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关卫互调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青山关的烽火硝烟尚未散尽,城中还弥漫着大战过后的焦糊味,士卒们忙着修补城垛、清点箭矢,百姓也在废墟里重拾生活。

就在这时,一道来自朝堂的加急诏令,打破了这份忙碌中的平静——青山关与三屯忠义卫的总兵互调。

现任青山关总兵赵勋,年逾西十,是出了名的铁血硬汉。

他半生戍守青山关,历经大小战事无数,身上的伤疤犹如军功章,层层叠叠。

得知调任消息,赵勋浓眉紧锁,满心不舍。

这青山关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他都熟悉至极,更别提麾下那帮生死与共的弟兄。

与此同时,三屯忠义卫的总兵陈煜也接到指令。

陈煜年少成名,熟读兵书,排兵布阵颇有心得,麾下的忠义卫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可他性格内敛沉稳,习惯了三屯营有条不紊的军务,乍一听要奔赴战事频发的青山关,心里不禁打起鼓来。

交接当日,晴空万里,却莫名透着一丝凝重。

赵勋率青山关众将士列队相迎,他身着旧甲,身姿笔挺,目光迎向陈煜,拱手道:“陈总兵,青山关往后就托付于你了。

此地险要,敌军虎视眈眈,守关诸事切不可掉以轻心。”

陈煜回礼,目光诚挚:“赵总兵放心,陈某定不负所望,必守好这咽喉要道。”

二人步入营帐,摊开地图,赵勋指着各处关卡,详述敌军习性、过往战术:“城北那片山林,敌军常隐匿其中,突袭我军侧翼;城南河道,汛期水流湍急,却也是敌军偷渡的首选……”陈煜听得认真,不时发问、记录。

待交接完毕,赵勋跨上战马,准备奔赴三屯忠义卫。

临行前,麾下将士眼眶泛红,有小兵哽咽道:“将军,您这一走,咱们心里空落落的,往后打仗没您带头,可咋办?”

赵勋虎目一瞪:“没出息的样子!

陈总兵本事不差,你们只管听令行事,守好青山关,我在三屯营也盯着呢!”

说罢,马鞭一挥,绝尘而去。

陈煜正式接手青山关,起初诸事不顺。

他推行的新操练之法,老兵们吃不消,私下颇有怨言;巡逻路线调整,又赶上敌军小规模骚扰,因士卒不熟悉,差点丢了关口。

一时间,质疑声纷至沓来。

陈煜彻夜难眠,反思策略,次日便召集将士:“此前是陈某操之过急,未顾全大伙实际。

操练照旧,巡逻路线微调,大伙有想法随时提!”

将士们见他态度诚恳,抵触渐消。

恰逢敌军重兵压境,筹备新一轮强攻。

陈煜吸取经验,巧用兵法,命弓箭手潜伏高处,待敌军靠近再放箭;又安排轻骑兵侧翼突袭,扰其阵脚。

一番激战,青山关岿然不动,还重创敌军。

消息传至三屯忠义卫,赵勋听闻,开怀大笑:“这小子,果然有两下子!”

他在三屯营也没闲着,改良军备,训练新兵,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

逢年过节,还互送物资,慰问旧部与昔日百姓。

时日流转,青山关与三屯忠义卫经此番互调,竟愈发强盛。

陈煜融入青山关,将士齐心;赵勋盘活三屯营,兵精粮足。

朝堂之上,皇帝龙颜大悦:“这二人互调,盘活两地军务,实乃良策,往后当多有此举!”

往后岁月,两地互为犄角,每逢战事,协同作战,威名远扬,令敌军不敢轻易来犯,成了边境线上牢不可破的防线。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