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陈年往事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虽然本书给曹廉父亲取名叫曹包,但实际上曹包并非一无是处。

当时曹氏虽然在谯县小有威名,但也仅仅是靠着宦官的宦人之家。

而曹包更是出身曹氏末支,天生家境贫寒,时常要靠族亲接济,但他天资聪颖,七岁便能言善辩,谯县人甚是惊奇。

当时尚没有党锢之祸,时任沛国相的是京兆宋氏宋然。

宋然听闻谯县有这等聪慧孩童,心生好奇,便派人将曹包唤至府中。

曹包入府时,毫无怯意,昂首挺胸,步伐沉稳。

宋然见他小小年纪,却仪态不凡,心中好感顿生。

“听闻你七岁便能言善辩,可敢与我对答?”

宋然开口问道,眼中带着几分审视。

曹包不卑不亢,拱手行礼道:“相国大人垂询,小人岂敢不应。”

宋然微微点头,思索片刻,抛出一个难题:“如今世道,豪强并起,百姓疾苦,依你之见,当如何治理?”

众人皆以为这问题对于一个孩童来说过于沉重。

但其实说来也很好回答,说到底也就治豪强,救贫民,安世家,回答内容怎样其实并不重要,主要是看小曹包的回答气场。

曹包却神色平静,稍作思忖后答道:“治世如治病,需对症下药。

豪强兼并土地,致使百姓流离失所,当务之急是抑制豪强,清查田亩,使耕者有其田;再者,兴修水利,发展农桑,让百姓丰衣足食;吏治也至关重要,选拔贤能,严惩贪官污吏,方能政通人和。”

曹包一番言论落下,满座皆惊,众人面面相觑,眼中满是震撼与难以置信。

宋然更是激动得满脸涨红,望着曹包的眼神里满是赞叹与期许,内心笃定此子日后必能成就非凡,在他身上,宋然仿若看到了自己壮志得酬的希望之光。

当下,宋然毫不犹豫地决定资助曹包读书求学,期望他能在学识的滋养下大放异彩。

在宋然的极力引荐与慷慨资助下,曹包如愿拜入当世儒学名家陈蕃门下。

陈蕃声名远扬,曹包侍奉时格外小心谨慎。

炎炎夏日,他手持蒲扇,为陈蕃轻轻扇风,驱赶暑气;凛冽寒冬,他提前暖好床铺,让陈蕃安睡无忧。

陈蕃生病之际,曹包更是不辞辛劳,每日花费数个时辰精心煎药,侍奉左右。

甚至在陈蕃便溺之后,他竟效仿勾践尝粪便问疾,以此表忠心,这般举动,即便是亲生子女也难以做到。

虽说明眼人都能看出曹包此举意在效仿古人,以极端之举来表达赤诚之心,但能做到这般地步,足见曹包心思深沉、意志坚韧,是个能托付大事的人杰。

彼时,朝中局势波谲云诡,宦官与外戚两大势力针锋相对,水火不容。

宋然膝下无子,仅有两名女儿,为扩充政治力量,急需招纳一位得力女婿。

在陈蕃的热心牵线搭桥之下,曹包与宋氏喜结连理,自此踏上了宋氏的政治战车。

凭借这层关系,曹包在一年后成功被举为孝廉,正式踏入仕途。

此后数年,曹包先是在尚书台任职郎官。

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整日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公文之中,常常忙碌至深夜。

其兢兢业业的作风赢得了同僚们的一致尊敬,渐渐积累起了贤明的名声。

而后,又经宋然多方托关系运作,曹包前往子美县任职奉差。

就这样,历经辗转,曹包最终出任一中等县的县令。

按常理而言,凭借老丈人宋然的权势,曹包若稳步前行,即便无法在朝中身居高位、身着紫衣,也能谋得一方两千石太守之职,安然退休,尽享荣华。

然而,前文提及宋然器重曹包的缘由,随着天子逐渐年长,宦官势力迅速膨胀,局势愈发难以掌控。

表面上看似平静的时局,实则暗流涌动,一场暴风雨即将席卷而来 ,而曹包则是众多被这乱流冲碎的鱼中的一条。

建宁元年,随着皇帝逐渐年长,朝堂之上波谲云诡。

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眼见宦官势力日益坐大,危及社稷,遂决心先发制人,密谋一举除去以曹节为首的宦官集团。

他们满心期许,以为此举能拨乱反正,重振朝纲,还天下一个清明。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但因自身能力的局限,再加上集团内部矛盾丛生、纷争不断,这场精心谋划的行动最终功亏一篑。

曹节等人察觉异样后,迅速联合起来反击,局势瞬间逆转。

大将军窦武孤立无援,无奈之下,只能自刎而死,一代权臣就此落幕;太尉陈蕃也无力回天,但因为其天下士人魁首的名号宦官也不敢轻易动他,只得逼迫其告老还乡,远离这权力中心之地。

宦官,本就是一个行事极端的特殊团体。

他们身体残缺,无法留下子嗣,这使得他们行事毫无顾忌,全然没有“祸不及妻儿”这类为后人留后路的传统观念。

窦武本以为,自己一死,这场外戚与宦官之间你死我活的权力争斗便会就此画上句号,可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他的死非但没能平息纷争,反而像是点燃了一把更大的火。

朝堂之上,第二次党禁轰然开启,一时间,阴霾笼罩。

禁令一出,无数仁人志士无端受到牵连,被迫西处逃亡,背井离乡,整个天下陷入动荡不安之中。

而曹包,作为宋然的女婿、陈蕃的弟子,自然成了宦官们重点针对的对象。

他们随便找了个“治灾不力”的借口,便不由分说地革去了曹包的官职。

说起来实在荒唐,在那个宦官当道的时代,真正肯拿出朝廷发放的赈灾粮救济难民的又有几个?

可到头来,他们却抓了最积极赈灾的曹包,这无疑是开了个先例。

听闻还有人甚至想将曹包下狱治罪,好在曹腾以同族之情血浓于水的理由,出面保了他一命。

虽说曹包因此躲过了牢狱之灾,可罚款和党禁还是没能逃过。

这一番折腾下来,曹包一家的生活一落千丈,从中产阶层首接滑落至温饱阶层。

曾经意气风发、壮志满怀的曹包,也在这场变故中彻底没了精气神,变得胆小怕事、畏首畏尾,仿佛换了一个人。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