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皇帝胡亥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绝。
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权力的渴望与对潜在威胁的恐惧。
在他的面前,站着他的侄儿,子婴,一个温文尔雅、智慧过人的男子。
“陛下,臣有言相劝。”
子婴的声音平静而坚定,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胡亥微微皱眉,他的心中虽然对子婴的智慧有所认可,但此刻的他,己经被权力的欲望蒙蔽了双眼。
“说。”
子婴缓缓开口:“赵王赵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国田建杀他前代的忠臣而用后胜,结果最终都亡了国。
蒙恬兄弟是秦国的重臣、谋士,陛下却打算一下子就把他们抛弃、除掉。
似此诛杀忠臣而扶立节操品行不端的人,是在内失去群臣的信任,在外使将士们意志涣散啊!”
胡亥听后,面色微微一变。
他的心中虽然有所动摇,但更多的却是愤怒与不满。
他不允许任何人质疑他的决定,即使是子婴也不行。
“朕的决定,岂是你能质疑的?”
胡亥的声音突然提高,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冷酷,“蒙恬兄弟,居功自傲,心怀不轨,留他们性命,便是对大秦的不忠!”
子婴听后,心中一沉。
“陛下,蒙恬兄弟虽然有功,但他们的忠诚无可置疑。
他们为大秦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陛下若此时杀他们,必将寒了将士们的心。”
子婴再次劝谏,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急切。
胡亥听后,冷哼一声:“朕的决定,不容置疑!”
子婴见胡亥如此固执,心中无奈。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陛下,蒙恬兄弟若真有不轨之心,为何在始皇驾崩之时,他们没有趁机作乱?
为何在陛下登基之后,他们仍然忠心耿耿?
陛下,您不能仅凭猜测就诛杀忠臣啊!”
胡亥听后,心中微微一动。
他的心中虽然仍然充满了疑虑,但子婴的话也不无道理。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朕会考虑的。”
子婴见胡亥有所松动,心中微微一喜。
他知道,他必须趁热打铁,继续劝谏。
“陛下,蒙恬兄弟的死,将会引发朝中大臣的不满,将会使将士们失去斗志。
陛下,您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毁了大秦的基业啊!”
子婴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悲痛。
胡亥听后,心中一震。
他的心中虽然仍然充满了疑虑,但子婴的话让他不得不重新考虑他的决定。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朕……”就在这时,一名宦官匆匆走进殿内,跪在地上,声音颤抖:“陛下,蒙毅将军己被捕,等候您的旨意。”
胡亥听后,心中一沉。
他的心中虽然仍然充满了疑虑,但此刻的他,己经被权力的欲望蒙蔽了双眼。
他冷冷地说道:“传旨,赐蒙毅自尽。”
子婴听后,心中一痛。
他知道,他未能说服胡亥,大秦的基业,将会因此而受到严重的打击。
他跪在地上,声音颤抖:“陛下,您……”胡亥冷冷地看了子婴一眼,然后转身离去。
子婴跪在地上,望着胡亥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悲痛。
大秦的未来,己经充满了未知与危险。
一间幽暗的牢房内,蒙恬身着素色的囚衣,静静地坐在冰冷的石地上。
他的眼神中没有恐惧,没有绝望,只有深深的平静与坚定。
尽管身陷囹圄,但他的身影依然挺拔,宛如一柄出鞘的利剑,即便被囚于鞘中,也难掩其锋芒。
二世皇帝的旨意如同一道冰冷的寒风,吹进了这间狭小的牢房。
蒙恬抬起头,望着传旨的宦官,他的眼神中没有一丝波动。
“臣,领旨。”
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宛如寒风中的松柏,不屈不挠。
宦官颤抖着手,宣读了二世的旨意:“奉陛下之命,赐蒙恬将军自尽。”
声音在牢房中回荡,却未能激起蒙恬心中丝毫的涟漪。
蒙恬缓缓站起身,他的眼神望向了远方,仿佛穿透了这厚重的墙壁,看到了那片他曾经浴血奋战的疆场。
“我们蒙家自我的先人起首至子孙,在秦国建立功业和忠信己经三代了。”
他的声音在牢房中回响,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击在听者的心上。
他的心中没有丝毫的怨恨,只有对先祖的敬仰和对先帝的忠诚。
“如今我领兵三十多万,身体虽然被囚禁,但我的势力仍然足以进行反叛。”
蒙恬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坚定,“可是我知道自己必定得死却还是要奉守节义,是因为我不敢辱没祖先的教诲,并表示我不忘先帝的大恩大德啊!”
他的心中没有丝毫的恐惧,只有对死亡的坦然接受。
蒙恬缓缓走到墙角,那里放着一杯早己准备好的毒酒。
他伸出颤抖的手,端起了那杯酒。
酒液在杯中轻轻晃动,散发出一股刺鼻的气味。
他将酒杯举到唇边,深深地望了一眼这个世界。
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留恋,只有深深的平静。
然后,他缓缓地将酒液倒入了口中。
毒酒入喉,蒙恬的身体微微一颤,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
他的身体缓缓倒下,倒在了那冰冷的石地上。
他的眼神依然望着远方,仿佛看到了那片他曾经浴血奋战的疆场。
他的心中没有丝毫的恐惧,只有深深的平静。
蒙恬,这位大秦的忠臣,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自己的忠诚。
他的死,将成为大秦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