细结构常数。
"老陈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林雨看见他面前的咖啡己经凝结成螺旋状的胶体,杯口漂浮着逆时针旋转的热气——这是局部时空曲率改变的征兆。
三天后,国际空间站传回的视频让所有争论戛然而止。
当林雨看到那个悬浮在晨曦线边缘的几何体时,终于明白人类在宇宙中扮演的角色。
那个由纯光构成的超立方体正在缓慢展开,每个展开的维度都投射出不同版本的太阳系。
在其中某个投影里,地球像被孩童捏碎的黏土般裂成十七块漂浮的大陆。
"这是预警。
"视频会议上,NASA的首席科学家在加密频道里说,"根据卡达谢夫分级标准,能操控量子泡沫进行跨维通讯的文明至少达到Ⅲ型等级。
"林雨站在观测台顶层的玻璃幕墙前,看着晨雾中的射电望远镜群。
那些巨大的银色抛物面此刻都指向天鹅座方向,像一群沉默的朝圣者。
在她身后,老陈正在用颤抖的手指计算量子扰动频率——那个数值正以每天7%的速度递增,精确吻合指数函数曲线。
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林雨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夏夜。
彼时刚入行的她跟着导师在贵州山区调试射电单元,老人指着银河说:"每个光子都是宇宙的信使,只是我们尚未学会聆听。
"此刻晨光中的量子噪声愈发清晰,像某种来自深渊的絮语。
林雨将手掌贴在冰冷的玻璃上,感受着电磁波穿过身体的细微震颤。
在人类肉眼不可见的维度里,无数克莱因瓶状的涟漪正从M31星系涌来,携带着超越光速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