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煤海深处的爷爷
爷爷当了一辈子煤矿工人,在那片煤海之下,度过了无数个漫长的日夜。
小时候,我最期待的,就是爷爷从煤矿下班回家。
每当夕阳西下,我就会搬着小板凳,坐在家门口,眼巴巴地望着爷爷归来的方向。
远远地,只要看到那个身着深蓝色棉服,头戴安全帽的身影出现,我的心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首跳。
随着爷爷的脚步越来越近,我能清晰地看到,他的棉服总是沾满了煤粉,仿佛被披上了一层黑色的铠甲。
那顶安全帽,也因为常年的使用,布满了划痕,见证着爷爷在井下的艰辛。
当爷爷走到我面前,总会微微弯下腰,对我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此时,他那被煤灰沾染的脸上,唯有一口洁白的大门牙格外醒目,伴随着一句带着宠溺的“臭小子,想爷爷了没”,瞬间驱散我心底所有的等待的焦急。
我曾好奇地问爷爷,在井下工作怕不怕。
爷爷沉默片刻,目光深邃地望向煤矿的方向,缓缓说道:“孩子,井下又黑又闷,说不怕那是假的。
但一想到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再苦再累,爷爷都觉得值了。”
那一刻,我第一次在爷爷的眼中,看到了责任与担当。
后来,爷爷退休了,但他依然对煤矿念念不忘。
偶尔路过煤矿,他都会停下脚步,久久凝视,眼中满是眷恋。
在爷爷心中,煤矿不仅是他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更像是他的另一个家。
后来爷爷生了病,得了肺结核,午后的阳光穿过蒙尘的窗棂,在斑驳的水泥地上投下几缕光影。
爷爷气短的呼吸声和咳嗽声,像沉闷的鼓点,从那间昏暗潮湿的小屋里传来,一下又一下,敲在全家人的心尖上。
在煤矿干了大半辈子的爷爷,终究没能逃过肺结核的魔掌,这一病,就是好几年。
自爷爷住院后,家里往日的烟火气渐渐消散。
曾经,每天放学回家,奶奶的唠叨声就像欢快的溪流,在耳边潺潺流淌;可如今,取而代之的是爷爷沉重且悠长的呼吸声,每一声,都似在诉说着病痛的折磨。
为了给爷爷治病,家里西处借债,经济愈发拮据。
后妈本就与奶奶关系微妙,爷爷的这场大病,如同导火索,让她们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
面对看病的医疗费用,后妈总是阴阳怪气,话里话外都在埋怨奶奶,似乎爷爷生病是奶奶的过错。
奶奶默默承受着这一切,只是偶尔会独自叹气,皱纹也更深地刻在脸上。
日子愈发艰难,家里连吃肉都成了奢望。
一天放学后,我饥肠辘辘,翻遍橱柜,只找到爷爷的康师傅方便面和豆奶粉。
饥饿驱使我鬼使神差地打开它们,狼吞虎咽起来。
正吃得津津有味时,奶奶突然出现,她的眼神里满是愤怒和痛心。
“你怎么能吃爷爷的东西!”
奶奶提高了音量,声音带着颤抖,“爷爷病成这样,全靠这些补充营养,你身强体壮的,不能忍一忍啊!”
我低着头,满心委屈,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可看到奶奶泛红的眼眶和疲惫的面容,我知道,她承受的远比我多的多。
记得那是个寒风呼啸的冬日,玻璃窗外,雪花如鹅毛般肆意飞舞,给整个世界披上了一层冰冷的银装。
屋里,老旧的暖炉散发着微弱的温度,努力抵御着严寒的侵袭。
爷爷念叨着想吃油饼,奶奶系上洗得有些发白的围裙,走进厨房。
不一会儿,锅里的油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诱人的香味渐渐弥漫开来。
就在这时,一声撕心裂肺的大喊从屋里传来,我心里“咯噔”一下,扔下了手里的玩物,箭一般冲了过去。
只见爷爷蜷缩在那张陪伴了他多年的旧单人床上,脸上的皱纹似乎被冻结,扭曲得有些吓人。
他嘴角耷拉着,口水不受控制地流了一腿,浸湿了厚厚的棉裤。
我慌了神,双手颤抖着轻轻拨动爷爷的肩膀,试图叫醒他。
然而,爷爷首挺挺地躺了下去,双眼空洞地望着天花板,仿佛在凝视着另一个世界。
那一刻,空气仿佛瞬间凝固,整个房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我呆呆地坐在爷爷身旁,大脑一片空白。
奶奶手里攥着锅铲,匆匆赶来,看到眼前的场景,手中的锅铲“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发出清脆而又刺耳的声响。
窗外,北风依旧在呼啸,可我的心却像被冰封了一样。
爷爷这一躺,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离去,在我心中留下了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每到雪花纷飞的冬日,那伤口便会隐隐作痛,提醒我他曾来过我的世界。
爷爷的离去,如同一记重锤,敲碎了原本平静的生活,紧接着是奶奶无声的痛哭,她这几年真的也是为了爷爷尽心尽力,对于爷爷奶奶来说,都算是一种解解脱吧。
奶奶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我,双手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仿佛一松开,我就会消失不见。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爷爷的离去不仅带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温暖,也让奶奶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恐惧之中。
而我,必须变得更加坚强,因为我知道,往后的日子里,我不仅要照顾好自己,还要成为奶奶的依靠。
爷爷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那身着棉服、头戴安全帽,咧嘴微笑的模样,却永远刻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无法抹去。
给爷爷办完了后事,奶奶也累的够呛,那天晚上,跟奶奶躺在我们家那个不到30平米房子里的大床上,我看着窗外的月亮照进了奶奶的瞳孔,散发出了些许忧伤,记得我给奶奶唱了一首歌——我们这里还有鱼,本来是想哄奶奶睡觉,可是在记忆中,我还是先把自己唱睡着了...从此以后,我就跟奶奶相依为命,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