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早朝议事观臣态
赵构身着龙袍,头戴通天冠,稳步登上御座,身姿挺拔,目光威严地扫过群臣,刹那间,殿内鸦雀无声。
“众爱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赵构声若洪钟,打破寂静。
礼部尚书王大人率先出列,手持笏板,微微躬身:“官家,近日金国遣使递来国书,言辞虽委婉,可依臣之见,仍是索要岁币、割让土地之意。
臣以为,金兵凶悍,我朝军备尚不足抗衡,不妨暂许其要求,以图喘息之机。”
说罢,偷瞄赵构脸色,见其神色未变,心底稍安。
赵构未置可否,目光转向枢密使韩世忠。
韩世忠浓眉倒竖,虎目圆睁,上前一步,抱拳道:“王大人所言荒谬至极!
割地赔款,不过是饮鸩止渴,徒增金兵气焰。
我大宋将士枕戈待旦,只缺粮饷军备,若官家拨付充足,末将愿领军与金兵决一死战,定不辱使命!”
言罢,他双手握拳,身上甲胄作响,满脸坚毅,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朝堂瞬间议论纷纷,主战、主和两派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
赵构双手紧攥御座扶手,骨节泛白,目光如炬,心中暗忖:这群臣,还和前世一般模样,畏敌如虎者有之,空谈误国者有之,真正能堪大用、一心报国者寥寥。
角落里,秦桧身形佝偻,目光低垂,看似置身事外,实则暗中留意众人言论。
赵构余光扫到他,心头涌起厌恶,前世惨痛记忆浮现:秦桧那副谄媚嘴脸,巧言令色蛊惑朝堂,主导求和,残害忠良,致大宋深陷泥潭。
如今重生,绝不能再让此人得逞!
“够了!”
赵构猛地一拍御座,怒声呵斥,“朝堂之上,岂是喧哗吵闹之地!
金兵野心勃勃,求和绝无可能保我大宋长治久安。
朕决意整军经武,抗金御敌。
韩世忠听令,朕拨银十万两,命你即刻扩充军备,加紧练兵。”
韩世忠单膝跪地,高声领命:“末将遵命,必不负官家重托!”
声如洪钟,震得殿梁微颤。
赵构又看向户部尚书:“张大人,清查各地钱粮赋税,但凡贪腐、截留者,严惩不贷,务必保障军饷充足。”
户部尚书心头一凛,忙不迭应下。
秦桧见风使舵,上前躬身:“官家圣明,整军抗金确为良策。
臣以为,可一面备战,一面遣使与金周旋,探其虚实,也好为我军争取时间。”
言辞恳切,脸上堆满谦卑笑容,可赵构却瞧出那笑容背后的虚伪狡黠。
“哼,秦大人倒是打得好算盘。”
赵构冷笑一声,“遣使之事容后再议。
朕今日把话撂这儿,往后朝堂再有轻言求和、懈怠国事者,别怪朕翻脸无情!”
说罢,长袖一甩,“退朝!”
群臣鱼贯而出,赵构独坐殿内,望着空荡朝堂,久久不语。
窗外日光洒落,尘埃在光柱间飞舞,似这朝堂暗流,隐秘难测。
他深知前路崎岖,改革谈何容易,既要对付朝堂奸佞、守旧势力,又要抵御金兵,可既己重生,哪怕粉身碎骨,也要为大宋闯出一条生路。
午后,赵构移步御花园散心,园内繁花似锦,蜂蝶翩跹。
池塘里荷叶田田,粉白荷花亭亭玉立,微风拂过,送来淡雅荷香。
赵构无心赏景,脑海中全是早朝群臣面容、言辞。
行至湖边亭榭,他负手而立,目光凝重。
“官家,可要传膳?”
小福子轻声询问。
赵构摆了摆手:“没胃口,你先退下。”
小福子应诺退去。
赵构独自沉思,忽闻一阵悠扬琴声传来,循声而去,见一女子身着素锦罗裙,正于花丛间抚琴,面容清丽,气质温婉,十指灵动如蝶,琴声如泣如诉,似饱含家国忧思。
赵构心生好奇,轻咳一声。
女子受惊,起身行礼:“民女见过官家。”
“你是何人?
这琴声…… 颇有深意。”
赵构问道。
女子微微抬头,目光澄澈:“民女李清照,久闻官家立志革新、抗金图强,心生敬仰,方才琴声,是民女借曲抒怀,盼我大宋早日重振雄风。”
赵构心中一动,端详李清照,见她眉眼含愁却不失坚毅,才情气质不凡,暗忖:这女子倒是心怀家国,日后说不定可为朝堂、文坛所用。
当下温和道:“李姑娘才情出众,日后若有雅集诗会,朕望你能多来参与,为我大宋文化添彩。”
李清照福了福身:“民女遵旨。”
赵构离开御花园时,心情稍缓。
前路漫漫,困难重重,但此刻,一丝希望悄然在心底萌芽,有忠勇将士、有才情雅士,这大宋,未必不能焕发生机,重铸辉煌。
回御书房途中,他脚步愈发坚定,心中谋划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