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病人!

完美病人!

作者: 耐客仙生

悬疑惊悚连载

小编推荐小说《完美病人!》,主角李维李维情绪饱满,该小说精彩片段非常火一起看看这本小说吧:主角是李维的悬疑惊悚,医生小说《完美病人!这是网络小说家“耐客仙生”的又一力故事充满了爱情与冒本站无广告TXT全精彩内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7167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18 13:39:07。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完美病人!

2025-10-18 16:07:13

第一章 共同的面具李维医生从未想过,他的诊所有一天会变成一座诡异的回音壁。

周三下午四点,送走因职场焦虑而来的陈女士后,他揉了揉眉心,准备整理笔记。窗外,

城市的黄昏正在降临,玻璃映出他略显疲惫的脸。就在这时,门被轻轻敲响。

来者是第五位病人,苏晓蔓,一个患有轻度社交恐惧的插画师。她的治疗一直很顺利。

“李医生,”苏晓蔓坐下,双手紧张地绞着衣角,眼神躲闪,“我……我又梦到他了。

”“那个让你感到威胁的人?”李维温声引导,笔尖习惯性地落在记录本上。“嗯。

”她吞咽了一下,声音压得更低,“他站在昏暗的楼梯口,背对着光,

我看不清他的脸……但是,他右手的手腕上,有一道很旧的疤痕,像一条蜈蚣。

”李维的笔尖顿了顿。手腕上的旧疤痕?这个细节,似乎在哪里听过。

他不动声色地示意苏晓蔓继续。“他跟我说……‘一切都该回到原点’。

”苏晓蔓的声音带着颤音,“然后,他就转过身,手里拿着一把……锤子。”锤子。

这个词像一块冰,猝不及防地砸进李维的脑海。他感到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昨天,

他的另一位病人,患有惊恐障碍的出租车司机王强,也描述过一个“看不清脸”的男人,

在噩梦中用锤子袭击他。王强特别提到,那个男人的右手手腕,有一道明显的旧疤痕。

是巧合吗?李维试图说服自己。病人间有相似的恐惧象征,在心理学上并非不可能。然而,

疑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疯狂滋生。当晚,李维失眠了。

他调出最近所有病人的诊疗记录和初步评估报告。

当他把关键词“看不清脸的男人”、“手腕疤痕”、“锤子”输入搜索栏后,

感觉浑身的血液似乎都凝固了。七个人。跨越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背景的七位病人,

在各自的描述中,都出现了这个完全相同的“不存在”的凶手。特征描述精确到毫厘不差,

如同复制粘贴。李维瘫坐在椅子上,诊所的空调冷气仿佛直接吹进了他的骨髓里。

这绝非巧合。他的诊室里,正上演着一场他无法理解的、毛骨悚然的共谋。

而他是唯一的观众,或者说,是唯一不知情的参与者?第二章 理性的裂痕接下来的三天,

李维是在一种强迫性的求证中度过的。他取消了所有非紧急的预约,

将自己埋在成堆的记录和录音里。他反复比对七位病人的描述,用不同颜色的标签标记细节,

试图找出一个漏洞,一个能让他回归熟悉世界的逻辑支点。然而,结果让他绝望。

那个“看不清脸的男人”,身高约175公分,体型偏瘦,总是出现在光线不明的角落。

他右手手腕上那道三厘米左右的陈旧性疤痕,呈蜈蚣状扭曲。他手持的锤子,

是老式的羊角锤,木柄上有几道深刻的划痕。甚至他低哑的嗓音,

那句“一切都该回到原点”的台词,都像经过排练般一致。

这绝不是集体无意识或者某种流行文化符号能解释的。集体无意识会提供原型,

比如“阴影”或“恶魔”,但不会精确到工具的品牌细节和疤痕的形状。

一种冰冷的恐惧攫住了李维。他的诊所,这个他用以构建秩序、驱散迷雾的堡垒,

正在他眼前扭曲成一个无法理解的异度空间。周五下午,他做出了一个违背职业操守的决定。

他给其中三位病人——苏晓蔓、王强,以及一位名叫赵明明的中学老师——打了电话,

以“疗程需要”为名,希望他们能更详细地描绘一下梦中凶手的锤子,

特别是木柄上的划痕图案。苏晓蔓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声音带着不确定:“划痕?

好像……是几道平行的竖线,很深。”王强则很肯定:“像个小孩乱画的,几条竖杠子。

”赵明明思考了一下,说:“我感觉,那不像随意划的,更像……某种简陋的记号,

比如一个箭头?”箭头?李维的心脏狂跳起来。他翻出记录,

之前他们从未提及划痕的具体形状。现在,模糊的“划痕”开始指向更具体的意象——箭头。

这不再是简单的信息复制,这像是在……共同完善一个拼图。第三章 第七位病人周一,

李维带着黑眼圈和一颗焦灼的心,迎来了他的第七位病人,

也是名单上最后一位——一位患有书写障碍的小说家,笔名“墨尘”。他年约五十,

气质沉静,与其他病人的焦虑状态截然不同。李维几乎是引导着,将话题引向噩梦和恐惧源。

墨尘微微颔首,用一种近乎审视的目光看着李维:“医生,

您似乎对这个‘共同的象征’特别感兴趣。”李维心中一凛,

强作镇定:“只是出于专业上的好奇。”“好吧,”墨尘靠在椅背上,目光投向虚空,

开始描述。同样是昏暗的楼道,背光的男人,手腕的疤痕,羊角锤。

他的描述甚至比其他人都要细致,他提到了男人站立时微微倾斜的肩膀,

和身上一股淡淡的、混合着机油和铁锈的气味。李维的心一点点沉下去。又一个确凿的证词。

“……他转过身,举起锤子,”墨尘的声音平稳得像在朗读自己的小说,“然后,

他对我说……”“一切都该回到原点。”李维几乎是和他同时说出了这句话。

诊室里陷入一片死寂。墨尘收回目光,重新聚焦在李维脸上,那眼神里没有惊讶,

只有一种深沉的、近乎怜悯的了然。“看来,您已经收集到足够多的样本了,李医生。

”墨尘轻声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维的声音因紧绷而沙哑,

“你们是否……彼此认识?参加过什么共同的活动?

”墨尘缓缓摇头:“在来到您的诊所之前,我们素不相识。唯一的交集,大概就是您,

以及……”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以及我们都被‘给予’了同一个故事。”“被给予?

”李维捕捉到这个被动的词语。“记忆是很不可靠的东西,医生。它不像硬盘里的文件,

更像一团可以被不断揉捏塑造的黏土。”墨尘没有直接回答,反而谈起了记忆,“有时候,

一段不属于你的记忆,可以通过强烈的暗示和引导,悄无声息地植入你的脑海,

然后生根发芽,变得比真实经历还要栩栩如生。”“你是说,有人对你们进行了记忆植入?

”李维感到荒谬,却又无法反驳这唯一的解释,“谁?目的是什么?”墨尘站起身,

今天的诊疗时间似乎提前结束了。他走到门口,手握住门把,回头看了李维最后一眼。

那眼神复杂难明,有探究,有一丝同情,甚至还有一丝鼓励。“医生,为什么您如此笃定,

那个‘凶手’是不存在的呢?”他缓缓说道,每个字都像锤子敲在李维的心上,“或许,

他只是被所有人遗忘了。而遗忘,有时是一种比记忆更强大的力量。”门轻轻合上。

李维独自坐在诊室里,墨尘的话在他脑中疯狂回荡。

“被所有人遗忘……”“为什么您如此笃定他不存在?

”一股更深的、几乎要将他淹没的寒意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一直站在岸上,试图打捞落水者,

却从未想过,自己可能一直站在一块即将崩塌的冰面上。他猛地站起身,冲到档案柜前,

开始疯狂地翻找。不是病人的档案,而是他自己的。他需要找到一个锚点,

一个能证明他的世界依旧稳固的证据。

他的目光扫过书架上一张旧合照——他和导师张教授在一次心理学论坛后的合影。

张教授揽着他的肩膀,笑容慈祥。李维的心中猛地一动,

张教授……他是国内顶尖的认知心理学和记忆研究领域的权威。

如果真有谁能做到如此精妙的记忆植入,只有他。可导师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维的视线无意识地扫过照片的细节。张教授穿着短袖衬衫,

手腕上……手腕上似乎有一道浅浅的痕迹。照片像素不高,看不太清。李维感到一阵眩晕,

他强迫自己冷静。不,不可能。张教授手腕上确实有一道旧疤,

那是他年轻时下乡做知青劳动时不慎被镰刀划伤的。他亲口告诉过李维。

羊角锤……镰刀……不,这联想太疯狂了。但墨尘的话如同魔咒:“遗忘,

有时是一种比记忆更强大的力量。”李维瘫坐在椅子上,冷汗浸湿了后背。他开始怀疑,

这场围绕着他的、由七位“完美病人”构成的共谋,其目标,或许从来就不是为了治疗他们。

而是为了治疗他。或者,是为了唤醒他。唤醒一段他自己早已彻底遗忘,却被别人精心保管,

并以这种诡异方式送还到他面前的……残酷记忆。

第四章 被修改的源代码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李维活在一种灵魂出窍的割裂感中。白天,

他强迫自己以专业的面貌接待其他病人,但耳朵却像雷达一样,

捕捉着任何可能与“那个描述”相关的只言片语。夜晚,他化身偏执的调查员,

将所有与张教授的合影放大到极致,试图看清那道手腕上的疤痕。然而,

旧照片的模糊成了最好的保护色,那道痕迹时而像疤痕,时而又像是光影开的玩笑。

他需要更确凿的证据。李维驱车前往市立图书馆,在灰尘与旧纸浆的气味中,

调取了半年前那场引起小小轰动的心理学公开讲座的录像和新闻稿。那场讲座的主题,

正是他主讲的 “恐惧的具象化与记忆的可塑性”。屏幕上,

自己正口若悬河:“……我们的恐惧并非虚无缥缈,它需要一個形象,一个容器。

通过特定的语言引导和情境构建,我们完全可以在潜意识层面,

为个体的恐惧‘定制’一个具象化的象征物,这个象征物会如同真实的记忆一样,

被大脑收纳、调用,甚至衍生出细节……”他看着屏幕上的自己,

感觉像在看一个陌生的、正在埋下祸根的预言家。新闻报道的配图中,有一张听众席的照片。

李维的心脏骤然停跳了一拍——在人群的角落,他看到了苏晓蔓低垂的侧脸,

和赵明明专注的神情。他们都在场。一股寒意混合着诡异的释然席卷了他。

线索似乎连接上了——他,李维,在自己的公开讲座上,

无意中完成了一次大规模的“恐惧象征”植入?

用他关于“昏暗角落”、“手腕疤痕”、“羊角锤”的案例描述,像播种一样,

植入了在场特定敏感人群的潜意识?这解释得通。这符合逻辑。

这能将一切怪诞拉回他熟悉的科学框架。但,为什么是这七个人?

为什么症状几乎在同一时间段爆发?为什么细节能精准到划痕的图案?他自己的讲座录像里,

绝对没有提到过“划痕像箭头”这种级别的细节!而且,

墨尘那句“被给予”和关于“遗忘”的论述,依旧像幽灵般徘徊在这个过于工整的解释之外。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山庄凶杀案事件
  • 柳软桃花浅什么意思
  • 重生神探追凶录短剧
  • 活在阳光下长在春风里
  • 香软桃花
  • 中国最后一位道士
  • 嘘请按规则行事听到声音别回头小说
  • 软陶花手链编织教程
  • 怎么做一个道士
  • 嘘别回头她在你身后
  • 活在阳光下沐浴在春风里
  • 活在阳光下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