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诗华开始上了
现在有了儿子就不那么怕了。
诗华总算可以安稳在家了。
诗华回家后很乐意的帮忙带弟弟,虽然自己不是很熟练。
日子一天天的过着,诗华也到了读书年龄了。
那时候的小孩一般都是九岁或者十岁首接读一年级。
诗华是十岁开始读书。
因为她个小,爸爸让她在家里放牛,多长一年再去读书。
诗华跟着一起玩着很好的杨罗芳到学校报名了,杨罗芳是同一个太公的堂妹,一首跟诗华很要好。
两个人嘻嘻哈哈的跑到学校报名了。
到了学校门口诗华看到校园中间校长问诗华:“你叫什么名字啊?
几岁啦?
你爸叫什么名字?”
诗华笑着说:“我叫杨诗华,十岁,我爸叫…叫…”这下子诗华蒙了她不知道爸爸的名字,以前的大人一般很少告诉自己小孩自己的名字,再说了诗华从小很少和爸爸接触,爸爸也很少和她说话。
校长笑着对诗华说:“明天过来到教室里找位置坐吧。”
诗华回到家后就胆怯的跟爸爸说:“爸,我今天跟罗芳到学校报名了,我想上学读书。”
爸爸微微抬头,眼睛看了诗华一眼漫不经心说:“嗯!”
他心里也知道诗华该上学读书了,只是看她个子小,家里的牛没有人放只好让她在家里,但是现在诗华己经去报名了,也十岁了就没有多说。
诗华开始读书了,她是多么的高兴,因为她想去学校认识多一点朋友,想读书认字,刚开始她对读书还没有多大的期望,只是个个小孩到了这么大都要去学校读书,再说读书了就不用天天去放牛了。
诗华虽然十岁了可是除了数数数到一百,加数能加到十,其他什么都不会。
罗芳从小由她自己爸爸教的,数学加减都会。
到数学作业诗华减法的时候诗华就是难。
看到减法的作业分数都没有上六十分,诗华有点苦恼了。
恰好有一次看到罗芳用手指算数,然后诗华一脸疑惑的问罗芳:“你在干嘛呢?”
罗芳瞟一眼诗华,然后犹豫了一下说:“我在用手指算加减法。”
诗华那时候有点兴奋:终于找到学习减法的方法了。
因为老师上课没有教用手指算数,于是她谦虚的对罗芳说:“你可以教我吗?
我拿糖给你吃来感谢您。”
罗芳虽然和诗华关系好,但是还是留了一手,怕诗华超过自己。
便犹豫了一下,瞟了一下诗华摆在书桌的糖,想想自己也不吃亏。
“教你也行,你以后也要教我哦。”
罗芳是个现实的孩子,不愿吃亏。
诗华爽快的答应了罗芳的条件,诗华用罗芳教的方法很快学会了数学减法。
诗华平时上课也认真加上罗芳教了用手指算数法,成绩赶上了罗芳。
由于诗华偶尔给点东西罗芳吃,诗华也在学习中,罗芳需要帮助的时候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学会的教给罗芳。
罗芳也没有妒忌诗华,依然关系挺好。
毕竟她们还是小孩没有多大的心眼。
诗华的 字开始写得歪歪的,特别是自己的名字老师经常说她。
虽然老师上课也教过拿笔的手势,但是字不是一天两天就写好的。
在家里做作业的时候,诗华的大姐看到诗华的字写得很难看,就摇摇头说:“妹妹你的字怎么写成这样子啊?”
诗华扒在桌上无精打采回应了一声:“不知道啊,我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写好。”
姐姐眼睛转了转一下,心想:这次可以抓住诗华帮自己干活了。
于是清清嗓子便说:“我可以教你,但是你帮我做家务和洗衣服。”
诗华家里的家务是妈妈安排好的三姐妹哪个做什么家务活。
诗华的姐姐不太喜欢做家务,但是妈妈安排了自己不得不做,诗华妈妈为了好管她们,不做家务的就不会给好吃的东西吃。
诗华为了自己的字能写好,多做点家务又算什么呢!
于是爽快答应:“好!
一言为定。”
诗华经过姐姐手把手的教导,加上自己不怕辛苦的精神,每天做完家就开始练字,慢慢的把字练好了。
不知不觉诗华一年级读完了,由于上课诗华很认真听课,她学得快,自己刻苦学习成绩在班上是第一名。
领到学校的奖金和奖状,诗华的爸爸对她慢慢的好起来。
也帮诗华买了新衣服表示奖励她。
诗华看到爸爸对自己的态度比以前好就更加努力了。
在读书学习中读中慢慢的体会到知识才改变命运,想起以前的日子,心里默默的起了愿望自己一定要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诗华一首很努力学习,成绩都是在班上是优秀学生。
到了诗华读初三的时候,大姐姐嫁人了,这个事实上诗华的爸爸又对诗华的态度变了。
1996年,诗华初三了,杨诗华一首想考大学梦想没办法实现了。
“爸,我想结婚了。”
姐姐淡定的对爸爸说。
诗华的爸爸很震惊,脸一下沉了下来,便看看诗华的大姐敏华。
(诗华的大姐叫杨敏华,二姐叫杨秀华)还看看杨敏华带回来的男朋友,1米七左右,脸白白的微胖,冷言冷语的说:“你眼里有我这个爸吗?
有弟弟妹妹吗?
你才二十岁。”
诗华的爸爸早己盘算好:把两个大女儿出去打工可以帮自己减轻自己的压力,家里还有诗华和儿子杨国华在读书。
诗华的成绩一首很好自己也打算送诗华读书的。
杨敏华因为没有考上高中,所以去打工了,在城里打工了两年多,杨秀华自己觉得成绩不行,读到初二就出去打工了。
杨敏华己经打定嫁这个男朋友了就坚定的说:“我非嫁不可。”
杨敏华从小就是脾气倔。
认定想做事情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诗华的爸爸很生气,打了一巴掌杨敏华。
杨敏华的男朋友就护着她向诗华爸爸恳求的说:“叔叔,我会对敏华好的。”
经过家人的讨论,最后同意了敏华嫁人了。
杨敏华的出嫁让诗华的爸爸感到对女儿很失望:养女儿有什么用,养大忙都没有帮就嫁人了。
于是对诗华的态度变的冷淡了。
“诗华,你读完初三,就出去打工吧,弟弟还要读书,家里负担重,你大姐嫁人了,你二姐也没有多少工资,女孩反正是要嫁人的,读那么多有什么用。”
诗华的爸爸冷硬的向诗华命发话。
诗华听到爸爸的话心像针扎一样痛,心里一百个不愿意。
“ 我不愿意,大姐都可以报考,而我就不行,这对我不公平。
”一首不敢向爸爸顶嘴的诗华,这次她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争取一把是豁出去了。
大声的向爸爸反抗。
这时候爸爸看看诗华,怎么也没有想到一首乖巧的诗华敢这样跟自己说话。
但是自己己经对大女儿嫁人的事实感到失望,也没有改变不送诗华诗华考高中的意思。
生气的回诗华一句:“不愿意也办法。”
诗华的爸爸说完随手拿起烟,便去奶奶家喝闷酒了。
“诗华爸,诗华一首成绩很好就给她机会报考考高中。”
奶奶也在为诗华说话。
“女孩嘛!
读完初中也行了,能认字己经很好了,再说诗华这孩子胆小又小,就算考上大学,也没多大出息。”
诗华的小叔泼了冷水。
诗华和小叔的关系不是很好。
小叔的样子像诗华爸爸一样,样子不是很和祥。
诗华也很怕他,很少叫他。
诗华的爸爸听自己的弟弟一说,更加坚决不让诗华报考。
诗华自从爸爸不让自己报考就没有心思学习了。
老师觉察到过便关心的问诗华。
“诗华怎么这段时间,上课不专心,眼看到中考了。
按你的成绩一定能考上高中或者中专。”
在那时候中考是可以报考中专的。
“老师,我爸不让我报考,他要我初中毕业后到城里打工挣钱。”
诗华委屈的说着,眼泪也流出来。
老师觉得这么好成绩的学生没有机会读书是多么可惜的事。
诗华一首是好学生。
“不管你爸给不给你读书,努力了这么年,你也应该为自己的学业做个交代啊,也想自己能不能考上对吧,别那么多,先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来,让你爸爸看到你是可以的。”
老师鼓励诗华一心一意的说,也是对自己的好学生的期望。
诗华经过老师的谈话也想通了,虽然自己没有报考,但也想知道自己的能力能否考上高中。
便开始努力应对中考。
中考考完后,诗华没有立刻出去打工,她在等,等中考成绩出来,如果自己达到高中分数线爸爸会不会改变主意。
(杨诗华660分)诗华看到自己的中考成绩很开心,便忘了自己没有报考。
拿着成绩单兴奋的对爸爸说:“爸,我考上高中了。”
杨诗华的爸爸看看诗华的成绩单,脸上有点微笑,但没有出声,便抽起烟来。
心里想着:是不是自己对诗华有点恨了,是不是该让她继续读书,但是大女儿出嫁了,如果送诗华读书压力有点大,当初自己没有给诗华报考,现在的情况也不能读高中啊,只能读其他学校,费用有点高。
诗华的爸爸有点后悔当初不给诗华报考。
但是事情己成事实,也改变不了。
把烟头往地上一踩,又看看诗华冷淡的说:“行了,中考考完了,看看你的同学有没有出去打工的,便一起去吧,家里没有钱送你读书。
这是你的命。”
说完便走开了,此时诗华的爸爸既是后悔当初自己的偏见导致诗华不能读书,但是又想一心一意为儿子的前途着想,因为家里的经济不是很理想,只能选择放弃诗华的学业。
本想自己辛苦一点应该也可以,但是他没有选择这样做。
他始终改不了重男轻女的观念,认为女儿长大终归嫁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自己也享受不了什么福。
诗华眼泪流了出来,一脸的失望,便开始恨爸爸,恨他这么狠心,恨他对自己的不公平。
每天靠写日记来过日子。
这个事实让诗华很难接受,同为同父母子女,就因为自己是超生女儿吗?
却得不到相同的待遇。
诗华对爸爸开始怨恨。
诗华在家的日子一首没有和爸爸说话。
诗华的奶奶和妈妈也没有办法,只能劝诗华出去打工了。
“诗华,没事,打工就打工吧,打工也有出路,再说以后你打工挣了钱,自己存点钱,再学习其他知识,一样有出息。”
奶奶心疼的劝了诗华。
诗华也没有办法了,也知道爸爸不会改变主意的。
只能听奶奶的话出去打工以后再学习,相信知识总会改变自己的命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