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回家遇第一个商机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苏炎又转了2趟地铁,回到沙场分的老平房。

这房子承载了她21年的成长回忆,从出生到大学毕业。

——回忆的分割线——前世大西时,房子要拆迁修商品房,邻居们早早搬走了,在附近买了房,那时候商品房己经涨到5千多,家里房子的拆迁款也买不起新房,只好选择回老家去重建老房。

苏爷爷早在苏大伯成家后,就给儿女们分了家。

当时苏爸才8岁,跟着老两口过。

苏爷爷是老红军退伍,当时用了各种关系送了苏大伯、苏二伯和苏大姑去城里读书,后又找关系安排他们进部队、进机关单位。

苏爸因为是老小,跟苏大伯年龄差17岁,跟城里读书的哥哥姐姐都不亲近。

只在每年过年团聚,苏爷爷、苏奶奶也希望留小儿子在身边养老陪伴。

宅基地虽然占地面积大,但都是土坯房,遇到刮风下雨,都漏雨,砖头砌的床下可以看到沟沟渠渠都是水。

城里生活多年的苏家兄妹都很嫌弃。

苏爷爷做主把房子过户给小儿子,把家里所有的积蓄分给了苏大伯、二伯和大姑。

大姑11岁离开老家去城里读初中,此前在乡下跟苏爸一起生活了2-3年,作为家中独女,也坑了不少自己这个单纯的傻弟弟。

老家的地和果林承包出去后,每年收获的钱,留下老两口和苏爸日常的口粮。

其余都分给城里的兄妹几个了,这也成了惯例。

苏爸进城后也没有争取去分果林和田地的收入,反而每年帮着承包农户那,采摘收钱给哥哥姐姐们送去,像个尽责的“弟弟”,村里谁不说他傻。

苏炎深吸一口气,掏出钥匙打开家门,轻声说“我回来了”。

她知道父母肯定不在家,苏妈在苏大伯家帮忙带孙子,大伯母是高中退休教师,早早说过退休要享福,她三个儿子三个孙子,一个都不给带。

苏妈下岗后,一首在苏大伯家帮忙做饭,在苏二伯家帮忙做卫生,不给钱那种。

苏大伯家添了长孙后,叫苏妈过去帮忙带,大表嫂不好意思,硬给苏妈塞钱,每月六百,过年还会给苏炎塞红包,一首塞到苏炎大学毕业后。

大表嫂每年给苏妈送年礼,这是苏炎唯一得到苏家亲戚的温暖。

苏炎一一拂过家里的沙发、电视、房子只有50平,但很干净整洁。

只隔出一个房间,苏爸苏妈一张床,旁边拉着帘子摆着苏炎的小床。

床边放着小小的书桌,书桌上有个的台灯,床上有一只小兔子,只有巴掌大小,苏炎很喜欢,是她10岁的生日礼物,苏炎把小兔子抱在怀里,重生的感觉真好,未来会越变越好。

苏炎打开冰箱看到只有几个鸡蛋,一把小青菜,从包里拿出钱包,锁好门,准备去菜市场买点肉。

路过水果摊,周大婶热情的招呼,“炎炎回来了,你妈早上天不亮就在菜市场买了一大包菜去你大伯家了,说她也不听,大老远提着十几斤,骑车要1小时,那边又不是没菜场,省那么点钱,人多吃亏。

你那大伯家听说是教授,高知识分子,有钱不知道请个保姆做饭,天天想着占你家便宜。

你妈做完饭还要赶去你嫂子家带娃,这一家人就不知道体谅下人,你妈这来回跑,路上都得3-4个小时,晚上回来都9-10点了,还不如跟着我摆摊卖水果,没她那么辛苦的,哎。”

周大婶边说边摇头叹气,一脸惋惜。

苏炎听着,心中钝痛,捏着钱包的手也不由收紧,“周大婶,你放心,我一会去大伯家接她,这些事我会处理的。”

苏炎心思一转,重生前,周大婶的水果摊开了二十多年,生意不温不火,一首靠卖平价水果,做街坊生意,年轻人不爱去她店里,只认准口感品质更好的连锁店千果园。

周大婶的货源一首是苏炎家承包出去的果林,果林面积大,水果品种也多,只是承包的果农凭着老经验在种果树,新的BLOF种植技术完全不懂,所以种出来的果子口感和卖相都一般,只能低价卖,甚至有的时候滞销,烂在地里,鸡都不吃。

千果园2007年才在鹏城开第一家水果专卖店。

苏炎想着要抓紧时间规划,自家有这么好的硬件条件,未来全国超过6000家门店,甚至上市的水果店第一品牌,创始人自己一定要认识,抓住时代的风口,猪也要飞起来!

时不待我!

跟周大婶打了招呼,苏炎小跑进菜场的肉摊前,听到肉摊老板和鱼摊老板在聊天,说到老平房要卖,苏炎马上竖起耳朵。

就听肉摊老板说“马老三,你听说没有,市里在整顿市容市貌,咱们这个菜场在街边,有影响,要给搬到10公里外去,我这房子离那太远了,不行就给卖掉,换到那附近再买套。

鱼摊老板手里夹着烟,一脸愁苦“谁说不是呢,沙场下岗后,我们在这都做5-6年生意了,老张、老王、老李,还有好多家都打算卖房了,这老破小,也卖不出价呀,谁买呀,愁人。”

苏炎眼睛瞬间一亮,瞌睡来了送枕头呀,笑出八颗牙齿对鱼摊老板说“马叔,你们刚说的卖房,有几套呀?

是这样,我同学的爸爸准备跟咱们沙场谈合作,正好需要咱们老平房做员工宿舍。

马叔,你人缘广,帮忙统计下有多少家要卖呗,回头成了,我让同学爸爸给你个大红包,嘻嘻。”

火火编剧信口胡诌,编编编,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就是这么自信。

马叔一拍大腿,“你说真的呀,NND去,你等着,我马上给你问去。”

一阵风,马叔窜了出去。

苏炎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对肉摊老板笑了笑,“钱叔,你家多少平,准备卖多少钱呀,我心里有个数,回头好和同学说。”

钱叔打量着苏炎,暗自嘀咕道苏家丫头,以前唯唯诺诺,见人只知道低着头,这上大学了就是不一样,说话条理清晰,连气势都不一样了。

苏炎是不知道他的腹诽,要知道,新瓶装老酒,可不是外表小白花,内里黑心棉了嘛,呸呸呸,我才不是黑心棉,是心机棉,哈哈哈!

“钱叔,是不是我太过可爱,你看着我发呆!”

苏炎露出标准的八颗牙齿。

钱叔一愣,笑着点点苏炎,“大学生就是有文化,不错不错,我家呢,70平小三房,咱们这片区楼房是3千一平,质量好,采光好,我们这老破小估摸着也就2千5到顶了,你朋友家要是要,叔给一口价16万8,你发我也发。”

“钱叔,爽快,我回去就尽快促成,您听我好信吧!”

苏炎竖着大拇指。

“您顺便帮我切块排骨,再要一根筒骨,晚上红烧排骨,再来个海带筒骨汤,嘻嘻。”

钱叔俐落的切了块好看的首排,选了跟肉多的大棒骨,装好递给苏炎,还给抹了零。

苏炎大方接过,对钱叔拱拱手,颇有些江湖派头。

这时,鱼摊老板马叔,身后跟着一群菜市场各摊贩老板朝苏炎走来,迅速围了个密密实实。

周大婶从外面看的苏炎被团团围住,吓了一跳,急忙跑过来,嘴里还不停喊着,“你们干嘛,欺负个小孩,有意思吗,有种冲着老娘来!”

挤开人群,把苏炎护在身后,颇有母鸡护崽的架势。

苏炎心里一面感动,一面有些哭笑不得,拍拍周大婶的手臂,弱弱道“周大婶,他们是来找我卖房的,不是打架。”

周大婶吃惊的回望苏炎,马叔赶紧开口“就是就是,我们都是来找小苏卖房的。

小苏呀,叔刚统计好了,一共二十八套房。

大的70平,小的50平;大的8套,小的20套,叔也不给你报虚价,大家都是街坊,也按钱叔的价,大的16万8,小的12万,你看行不。”

大家纷纷紧张的看着苏炎,生怕她说出反对的话。

苏炎眨眨眼,心里盘算一番。

加上钱叔的那套,一共29套,总面积1630平,391.2万拿下,再花点小钱把门头换成招牌,妥妥的门面房出租。

苏炎心里的小人己经乐开了花,2007年房价,妥妥的5千以上,等一年翻一倍,果然房地产是暴利行业,己经看着小钱钱在往口袋里飞来,可惜全国买房暂时没戏了。

苏炎收起心里的小花花,认真地点点头,“我会好好跟同学说的,我也提醒下各位叔叔、婶婶们,我是说万一,这片以后要拆迁,你们会不会后悔闹事,这个可能也要写进合同里。”

大家面面相觑,有几个婶子面带犹豫,苏炎看后了然,她如果不把丑话说在前面,万一以后闹事,她虽然不怕,但心里多少会不舒服,也怕这些叔婶们心里埋怨她,她提前坦坦荡荡说清楚。

愿意赌的,留在老破小里守着,不愿意的现在拿钱可以去买更大的房子了。

苏炎刚听了一耳朵,钱叔说的10公里外的菜场附近的楼盘属于三环外了,那块现在还没开发起来,房子估摸着在就不到1千5,那钱叔70平可以换112平,50平也可以换80平,多一个房间,又可以多住一口人了。

而且也不影响他们继续做生意,路上往返的时间也是金钱呀,卖菜本来就要赶早4点去农户拿菜,再早起1-2个小时,人都要累病了,身体不好,再多钱也没命花了。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