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雨夜道观

道侦诡事 北冥老贼 2025-10-18 18:13:23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铅灰色的乌云沉沉压在清風觀的飞檐上,豆大的雨点砸在青瓦上,溅起密集的水花,又顺着瓦当汇成细流,在廊下织成一道朦胧的水幕。

狂风卷着雨丝,狠狠抽打着道观门前的老槐树,枝叶狂乱地舞动,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偏殿里,唯一的一盏烛火被风从窗缝里挤进来的气流吹得摇曳不定,将墙壁上斑驳的道家壁画映得忽明忽暗。

李思源跪坐在蒲团上,腰背挺得笔首。

他右手握着一支狼毫笔,笔尖饱蘸着用朱砂、雄鸡血和特殊法水调和的符墨,左手按着一张裁得方方正正的明黄符纸。

少年约莫十六七岁年纪,眉清目秀,只是此刻眉头微蹙,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显然正全神贯注。

“凝神,静气,意守丹田。”

他在心中默念着师父教的口诀,目光紧紧锁定符纸上的走线。

这道“安神符”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七十二道转折、三十六处停顿,需以自身灵力驱动符墨,方能引动天地间的安和之气。

笔尖在纸上缓缓游走,留下一道暗红色的痕迹。

起初还有些微的颤抖,到后来渐渐平稳,每一笔都带着一种初生牛犊般的执拗,虽显生涩,却无半分犹豫。

烛火的光晕落在他专注的侧脸,长长的睫毛投下淡淡的阴影,竟与这古朴的道观生出一种奇异的和谐。

三清像前的蒲团上,清虛真人盘膝而坐。

老道须发皆白,用一根木簪简单束在脑后,身上的道袍洗得发白,却浆洗得干干净净。

他双目微阖,呼吸悠长,仿佛早己入定,对身旁弟子的举动不闻不问。

唯有偶尔转动的眼珠,泄露出他并未真的沉眠。

“嗤……”最后一笔落下,符纸上陡然亮起一点微弱的青光,如同风中残烛,仅仅闪烁了一瞬便彻底湮灭。

李思源长舒一口气,手腕微微发颤,额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衣襟上。

他看着符纸,眼中掠过一丝失落——这道符,终究还是没能完全成力。

“符者,天地之信也。”

清虛真人的声音突然响起,不高,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李思源心头荡开圈圈涟漪。

老道缓缓睁开眼,那双眸子竟清亮得不像话,仿佛能看透人心底的尘埃,“心不正,则神不凝;神不凝,则符不成。

你求成之心太切,反而失了那份与天地相通的‘诚’。”

李思源低下头,双手将符纸捧起,语气带着几分懊恼:“师父,弟子愚钝。”

“不打紧。”

清虛真人摆了摆手,从蒲团上站起身,走到窗边。

雨还在下,一道惨白的闪电划破夜空,瞬间照亮了他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十九年前,也是这样一个雨夜。”

李思源抬起头,眼中露出好奇。

他知道师父又要讲起捡到自己的往事了。

“那晚的雨,比今日还要烈些。”

清虛真人望着窗外无边的黑暗,声音带着几分悠远,“我起夜时,听见观门外有婴儿的啼哭,那哭声在雷雨天里显得格外弱,却像根细针似的,扎得人心头发紧。

开门一瞧,就见门坎边放着个襁褓,你就裹在里面,小脸冻得发紫,却还在哭。”

他转过身,看着李思源:“当时你身上,就只有这块玉。”

李思源下意识地摸向脖子,指尖触到一块冰凉温润的硬物。

那是一块残缺的古玉,约莫半个手掌大小,边缘不齐,像是从什么器物上断裂下来的,玉质极佳,在昏暗的光线下隐隐透着油脂般的光泽,只是上面雕刻的纹路繁复古怪,谁也说不清是什么图案。

这些年,他早己习惯了它的存在,仿佛是身体的一部分。

“师父,您说……我爹娘是谁?

他们为什么要把我放在这里?”

李思源轻声问道,这是他藏在心底多年的疑问。

每次问起,师父总是含糊其辞。

清虛真人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像小时候那样:“该让你知道的时候,自然会知道。

眼下你要做的,是好好修行。

这世道,不太平啊。”

最后几个字说得很轻,却让李思源心头一凛。

他知道师父从不危言耸听。

又一道闪电撕裂夜幕,将殿外的黑暗照得如同白昼。

李思源望着窗外那片被风雨吞噬的浓黑,仿佛能看到无数未知的事物在其中蛰伏。

手中的残玉传来一丝凉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底。

他的身世,就像这无边的雨夜一样,笼罩在重重迷雾里。

而未来,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迷茫如同殿外的水汽,悄无声息地漫了上来,缠绕在少年的心头。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