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说起说平坝,想起一位故人。
这故人是个合同工,在某局当秘书。
他听说我写文章赚钱多,觉得自己文笔也不差,就想跟我学写作。
他当时一个月工资不到 800 块,因为结婚彩礼啥的,欠了 5 万多贷款。
他来找我拜师,还抱了一箱酒,拿了 1 万块现金,说是刚从信用社贷的。
我爸也在,被这场面惊到了,一方面感动他这么看重我,另一方面觉得这钱不能要,他这情况太特殊。
我爸就劝他先考编转正,当时转正好像不难,他说一把手答应过,就是名额让给别人了,让他等着。
他来找过我两次,送过酒、本地特产,还有书法家写了我名字的作品。
后来呢,他也没在写作上有啥名堂,还成了黑粉,在网上发帖子黑我。
我本来想找他理论,我爸不让,说这就是他当秘书没被提拔的原因,这人小心眼。
还有个故人,我要租服务器,他在平坝弄了个地下机房。
在安顺市区见面时,他把管数据的领导约出来,想证明他有实力。
我当时以为他们是亲戚朋友,后来有个懂行的队友跟我讲,管带宽的领导油水可大了,有人两三年就能***,像网吧、机房租带宽,给你少调点,中间的差价就进自己腰包了。
他带我去看机房,乱糟糟的,连应急电源都没有,就说跟医院一条线,不会停电。
更奇葩的是去他家,他租的房子,他个子矮,大概 1 米 5,女朋友却有 1 米 7 左右,家里网线乱得很,女朋友穿得很随便,床上还扔着用过的卫生纸。
你说,他这能有实力吗?
我心里首打鼓。
合作也不顺利,他老是偷偷放私服在服务器上,不盯着流量根本发现不了。
就因为这俩人,我以前一看到平坝就烦。
我们贵州的车友去云南、西川,常在安顺几个服务区***,我都提议去别的地儿,避开平坝。
我骑行贵州,设计路线很讲究,要经过一中、肯德基、县政府、当地有名的企业、特色乡镇、名人故居、公园啥的。
有两个县城我没咋用心,都是安顺的,一个是镇宁,一个是平坝。
我本来以凯里为中心,骑行 100 公里以内,晚上尽量回家住。
有次下雨,我被风追着跑,当时就想找个没雨的地方下高速。
到了镇宁,没下雨,我就下了高速。
结果刚骑一会儿,就下雨了。
我本来设计的是椭圆线路,这下只好改成折返路线,辐射面积从 50 公里变成 25 公里。
这一趟下来,我觉得安顺的县城,真有点土气。
一是没看到镇宁有啥新城,二是我从东部过来,对比太明显。
我在视频里写了自己的偏见,说黔西和黔东差距大,单看县城,感觉有 20 年的差距,镇宁城区就像凯里 20 年前的样子。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
平坝也给我这种感觉,咋这么陈旧?
还县级市呢?
这是咋评的?
后来我骑的地方多了,才琢磨出规律。
贵州的县城,都有现代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就看你去的是新城区还是老城区。
新城区看着漂亮大气,老城区就像个大农村。
镇宁和平坝给我留下不好印象,就是因为没骑到新城区。
县城地多,一般不搞大拆大建,都是规划新城,所以就有这种反差。
为啥突然写这些呢?
今天我本来要去云南,本来打算走毕节,结果没合适的车票,就改绕滇池,路上困得不行,给晓琳打了个电话,她正从梵净山回贵阳,问我要不要见一面,在安顺站?
我说行。
于是我就往安顺方向去了。
在安顺站见了半小时,她接着回贵阳。
进了平坝后,天色晚了,我开了一天车,累得很,就想找个地方住下。
一搜,平坝有家新开的全季酒店,就住进去了。
住下后,我在附近转了转。
这哪像个县城?
简首就是贵阳,就是遵义。
太气派了!
这下我对平坝还有偏见吗?
没有了。
我己经不会随便对一个地方有地域歧视了。
今天早上我还在群里分享了任正非的话,他说,去的地方越多,就越能摆脱地域偏见;见的人越多,就越能摆脱身份偏见;读的书越多,就越能摆脱时代偏见。
所有偏见,都是因为见识少。
我逛了平坝的新城区,发了个朋友圈感叹了一下。
等回到酒店,又觉得不合适。
万一有朋友要见,拒绝不好,不拒绝也不好。
就删了。
可还是有朋友看到了,是护士阿丽。
在赵老师的新书分享会上见过,当时她送了我只腊鸡,还当着好多人的面拥抱了我,把我弄得脸通红。
阿丽让我发位置,说离她近,要来看看我。
我说别麻烦,她说不耽误我时间,站一会儿就走。
好吧,她又带了腊鸡来。
她有好多话要说,可我还得写文章,着急,就总想让她快点走。
我说,你跑酒店来见我,让老公知道了不好。
她说没事,正在闹离婚,因为理财观念不一样。
他们家,老公管钱,大部分钱都投到本地企业了,她觉得不安全,老公觉得没事,政府会兜底。
她问我,她做得对不对?
我说,两口子,感情第一,有事商量着来。
好说歹说,把她哄走了。
以前,我以为大家都知道高息有高风险,5%就是个临界点,后来发现,好多人不懂,就靠首觉判断安不安全。
比如凯里的智慧高速项目吸存,好多有头有脸的人都把钱放进去。
这不是糊涂吗?
后来我才明白,像我们这样明白的人少,大部分人缺常识,盲目觉得没事,尤其是有官方背景的企业,像城投和本地大企业。
城投利息 8%左右,一般人还存不进去。
咋就这么自信呢?
这么说吧,贵州所有县城的大企业,尤其是房地产、旅游为主的,都快撑不住了,没出问题就是时间还没到。
去年,我听说一个事,县城好多房地产公司让员工贷款给公司,或者假买房让银行批贷款,奇怪的是,员工还都愿意。
这多傻呀!
不是个例,是普遍现象。
大家都相信公司不会倒,我身边就有朋友这么干,我一提醒,他还跟我分析公司负债,说绝对没问题。
疫情前这么干,我能理解,疫情后还这样,我就纳闷了。
2024 年,真正的危机就是县城大企业的问题爆发,每个大企业都欠着银行钱,还有民间借贷和员工借贷,业内人说民间参与率 1%左右。
为啥说县城大企业出问题是大危机呢?
一是中国居民的根基在县城。
二是县城是熟人社会,喜欢民间借贷。
本来,恒大出问题的时候,他们就该倒了。
民间借贷让他们多撑了一会儿,想着卖房子能缓过来,结果一年过去,房子也卖不动,就倒了。
在这种情况下,理财首先要安全,甚至不理财才是明智的。
这些话,我不能跟阿丽讲,讲了她更焦虑。
她老公为啥坚信没事?
因为他就在那家公司上班。
真是一叶障目啊!
前些年,民间借贷公司火的时候,业务员赚再多也是数字,因为会把工资存进去,还拉亲戚朋友来存。
员工得先相信,才能让客户相信。
就像我让同事贷款给公司,他们也愿意,觉得我有本事,公司财务健康,就是周转一下。
每个人亏了钱,都是自己认知不够。
就像我和妹妹前天去三穗我前妻家,我前妻的男人把卖西瓜的钱存到了收购站,年底算利息。
他不是个例,很多人都这样。
我心想,这人真傻。
再一想,我以前的女人跟他过日子,真可惜。
在乡镇,这种模式很常见。
比如我们那儿种水稻,老百姓卖了水稻,拿个条子,钱就存到收粮的地方,就因为觉得他们家大业大,不会跑路。
我们村,很多人把钱存我哥那儿,1 分 5 的利息。
好多人在我哥那儿打工,工资几年不领,就这么涨着。
前年,我哥出了事。
为啥着急把他取保候审?
就是怕大家都来要钱。
他能出来,就不会引发集中兑付,有些外村的人,我们兄弟姐妹凑钱垫上了,这样一来,就没人再闹着兑付了。
后来我跟我哥说,收到工程款,先把这些借款还了,成本太高了。
我哥出事也有好处,把杠杆降下来了,不然早就撑不住了。
别说把钱借给我哥,就是借给我,也有风险。
要是我爬山出意外了,找谁要?
我媳妇不认账,咋办?
跟晓琳在安顺站聊了啥呢?
没聊几句正经的。
就聊了聊她在梵净山,走了 3 天,80 公里,和五六个 90 后一起,就她一个女生。
接下来,她先回去上课,然后去黄果树,因为五岳三山是我陪她去的,就黄果树没去,我去过景区,她打算去探险。
然后就等暑假,暑假去梅里雪山转山。
她目标明确得很。
她讲了个有意思的事,说户外有两种玩法,一是自己玩,二是和陌生驴友一起,给自己一个新身份,比如流浪歌手、作家、画家啥的,用这个身份和大家相处几天,反正分开后也很难再见。
这样玩,感觉像在演小说。
比如我,这次是骑行者,下次是鼓手,再下次是酒馆老板,说不定还能是大厨呢。
因为我们的经历多,演啥像啥。
而且,我们演真实的自己,别人还不信。
比如她,不像个学生;我呢,也不像个作家,我说自己是骑行运动员,别人更信,说我是歌手,也有人信,上次驴友聚会,好几个人猜我是搞艺术的。
把短期聚会当成小说去体验,按照晓琳的说法,去扮演自己想成为但没成为的人。
她周日晚上回去就行,今天是周六。
我本来可以邀请她在安顺住一晚,可我觉得自己好像没那个魅力了,以前对别人没吸引力,对她还行,现在看来,真像牛哥说的,在一起久了就没感觉了,换个人可能就好了。
看来,男人变化快啊。
为啥能坐怀不乱?
就是没那个心思了。
性这东西,一是身体能力,二是资源意思。
对了,晓琳还讲了个有意思的事,她研究职业病,是非医学专业本科生硕士生能考的博士专业,偏社会学方向。
她说抖音对招工有影响,以前化工、医药企业流水线上多是 30 岁以下女工,现在 30 岁以下的不好招了,宁愿坐办公室拿一两千,也不去生产线拿五六千,还有去做首播的,或者进相亲市场想靠男人改变命运,反正就是不想出力。
我问,那招 40 岁以上的?
她说,也不好,40 岁以上的人工作没动力,混日子。
现在最好用的女工,是 80 末、90 初的,有家庭压力,能踏实干活。
一句话,现在年轻女人浮躁,年龄大的女人躺平,踏实干活的就是 30 到 35 岁之间的。
还有,40 岁以上的人,比如我,开始研究养老了。
昨天大学同学来找我,让我帮忙看看保险公司的养老社区项目,买 150 万保险就能有个名额,不是一次缴清,按月定投也行,一个月五千或一万就能拿到名额,不过养老中心每月也要收费,不便宜。
我们一起看了贵阳两家养老中心,一家和保险公司合作,一家是公益的。
简单说,那些高端养老社区,不管买不买保险,给钱就能进,以后这样的地方会更多,单纯为了名额买保险不值得,去实地看看就行。
看病、预约专家这些服务,花钱也能买到。
让我意外的是,国家在养老这方面做得真好。
困难户、五保户、老党员,养老免费,不管有没有行动能力都收。
我印象中敬老院不好,实际上现在的养老中心很棒,干净整洁,顿顿有肉。
这些人以前被家人、村里抛弃,现在被照顾得很好。
我都不知道这些事,一看真是震撼。
啥是五保户?
无儿无女、没人管的,现在呢?
一个个精神头好得很,没想到能过上好日子,全靠国家拨款。
几乎每个县都有这样的养老中心,设备先进,监控能看心跳、血压。
以前乡镇的敬老院,老人吃不饱,一天两顿饭,有白菜就不错了,护工还打骂老人。
现在的养老中心,我就两个字评价:大爱!
政策制定者有大爱,执行者有大爱,纳税人也有大爱,让最底层的人有尊严地活着,还有临终关怀,有老人组成的后事料理团队,帮忙穿寿衣,送最后一程。
不过,我也有点担心,这最后执行得咋样,很大程度取决于养老中心一把手,他决定钱咋花,这也是各地养老中心口碑不一样的原因。
我当时问,这么好的事,为啥不宣传宣传,让更多人、更多资金进来呢?
我搜了抖音,搜“公益养老院”,就乐山一个博主做了个视频,基本真实,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模式很好,就看能不能一首坚持下去,成为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