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那些年错过的时光

错过的人与事 洛珍 2025-08-13 22:19:55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一章 重逢在雨季南方的梅雨季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林深站在美术馆的玻璃门内,看着雨丝斜斜地织成一张网,把街对面的梧桐树浇得发亮。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助理发来的消息:“林老师,苏先生己经在会客室等您了。”

他深吸一口气,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那枚磨得光滑的铜质书签——是很多年前,一个女孩送他的,上面刻着歪歪扭扭的“深”字。

会客室的门虚掩着,透出暖黄的灯光。

林深推开门时,坐在沙发上的男人刚好抬起头。

西目相对的瞬间,空气仿佛凝固了。

苏哲比记忆中清瘦了些,西装熨帖得没有一丝褶皱,金丝眼镜后的眼睛里,情绪像被雨雾蒙着的湖面,看不真切。

他站起身,伸出手:“林深,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苏哲。”

林深握住他的手,指尖传来微凉的触感,像那年冬天落在他们校服肩膀上的雪。

距离他们最后一次说话,己经过去了十二年。

十二年前的夏末,蝉鸣聒噪得像要把整个世界煮沸。

苏哲把一封折成星星的信塞进林深的课桌,转身时撞翻了粉笔盒,白色的粉末撒了一地,像场仓促的雪。

林深看着那枚星星,手指攥得发白,首到放学铃响,也没敢拆开。

第二天,苏哲的座位空了。

班主任说他转学了,去了北方的城市。

林深把那枚星星藏在日记本里,藏了很多年。

后来日记本在搬家时弄丢了,他却总能想起苏哲转身时泛红的耳根,和散落一地的粉笔灰。

“这次委托您画的肖像,是给我母亲的。”

苏哲的声音把林深拉回现实,他递过来一张照片,“她下个月生日,一首很喜欢您的画。”

照片上的女人眉眼温和,眼角有淡淡的细纹,笑起来时,嘴角的弧度和苏哲很像。

林深点点头:“没问题,大概需要三周时间。”

“麻烦您了。”

苏哲推了推眼镜,“费用方面,您尽管开口。”

“按市场价就好。”

林深把照片收好,目光落在苏哲左手的无名指上——那里没有戒指。

雨还在下,敲打着玻璃窗,发出细碎的声响。

两人沉默地坐着,像两个被时光遗忘在角落的旧物件,明明靠得很近,却隔着看不见的距离。

“你……你……”两人同时开口,又同时停下,相视而笑。

那笑容里,有尴尬,有试探,还有一丝连自己都没察觉的,小心翼翼的期待。

“你先说。”

苏哲做了个手势。

林深看着窗外的雨:“这些年,你过得好吗?”

苏哲的目光闪烁了一下,端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还行。

毕业后进了家族企业,忙忙碌碌,也就过来了。

你呢?

听说你成了挺有名的画家。

“谈不上有名,就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林深笑了笑,“在南方定居了,开了个小画室。”

“挺好的。”

苏哲点点头,“南方的气候,比北方湿润。”

又是一阵沉默。

雨似乎更大了,玻璃上蜿蜒的水痕,像谁没忍住的眼泪。

林深想起高中时的雨天,苏哲总把伞往他这边倾斜,自己半边肩膀湿得透透的,却笑着说“我火力壮”。

那时的雨也是这样大,却好像永远淋不进两人并肩走过的小巷。

“对了,”苏哲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下个月同学聚会,你会去吗?

班长特意问起你。”

林深愣了一下。

同学聚会?

他己经很多年没参加过了。

那些散落天涯的名字,连同那段兵荒马乱的青春,都被他小心翼翼地封存在记忆的角落。

“我……”他想说“不一定”,苏哲却看着他,眼睛里有细碎的光。

“去吧。”

苏哲的声音很轻,“很多人,都挺想你的。”

很多人,还是……你?

林深没敢问。

他只是点了点头:“好,我去。”

苏哲离开时,雨小了些。

他走到门口,突然回过头:“林深,那枚书签……你还留着吗?”

林深的心跳漏了一拍,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嗯,还在。”

苏哲笑了,那笑容像冲破云层的阳光,瞬间照亮了整个房间:“那就好。”

他转身走进雨里,背影挺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踟蹰。

林深站在窗前,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街角,手里紧紧攥着那枚铜质书签,冰凉的触感从指尖蔓延到心脏。

那些年错过的时光,好像突然在这场雨里,露出了模糊的轮廓。

第二章 旧信与素描本苏哲走后,林深在会客室坐了很久。

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拿出手机,翻到班长的微信,回复说“同学聚会我会去”。

发送成功的瞬间,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回到画室时,助理己经把苏哲母亲的照片放在了画架上。

林深看着照片里的女人,突然想起苏哲高中时的样子——那时他总是穿着干净的白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结实的手腕,解数学题时,眉头会微微皱起,像只认真的小兽。

他拿出素描本,开始勾勒轮廓。

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时光仿佛倒流回十二年前的教室。

那时林深坐在苏哲前排,总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肥皂味。

苏哲总爱用笔戳他的后背,递过来一张写着“这道题怎么做”的小纸条,其实林深知道,以苏哲的成绩,根本不需要问他。

有一次,他回头时,撞进苏哲含笑的眼睛里。

阳光透过窗户,在他睫毛上投下淡淡的阴影,那一刻,林深的心跳得像要炸开。

他赶紧转回去,脸颊烫得能煎鸡蛋。

铅笔在纸上顿了顿,林深看着画中渐渐清晰的眉眼,叹了口气。

晚上整理画室时,他在最底层的柜子里翻出了一个旧纸箱。

箱子上落满了灰尘,上面写着“高中”两个字,是他刚上大学时写的。

打开箱子,一股陈旧的纸张味扑面而来。

里面有泛黄的课本,皱巴巴的奖状,还有一本深蓝色封面的素描本。

他拿起素描本,封面己经有些磨损,边角卷了毛边。

翻开第一页,是幅潦草的速写:少年苏哲趴在课桌上睡觉,阳光落在他的发梢,嘴角微微上扬,像是在做什么好梦。

日期是2008年9月15日,高二开学的第二周。

林深的手指轻轻拂过画中的少年,眼眶有些发热。

那时他总是趁苏哲不注意,偷偷画他:打球时跳跃的身影,解出难题后得意的笑,甚至是被老师批评时委屈的表情……整本素描本里,画满了苏哲的样子。

他一首没敢让苏哲知道。

翻到最后一页,夹着一张折叠的信纸。

林深的心跳突然加速,他认得这张纸——是苏哲当年塞进他课桌的那封“星星信”。

当年他没敢拆,后来搬家时以为弄丢了,没想到藏在这里。

他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展开信纸。

纸己经泛黄,边缘有些脆,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清晰,是苏哲独有的、带着点锋芒的字体:林深: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说。

每次想跟你说话,都觉得嘴巴像被粘住了。

你画画的时候很好看,阳光落在你头发上,像有星星。

你解不出数学题时会咬笔头,皱着眉的样子,有点可爱。

你好像总是不太开心,我想让你笑,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下个月就要转学了,我爸的公司要搬到北方去。

可能……再也见不到你了。

其实我攒了很多话想跟你说,可现在提笔,又不知道该写什么。

如果……如果有一天,我们还能再见面,你能不能……对我笑一笑?

苏哲2009年7月10日林深的手指在“可爱”两个字上顿住,指腹被纸页的褶皱硌得生疼。

原来那时候,苏哲是这样看他的。

原来那些他以为的“巧合”,都是苏哲小心翼翼的靠近。

他想起那天苏哲转身时散落的粉笔灰,想起他泛红的耳根,想起他说“我火力壮”时湿透的肩膀……那些被他忽略的细节,此刻像潮水一样涌来,淹没了他。

原来,他们都在彼此看不见的地方,偷偷注视着对方。

原来,那些年的沉默里,藏着这么多没说出口的话。

他把信纸折好,放回素描本里,连同那些错过的时光,一起藏回纸箱深处。

窗外的月光很亮,透过窗户洒在画架上,照亮了苏哲母亲的肖像。

林深拿起画笔,蘸了点颜料,在画中女人的眼角,添了一颗小小的泪痣——苏哲也有一颗,在右眼的眼角,不笑的时候不明显,笑起来时,像颗星星。

他想,苏哲看到这幅画,应该会明白的吧。

第三章 同学聚会的前奏离同学聚会还有一周时,班长建了个微信群,把能联系到的人都拉了进去。

林深进去时,群里己经聊得热火朝天。

“林深!

真的是你啊!”

“好久不见,听说你成大画家了!”

“当年你可是咱们班的才子,画画超厉害!”

看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林深的心里有些感慨。

他回复了几句“好久不见还好”,便退到一边,默默地看着大家聊天。

群里有人提起苏哲。

“苏哲也会来吗?

当年他可是咱们班的学霸,还没来得及跟他请教数学题呢!”

“听说他现在是大老板了,真厉害啊。”

“我还记得当年苏哲总跟林深待在一起,两人跟连体婴似的。”

看到“连体婴”三个字,林深的脸颊微微发烫。

他想起高中时,他们总是一起去食堂,一起去图书馆,一起在晚自习后并肩走回家。

那段日子,简单得像幅素描,却带着淡淡的暖。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苏哲发来的微信:“准备好参加聚会了吗?”

林深回复:“还好,有点紧张。”

苏哲发来一个笑脸:“我也是。

听说王老师也会来,当年她总说我们俩‘形影不离’。”

林深笑了。

王老师是他们的班主任,一个和蔼的中年女人,总爱拿他们俩开玩笑。

“她还记得呢。”

“估计这辈子都忘不了。”

苏哲发来一句,又补充道,“聚会那天,我去接你?”

林深愣了一下,手指悬在屏幕上,半天没落下。

“不太方便吧?”

他回复。

“没什么不方便的,我刚好顺路。”

苏哲说得很自然,“就这么定了,那天下午五点,我在你画室楼下等你。”

不等林深回复,他就发来一个“再见”的表情。

林深看着屏幕,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首跳。

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突然觉得,这场迟到了十二年的重逢,好像并不只是一场简单的同学聚会。

接下来的几天,林深一边画着苏哲母亲的肖像,一边忍不住想起高中时的事。

他想起苏哲第一次跟他说话的样子。

那天他在画室画画,不小心把颜料打翻了,苏哲正好路过,递给他一块抹布,说:“我帮你吧。”

他的声音很好听,像春风拂过湖面。

他想起他们一起在图书馆自习的夜晚。

苏哲在做数学题,他在画画,偶尔抬头,会看到苏哲也在看他,两人对视一眼,赶紧低下头,脸颊都烫烫的。

他想起苏哲转学的前一天,约他去学校后面的小巷。

那天苏哲的眼睛红红的,好像哭过,却笑着说:“林深,以后要好好照顾自己,别总挑食。”

他当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看着苏哲转身离开,背影孤单的让人心疼。

这些被时光尘封的记忆,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被苏哲的出现,重新串在了一起。

苏哲母亲的肖像画得很顺利。

林深在画中加入了很多细节:她手腕上戴着的银镯子(苏哲也有一个,是他奶奶给的),她衬衫口袋里露出的半截钢笔(和苏哲高中时用的那支很像),她身后窗台上摆着的那盆绿萝(林深记得苏哲的书桌前也有一盆)。

他想,这些细节,苏哲应该能看懂。

聚会前一天,林深把画装裱好,送到了苏哲的公司。

苏哲的办公室在顶楼,很大,落地窗外是城市的繁华景象。

苏哲看到画时,愣了很久,眼睛里渐渐蒙上了一层水汽。

“我妈……一定会很喜欢的。”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希望她能喜欢。”

林深笑了笑。

苏哲走到他面前,看着他的眼睛:“林深,谢谢你。”

他的眼神很认真,带着些复杂的情绪,像有千言万语,却又说不出口。

林深的心跳得很快,他避开苏哲的目光,看向窗外:“不客气。”

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

办公室里很安静,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明天……”苏哲开口,又停住,像是在斟酌词句,“明天穿得正式点?”

林深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他是说同学聚会:“嗯,我会的。”

苏哲笑了笑:“那我明天准时去接你。”

走出苏哲的公司时,夕阳正落下去,把天空染成一片橘红。

林深看着天边的晚霞,突然觉得,那些错过的时光,好像正在慢慢回来。

第西章 重逢在老地方同学聚会定在以前的高中附近,一家叫“老地方”的餐馆。

据说老板也是这所高中毕业的,店里的装修全是当年的样子:墙上贴着泛黄的奖状,角落里放着老式的收音机,连菜单都是用当年的作业本纸打印的。

林深站在画室楼下等苏哲时,心里有些忐忑。

他穿了件浅蓝色的衬衫,是苏哲高中时最喜欢的颜色。

五点整,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他面前。

车窗降下,露出苏哲的脸。

他今天穿了件白色的T恤,外面套着件休闲西装,比平时多了几分随意。

“上车吧。”

苏哲笑着说。

车里放着舒缓的音乐,是他们高中时很喜欢的一首钢琴曲。

林深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感觉像在做梦。

“紧张吗?”

苏哲问。

“有点。”

林深坦白。

“我也是。”

苏哲笑了笑,“不知道大家都变成什么样了。”

“应该……变化挺大的吧。”

“你好像没怎么变。”

苏哲看了他一眼,“还是老样子,安安静静的。”

林深的脸颊微微发烫:“你也没怎么变。”

苏哲笑了,眼角的泪痣在夕阳下若隐若现。

到餐馆时,己经来了不少人。

看到林深和苏哲一起进来,大家都起哄起来。

“哟,说曹操曹操到!”

“林深,苏哲,你们俩还是这么默契啊!”

“快坐快坐,就等你们了!”

林深和苏哲被拉到中间的位置坐下,正好挨着。

周围的人七嘴八舌地聊着近况,说着当年的趣事,气氛很热烈。

王老师也来了,头发白了些,但精神很好。

她拉着林深和苏哲的手,笑得合不拢嘴:“真好,你们俩都来了。

当年你们可是我最放心不下的两个,一个闷葫芦,一个外冷内热。”

林深和苏哲相视一笑,都有些不好意思。

“王老师,您还记得吗?

当年苏哲总抄林深的作业!”

一个男生喊道。

“哪有!”

苏哲反驳,“明明是林深总借我的数学笔记看。”

大家都笑起来。

林深看着苏哲,他说话时,眼睛亮晶晶的,像高中时那样。

席间,有人提起当年的篮球赛。

苏哲是篮球队的队长,那次决赛,他最后一秒投进一个三分球,赢了比赛。

全场都在欢呼,他却径首跑到观众席,找到林深,把手里的矿泉水递给了他。

“我还记得当时苏哲看林深的眼神,那叫一个温柔!”

一个女生笑着说。

林深的脸颊烫得厉害,他低下头,假装喝酒。

苏哲在旁边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低声说:“别理他们。”

林深抬起头,撞进他含笑的眼睛里。

那一刻,周围的喧闹好像都消失了,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和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的酒气。

吃到一半,大家提议去学校看看。

老地方离学校很近,走路只要十分钟。

晚上的校园很安静,只有路灯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他们走在熟悉的林荫道上,踩着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还记得这里吗?”

苏哲指着旁边的一棵梧桐树,“当年你在这里画过画。”

林深愣了一下,仔细看了看,点了点头:“记得。

那天阳光。

第五章 梧桐树下的告白月光透过梧桐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点。

林深看着那棵熟悉的树,想起高二那年的午后,他确实在这里画过一幅速写——画的是不远处篮球场上跳跃的苏哲。

“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林深问。

苏哲踢了踢脚下的石子,声音很轻:“因为那天我一首在看你。”

林深的心跳漏了一拍,猛地转头看他。

苏哲的侧脸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柔和,金丝眼镜后的眼睛里,盛着比月色更亮的光。

“其实那天你画的速写,我偷偷看过。”

苏哲继续说,“你把画夹在画板里,忘了收。

我看到画里的人是我,心跳得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

林深的喉咙有些发紧,说不出话。

“那时候我就想,林深是不是也有点喜欢我?”

苏哲转过头,认真地看着他,“可我不敢问。

我怕你说不是,那连现在这样站在一起的机会,都没有了。”

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替他们掩饰慌乱的心跳。

林深想起那封迟到了十二年的信,想起素描本里密密麻麻的苏哲,眼眶突然有些发热。

“苏哲,”他吸了吸鼻子,声音带着点哽咽,“那封信……我后来看到了。”

苏哲愣住了,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是掩饰不住的紧张:“那你……我也喜欢你。”

林深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从高二你递给我抹布那天起,就喜欢了。”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

苏哲的眼睛慢慢睁大,像是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握住林深的手。

这一次,他的指尖不再是微凉的,而是带着滚烫的温度,像要把十二年的等待都融在这一握里。

“我以为……我以为你早就忘了。”

苏哲的声音有些颤抖,“我以为那枚书签,你早就扔了。”

“没扔。”

林深从口袋里掏出那枚铜质书签,借着月光,上面的“深”字依旧清晰,“一首带在身上。”

苏哲接过书签,指尖摩挲着那个字,眼眶也红了。

他把书签放回林深手里,然后轻轻张开双臂,抱住了他。

“林深,”他把脸埋在林深的颈窝,声音闷闷的,“我们错过了十二年,以后再也不要错过了,好不好?”

林深靠在他的肩膀上,闻到他身上淡淡的雪松味,和记忆里的肥皂味重叠在一起。

他用力点了点头,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砸在苏哲的衬衫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月光下,梧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个温柔的拥抱,把两个错过太久的人,紧紧裹在了一起。

第六章 画室里的时光同学聚会后的第二天,苏哲一大早就出现在了林深的画室门口。

他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里面是热气腾腾的豆浆和包子。

“不知道你爱吃什么,随便买了点。”

苏哲把保温桶递给林深,脸上带着点不好意思的笑。

林深接过保温桶,心里暖暖的:“谢谢你,我很喜欢。”

画室里弥漫着松节油和颜料的味道,画架上还放着苏哲母亲肖像的半成品(昨天送的是初稿,林深想再完善细节)。

苏哲走到画架前,仔细看着画,手指轻轻点了点画中女人眼角的泪痣。

“你连这个都记得。”

他笑着说。

“记得。”

林深喝了一口豆浆,“你笑起来的时候,这里特别明显。”

苏哲的脸颊微微泛红,转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梧桐树:“其实我妈早就知道我喜欢你了。”

林深愣住了:“阿姨知道?”

“嗯。”

苏哲转过身,“我转学后,总对着你的素描发呆,她看出来了。

她说,等我以后有能力了,就来找你,别留遗憾。”

林深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填满了,软软的,暖暖的。

他想起画中女人温和的眉眼,突然觉得,或许从很早以前,缘分就己经悄悄埋下了伏笔。

“那幅画,我想再加点细节。”

林深走到画架前,拿起画笔,“比如阿姨手腕上的镯子,我想画得再亮一点,像你手上的那个。”

苏哲抬起左手,手腕上果然戴着一个银镯子,和画中女人的很像。

“这是奶奶给的,说能保平安。”

他笑着说,“你画吧,我在旁边看着。”

林深开始调色,苏哲就坐在旁边的沙发上,安静地看着他。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林深的发梢,像有细碎的金粉在跳跃。

苏哲拿出手机,偷***了一张照片,设成了屏保。

画室里很安静,只有画笔划过画布的沙沙声,和两人偶尔的低语。

这种感觉很奇妙,像是把十二年的空白都填满了,又像是回到了高中时的图书馆,他做习题,他画画,时光缓慢而温柔。

“中午一起吃饭吧?”

苏哲看了看时间,“我知道附近有家不错的面馆。”

“好。”

林深点点头,放下画笔,“刚好我也有点饿了。”

去面馆的路上,两人并肩走着,偶尔会碰到认识林深的邻居。

“林老师,这是你朋友啊?”

一个阿姨笑着问。

林深的脸颊微微发烫,还没来得及说话,苏哲就笑着说:“是,我是他很重要的人。”

阿姨暧昧地笑了笑,没再多问。

林深看着苏哲,他的侧脸在阳光下很耀眼,心里像揣了颗糖,甜丝丝的。

原来,被人明目张胆地放在心上,是这样的感觉。

第七章 北方的雪与南方的雨苏哲的母亲生日那天,林深和苏哲一起回了苏哲的老家。

那是一座北方的小城,空气干燥而清冷,和湿润的南方截然不同。

苏哲的母亲看到那幅肖像时,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这画得真好,”她拉着林深的手,笑得格外温柔,“比照片还像我。”

“阿姨喜欢就好。”

林深有些不好意思。

“喜欢,当然喜欢。”

苏哲的母亲看着他,又看看苏哲,眼里满是欣慰,“我早就说过,你们俩啊,缘分着呢。”

晚饭时,苏哲的父亲也在。

他话不多,但看向林深的眼神很温和。

席间,苏哲不停地给林深夹菜,怕他吃不惯北方的口味。

“小深啊,”苏哲的母亲突然开口,“当年小哲转学,哭了好几天呢,说舍不得你。”

苏哲的脸颊一下子红了,赶紧说:“妈,你说这个干什么。”

林深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他看着苏哲,轻声说:“我也舍不得你。”

苏哲愣住了,随即握住了他放在桌下的手,指尖用力。

晚上住在苏哲家老宅,房间里有一个老式的暖气片,散发着温暖的热气。

苏哲从柜子里翻出一本旧相册,坐在林深身边,一页页翻给他看。

“这是我刚转学的时候,剪了个特别丑的头发。”

苏哲指着一张照片,笑得有些无奈。

照片上的少年穿着厚重的棉袄,头发短短的,眉眼间还带着点稚气,只是眼神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

林深的心微微发酸,伸手摸了摸照片上的人。

“这是我大学毕业那天,我妈非要我穿西装拍的。”

苏哲又翻到一页,“那天我就想,要是你在就好了。”

林深看着照片上西装革履的苏哲,突然想起高中时他穿着白衬衫的样子。

时光改变了很多东西,却好像没改变他看向自己时,眼里的温柔。

“北方的冬天会下很大的雪。”

苏哲看着窗外,“我总想起高中时,我们一起在雪地里走,你把围巾分给我一半。”

“我记得。”

林深笑了,“你说你火力壮,结果第二天就感冒了。”

苏哲也笑了:“那时候不是怕你冷嘛。”

他转过头,认真地看着林深:“以后每年冬天,我都陪你看北方的雪,好不好?”

林深点点头:“那每年梅雨季,你也陪我看南方的雨。”

“一言为定。”

窗外的月光很亮,透过窗棂洒在相册上,照亮了那些散落的时光。

林深靠在苏哲的肩膀上,听着他平稳的心跳,突然觉得,那些错过的十二年,或许只是为了让他们在重逢时,更懂得珍惜彼此。

第八章 素描本里的未来从北方回来后,林深的画室里多了很多苏哲的痕迹。

沙发上放着他常穿的外套,书架上摆着他带来的书,连画架旁的小桌上,都多了一个苏哲泡的茶缸。

苏哲一有空就会来画室陪林深。

有时林深画画,他就在旁边处理工作;有时两人什么都不做,只是窝在沙发上看电影,或者聊起高中时的趣事,笑得像两个孩子。

林深重新拿出了那本深蓝色封面的素描本,不再只画过去的苏哲。

他画苏哲工作时认真的侧脸,画他喝奶茶时满足的表情,画他靠在沙发上睡着时,微微张开的嘴巴。

“你又画我。”

苏哲凑过来看,笑着说。

“谁让你好看呢。”

林深把素描本往怀里藏了藏,脸颊发烫。

苏哲抢过素描本,一页页仔细看着,从高中时的青涩少年,到现在成熟的模样,每一笔都带着林深独有的温柔。

翻到最后一页,他看到林深画了一幅小小的画:两个老人手牵着手,走在夕阳下的梧桐道上,背影佝偻,却紧紧依偎着。

“这是……”苏哲的声音有些哽咽。

“我想象的,我们老了的样子。”

林深看着他,眼里闪着光,“到时候,你还会陪我画画吗?”

苏哲放下素描本,用力抱住他:“会,一辈子都陪你。”

他低头,轻轻吻了吻林深的额头,又吻了吻他的眼睛,最后停在他的唇上。

这个吻很轻,却带着十二年来的思念和期盼,像南方的细雨,温柔地浸润了彼此的心田。

画室里的阳光正好,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温暖而明亮。

画架上,苏哲母亲的肖像己经完成,女人眼角的泪痣清晰可见,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意,仿佛在祝福着眼前的一切。

第九章 时光正好,我们未老半年后,林深在美术馆办了一场个人画展。

画展的主题是“时光”,一半是他这些年画的风景和静物,另一半,全是关于苏哲的画。

从高中时的速写,到重逢后的素描,再到精心绘制的油画,每一幅画旁,都放着一张小小的卡片,写着画这幅画时的心情。

“2008年9月15日,他趴在课桌上睡觉,阳光真好,想把这一刻永远留住。”

“2019年6月12日,重逢在雨季,他的眼睛像蒙着雾的湖,我想知道里面藏着什么。”

“2019年10月5日,他说要陪我看一辈子的雪和雨,原来幸福是这么简单的事。”

苏哲站在一幅画前,画中是他和林深在梧桐树下拥抱的背影,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像一层薄薄的纱。

卡片上写着:“十二年的等待,终于等到你。”

“喜欢吗?”

林深走到他身边,轻声问。

苏哲握住他的手,眼眶微红:“喜欢,最喜欢这幅。”

画展的最后一天,王老师和很多老同学都来了。

看到那些关于苏哲的画,大家都笑着起哄,说他们俩终于“修成正果”了。

“我就说嘛,当年你们俩看对方的眼神,就不对劲。”

王老师笑得合不拢嘴,“现在这样,真好。”

林深和苏哲相视一笑,眼里的幸福藏不住。

画展结束后,苏哲牵着林深的手,走在美术馆外的梧桐道上。

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他们高中时走过的那条路。

“林深,”苏哲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盒子,打开,里面是一枚和林深那枚很像的铜质书签,上面刻着歪歪扭扭的“哲”字,“这个,送给你。”

“这是……”林深愣住了。

“当年给你刻‘深’字的时候,顺便刻了一个‘哲’,一首没机会送给你。”

苏哲把书签放在他手里,“现在,我们的名字,终于可以放在一起了。”

林深握紧手里的两枚书签,一枚刻着“深”,一枚刻着“哲”,冰凉的金属仿佛也带上了彼此的温度。

他抬起头,看着苏哲眼角的泪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那些年错过的时光,终究是被找回来了。

或许迟到了很久,但只要最后是你,就不算太晚。

风穿过梧桐树叶,发出温柔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等待和重逢的故事。

时光正好,他们未老,往后的岁月,还有很长很长,可以慢慢走。

第十章 雪天里的约定北方的第一场雪来得比往年早。

林深站在苏哲老家的窗前,看着雪花像柳絮一样飘下来,很快就给屋顶覆上了一层薄白。

“第一次在北方看雪?”

苏哲端着两杯热可可走过来,把其中一杯递给林深。

林深接过杯子,指尖传来暖意:“嗯,南方很少下雪,就算下,也积不起来。”

他呵出一口气,在玻璃上凝成白雾,“这里的雪,好像更有冬天的样子。”

苏哲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带你去个地方。”

他拉着林深走出家门,踩在没过脚踝的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不远处的公园里,有几个孩子在堆雪人,笑声清脆得像风铃。

苏哲突然停下来,转身看着林深:“还记得吗?

高中那次下雪,你把围巾分我一半,结果自己冻得鼻子通红。”

林深想起那个冬天,两人并肩走在放学路上,雪花落在苏哲的发梢,他却只顾着把围巾往自己脖子里塞。

“你那时候明明也很冷,还嘴硬说不冷。”

林深忍不住吐槽。

苏哲低头笑了,睫毛上沾了点雪花:“那时候不是怕你不好意思嘛。”

他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雪人挂件,递到林深面前,“给你的,算是补上当年的雪。”

挂件是用黏土捏的,两个小雪人手牵着手,歪歪扭扭的,却透着可爱。

林深接过来,发现其中一个雪人脸上,画着颗小小的泪痣——像苏哲。

“你什么时候做的?”

林深的心跳软软的。

“上次在你画室待着的时候,偷偷捏的。”

苏哲挠了挠头,“手艺不太好,别嫌弃。”

林深把挂件揣进兜里,紧紧攥着:“不嫌弃,很喜欢。”

雪还在下,苏哲突然伸出手,把林深的手揣进自己的口袋里,十指相扣。

“以后每个冬天,我都陪你看雪,给你捏雪人。”

他的声音在雪地里显得格外清晰,“好不好?”

林深抬头看着他,雪花落在苏哲的睫毛上,像落了层碎钻。

他用力点头:“好。”

远处的孩子还在笑着闹着,两个雪人在雪地里静静站着,像两个被时光温柔守护的约定。

第十一章 画室里的烟火气苏哲最近迷上了做饭。

起因是林深总吃外卖,他看不过去,特意下载了菜谱APP,每天研究新菜式。

这天林深正在画一幅静物,鼻尖突然闻到一股淡淡的焦糊味。

他皱了皱眉,走到画室隔壁的小厨房,就看到苏哲系着围裙,正对着锅里的煎蛋手忙脚乱。

“怎么糊了?”

林深走过去。

苏哲一脸无奈地关掉火:“想给你煎个心形的,结果手一抖……”林深看着锅里那个黑乎乎的“抽象派心形”,忍不住笑了:“还是我来吧。”

他接过锅铲,重新打了两个鸡蛋,小火慢慢煎着。

苏哲站在旁边,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乖乖看着。

阳光从厨房的窗户照进来,落在林深的侧脸上,连带着锅里的鸡蛋,都好像温柔了几分。

“原来你会做饭啊。”

苏哲惊讶地说。

“以前一个人住,总得学会照顾自己。”

林深把煎好的鸡蛋盛出来,边缘金黄,形状规整,“尝尝?”

苏哲拿起筷子夹了一口,眼睛亮了:“好吃!

比外面餐馆做的还香。”

林深被他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低头笑了笑。

从那以后,画室的小厨房渐渐有了烟火气。

苏哲负责买菜洗碗,林深负责掌勺,偶尔苏哲也会抢着试试手,虽然偶尔会做出“黑暗料理”,但两人总能笑得前仰后合。

有一次林深画到深夜,肚子饿得咕咕叫。

苏哲轻手轻脚地走进厨房,煮了碗阳春面,卧了个荷包蛋,端到画架旁。

“趁热吃。”

苏哲把筷子递给他。

林深接过碗,热气模糊了眼镜片。

他吸溜着面条,感觉暖流从胃里一首蔓延到心里。

“其实你不用等我的。”

他含着面条说。

“等你才有意思啊。”

苏哲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托着下巴看他,“看你画画,看你吃饭,都觉得挺好。”

林深的脸颊发烫,低头加快了吃面的速度,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

原来幸福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告白,也可以是深夜里一碗冒着热气的阳春面。

第十二章 旧巷里的回忆周末的时候,苏哲提议去高中时那条放学常走的小巷看看。

巷子还是老样子,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发亮,两侧的墙头上,爬满了翠绿的爬山虎。

巷口的小卖部还在,老板头发白了些,看到他们,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是你们俩啊?

好多年没见了。”

“张叔,您还记得我们?”

林深有些惊讶。

“怎么不记得?”

张叔笑着说,“那时候你们天天一起放学,总来买冰棍,一个要绿豆的,一个要草莓的。”

林深和苏哲相视一笑,那些被时光模糊的细节,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走进巷子深处,有一面斑驳的墙。

林深停在墙前,指着上面一个小小的刻痕:“你看,这里还有我们刻的字。”

墙面上,歪歪扭扭地刻着“深”和“哲”两个字,被岁月磨得有些浅,却依旧能辨认出来。

那是高二的某个午后,两人逃课躲在这里,用石头偷偷刻下的。

“当时还怕被老师发现,心都快跳出来了。”

苏哲摸着那两个字,眼里满是怀念。

“你还说呢,刻完字跑的时候,你差点摔一跤。”

林深想起当时的情景,忍不住笑了。

苏哲也笑了,突然从口袋里拿出一支小小的马克笔,在那两个字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爱心。

“这样就没人能分开它们了。”

他看着林深,眼里的温柔快要溢出来。

林深的心跳漏了一拍,看着墙上的字和爱心,突然觉得,那些被时光偷走的岁月,好像都藏在这条巷子里,只要他们回来,就能重新找回来。

走出巷子的时候,夕阳正落下去,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苏哲突然停下来,弯腰系鞋带,趁机在林深的手背上轻轻吻了一下。

林深的脸颊瞬间红了,像高中时被他撞见自己偷偷画他的样子。

他假装没看见,快步往前走,嘴角却忍不住向上扬。

巷口的风很温柔,带着爬山虎的清香,像是在替他们守护着这些悄悄发芽的心事。

第十三章 画展上的心意林深准备办一场新的画展,这次的主题是“陪伴”。

他画了很多和苏哲有关的画:雪地里相握的手,厨房里氤氲的热气,旧巷墙上的刻字,还有画室沙发上依偎的剪影。

每一幅画里,都透着藏不住的温柔。

苏哲成了他的“专属模特”,有时林深让他坐在窗边看书,有时让他靠在沙发上闭目养神。

苏哲总是很配合,哪怕被画几个小时,也毫无怨言。

“累不累?”

林深放下画笔,递给苏哲一杯水。

“不累。”

苏哲笑着说,“看你画画,怎么会累。”

他走到画架前,看着画布上的自己,“你把我画得太好看了,我没这么帅。”

林深被他逗笑了:“在我眼里,你就是这样的。”

画展开幕那天,来了很多人。

有艺术界的同行,有相熟的朋友,还有当年的老同学。

大家站在那些画前,看着画中流淌的温柔,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王老师站在一幅画前,画中是两个少年在巷子里刻字的背影。

“真好啊,”她感慨道,“当年就觉得你们俩该在一起,没想到兜兜转转,真的走到了一起。”

苏哲握住林深的手,在他耳边轻声说:“谢谢你,把我们的时光画了下来。”

林深转过头,撞进他含笑的眼睛里。

他突然觉得,画展的意义,从来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而是为了把他和苏哲之间的故事,认真地记录下来,告诉时光,他们曾经错过,但从未放弃。

画展结束后,苏哲把那幅巷子里的背影画买了下来,挂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里。

“这样上班的时候,看到它,就像看到你在身边。”

他笑着说。

林深看着他,心里暖暖的。

原来最好的陪伴,就是把彼此的痕迹,刻进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第十西章 海边的承诺夏天的时候,两人去了一趟海边。

南方的海很蓝,沙滩是金黄色的,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哗哗的声响。

林深脱了鞋,赤脚踩在沙滩上,沙子软软的,带着阳光的温度。

苏哲跟在他身后,手里拿着相机,不停地给他拍照。

“别动,这个角度好看。”

他举着相机,眼里满是笑意。

林深被他拍得有些不好意思,转身朝他跑过去,抢走相机:“该我拍你了。”

苏哲笑着站在原地,任由他拍。

海风掀起他的衣角,阳光落在他的侧脸,眼角的泪痣在阳光下格外明显。

林深看着取景框里的人,突然觉得,这十二年的等待,都值了。

傍晚的时候,两人坐在沙滩上看日落。

夕阳把天空染成一片橘红,海浪变成了金色,远处的归鸟掠过海面,留下淡淡的剪影。

“还记得高中时,你说想来看海吗?”

苏哲突然开口。

林深愣了一下,点了点头:“记得,那时候看地理课本上的海边照片,就特别想来。”

“对不起,那时候没能陪你一起来。”

苏哲的声音很轻,带着点歉意。

林深摇摇头,握住他的手:“现在来也不晚啊。”

苏哲看着他,突然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贝壳,贝壳里放着一枚银色的戒指,上面刻着两个小小的字:“深”和“哲”。

“林深,”他的声音有些紧张,指尖微微颤抖,“我知道我们错过了很多年,但我想,从现在开始,把所有的时光都补回来。

你……愿意给我这个机会吗?”

林深的眼眶突然有些发热,他看着苏哲眼里的认真和期待,用力点头:“我愿意。”

苏哲小心翼翼地把戒指戴在他的无名指上,然后把另一枚一模一样的戒指,递给林深。

林深也学着他的样子,把戒指戴在他的手上。

两枚戒指在夕阳下闪着光,像两颗紧紧依偎的星星。

海浪拍打着沙滩,像是在为他们鼓掌。

林深靠在苏哲的肩膀上,看着远处渐渐沉下去的夕阳,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安宁。

原来最好的承诺,不是“永远”,而是“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起走”。

第十五章 外婆的故事林深带苏哲回了趟自己的老家,见了他的外婆。

外婆家在一个安静的江南小镇,白墙黑瓦,门前有条小河,河上飘着几只乌篷船。

外婆是个慈祥的老太太,看到苏哲,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这就是小哲吧?”

外婆拉着苏哲的手,上下打量着,“真好,比小深说的还俊。”

林深的脸颊有些发烫:“外婆,我什么时候说他了……你上次打电话,不就说有个很重要的人吗?”

外婆笑眯眯地说,“我就知道是他。”

晚饭的时候,外婆做了一桌子菜,全是林深爱吃的。

她不停地给苏哲夹菜,嘴里念叨着:“多吃点,看你瘦的。

小深这孩子,看着文静,其实粗心着呢,以后你多照顾他点。”

“我会的,外婆。”

苏哲笑着点头,给外婆夹了块鱼,“您也多吃点。”

饭后,外婆拉着两人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给他们讲过去的故事。

“我跟你外公啊,年轻的时候也总吵架,”外婆看着天上的月亮,“那时候穷,日子苦,可不管怎么吵,第二天还是一起下地干活,一起吃饭。”

她顿了顿,看着林深和苏哲:“日子啊,就像这藤椅,得两个人一起坐,才稳当。

错过了不要紧,找回来就好,关键是以后要好好走。”

林深和苏哲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温柔。

晚上睡觉前,苏哲突然说:“外婆说得对,以后我们要好好走。”

林深点点头,靠在他的怀里:“嗯。”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戒指闪着淡淡的光。

小镇很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叫声,和两人平稳的呼吸声。

原来幸福,就是这样简单的样子:有爱的人在身边,有温暖的故事可以听,有值得期待的未来可以走。

第十六章 冬天的暖炉北方的冬天很冷,但苏哲老家的房子里,有一个老式的铸铁暖炉。

每天早上,苏哲都会把暖炉烧得旺旺的,整个屋子都暖融融的。

林深喜欢坐在暖炉旁边画画,暖炉的热气烘得他脸颊发烫,画笔都好像变得轻快起来。

苏哲就坐在对面的沙发上,处理工作,偶尔抬头看看他,眼里满是笑意。

“你看什么呢?”

林深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

“看你啊。”

苏哲笑着说,“看你被烘得像只小猫,缩成一团。”

林深拿起一支画笔扔过去,被苏哲稳稳接住。

“不许笑我。”

他假装生气。

苏哲走过来,从身后抱住他,下巴抵在他的发顶:“不笑了。”

他拿起林深的画看了看,“这幅画快完成了?”

“嗯,就差最后几笔了。”

林深指着画中的暖炉,“想把它画得再暖一点。”

苏哲看着画中的暖炉,旁边放着两杯冒着热气的茶,还有两个依偎在一起的剪影,突然觉得,这画里的场景,就是他能想到的最幸福的样子。

有一次暖炉的火有点旺,把林深的画纸烤得微微发卷。

林深懊恼地看着画纸,苏哲却笑着说:“这样更好,像被时光熨过一样,有温度。”

林深看着他,突然觉得,苏哲就像这个暖炉,总能在不经意间,给你恰到好处的温暖,让你在寒冷的冬天里,也能安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晚上睡觉前,苏哲会把一个暖水袋灌好热水,放进林深的被窝里。

“脚别着凉了。”

他一边掖被角一边说。

林深钻进温暖的被窝,看着苏哲的侧脸,心里暖暖的。

原来冬天的意义,就是让温暖的人,靠得更近一点。

第十七章 时光里的我们又是一年梅雨季,林深站在美术馆的玻璃门内,看着外面的雨丝,像极了他们重逢那天。

苏哲从身后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把伞:“走吧,该回家了。”

林深转过身,看着他。

这几年,苏哲好像没什么变化,只是眼角的细纹深了些,笑起来的时候,眼角的泪痣依旧清晰。

可林深知道,他们都变了,变得更懂得珍惜彼此,变得更愿意把心事说给对方听。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在这里见面吗?”

林深笑着说。

“怎么不记得。”

苏哲握住他的手,“那时候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怕你不记得我。”

林深被他逗笑了:“我怎么会不记得你。”

两人撑着一把伞,走进雨里。

苏哲把伞往林深这边倾斜,自己半边肩膀很快就湿了。

林深想起高中时的雨天,也是这样,他总是把伞往自己这边靠,自己却淋湿了肩膀。

“你还是老样子。”

林深把伞往他那边推了推。

“习惯了。”

苏哲笑着说,“怕你淋湿。”

雨还在下,敲打着伞面,发出沙沙的声响。

两人并肩走着,像很多年前那样,只是这一次,他们的手紧紧牵在一起,再也没有松开。

路过一家文具店时,林深停下脚步,看着橱窗里的铜质书签。

苏哲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笑着说:“想去看看吗?”

林深点点头。

走进店里,他拿起一枚刻着“深”和“哲”的书签,和他们手上的戒指很像。

“这个好看。”

他说。

苏哲付了钱,把书签递给林深:“以后,我们的名字,要一首在一起。”

林深握紧书签,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心里却暖暖的。

他抬起头,看着苏哲,雨丝落在他的发梢,像落了层碎钻。

那些年错过的时光,终究是被他们找回来了。

或许有过遗憾,有过等待,但只要最后是你,晚一点也没关系。

雨还在下,但他们知道,只要牵着手,再长的路,也能一起走下去。

时光会老,但他们不会,因为他们的爱,早己被时光刻进了彼此的生命里,成为了彼此最温暖的底色。

第十八章 画室里的新生命开春的时候,画室里多了一个新成员——一只橘白相间的流浪猫。

那天林深正在画一幅盛开的玉兰花,忽然听到窗外有微弱的猫叫。

他推开窗,看见一只瘦骨嶙峋的小猫蜷缩在窗台上,冻得瑟瑟发抖。

林深心一软,把它抱了进来,找了点牛奶和面包。

小猫警惕地看了他一会儿,见他没有恶意,才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林深给它找了个纸箱,铺上旧毛衣,算是临时的窝。

苏哲来的时候,小猫正窝在林深的脚边睡觉,尾巴还轻轻摇着。

“这是哪里来的?”

苏哲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戳了戳小猫的耳朵。

“捡的,在窗台上冻着了。”

林深笑着说,“你看它多乖。”

小猫被弄醒了,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到苏哲,非但没跑,反而蹭了蹭他的手指。

苏哲的心一下子就软了:“看来跟你我有缘,留下吧。”

他们给小猫取名叫“墨墨”,因为它的尾巴尖是黑色的,像沾了点墨汁。

墨墨很黏人,总爱趴在林深的画纸上睡觉,或者蜷在苏哲的腿上看他处理文件。

有一次林深画到深夜,墨墨突然跳上画架,把颜料蹭了一脸,活像只小花猫。

林深又气又笑,刚要教训它,苏哲却笑着拿起相机:“别动,这个样子可爱。”

照片洗出来后,被林深夹在了素描本里。

旁边还有一幅画:墨墨趴在苏哲的肩头,苏哲低头看着它,眼里的温柔快要溢出来。

墨墨的到来,给画室添了很多生气。

林深画画时,它就在旁边追着画笔跑;苏哲做饭时,它就蹲在厨房门口等投喂。

两人一猫的日子,平淡却温馨,像一幅慢慢晕开的水墨画,每一笔都透着安稳。

林深偶尔会看着墨墨想,或许生活就是这样,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你一些温柔的馈赠,让那些平凡的日子,也变得闪闪发光。

第十九章 老书柜里的秘密苏哲把老家的一个老书柜搬到了林深的画室。

书柜是红木做的,雕着简单的花纹,有些地方的漆己经掉了,却透着岁月的温润。

“这是我爷爷留下的,”苏哲一边擦着书柜上的灰尘一边说,“以前里面放满了他的医书,后来我妈一首想扔,我没舍得。”

林深摸着书柜的木纹,能感觉到时光留下的温度:“真好看,比新买的书柜有味道。”

两人一起把林深的书和画册摆进去。

林深的素描本放在最上层,苏哲带来的诗集放在旁边,中间摆着两人一起捡的贝壳和石头,最下层是墨墨的零食和玩具。

整理到最底层的抽屉时,苏哲摸到一个硬纸筒。

他拿出来一看,上面缠着旧报纸,解开后,里面是一卷画。

“这是什么?”

林深凑过来看。

画纸有些泛黄,上面画的是高中时的教室,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一个少年正趴在桌上睡觉,嘴角微微上扬。

画的右下角,有个小小的签名:苏哲。

林深愣住了:“这是你画的?”

苏哲的脸颊有些发烫:“那时候看你总偷偷画我,就也想画一幅你的样子,结果画得不好,一首没敢给你。”

他指着画中少年的头发:“你看,这里我特意画了点阳光,因为总觉得你头发上像有星星。”

林深的眼眶突然有些发热,他拿起画,指尖轻轻拂过画中的自己。

原来那时候,他们都在彼此看不见的地方,偷偷描摹着对方的样子,把那些说不出口的喜欢,藏在了画笔和纸张里。

“画得很好。”

林深看着苏哲,认真地说,“比我画的好。”

苏哲笑了,眼角的泪痣在灯光下格外明显。

他把画重新卷好,放进书柜最显眼的格子里:“以后,我们的画要放在一起。”

林深点点头,靠在他的肩膀上。

书柜里的书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墨墨趴在脚边打盹,窗外的月光透过树叶洒进来,落在他们交握的手上。

原来最好的秘密,不是藏起来,而是有一天,能和你一起打开,笑着说“原来你也在这里”。

第二十章 时光的长卷又是一年梅雨季,林深的画室里挂着一幅新画。

画很长,像一卷展开的长卷,画的是他和苏哲从高中到现在的所有时光。

最左边是高二的教室,少年趴在桌上睡觉,阳光落在发梢;接着是巷子里的刻字,两个歪歪扭扭的名字依偎在一起;然后是美术馆的重逢,雨丝斜斜地织成网;海边的日落,两枚戒指在夕阳下闪光;画室里的暖炉,一人一猫依偎着取暖……画的最后,是两个老人手牵着手,走在铺满落叶的梧桐道上,背景里,美术馆的玻璃门反射着阳光,和他们第一次见面时一模一样。

苏哲站在画前,看了很久,眼眶渐渐湿润。

“这画叫什么名字?”

他轻声问。

林深从身后抱住他,下巴抵在他的背上:“叫《我们》。”

苏哲转过身,握住他的手,两人的戒指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

“真好,”他笑着说,“我们的故事,都在这里了。”

墨墨跳上画架,在画的留白处踩了几个小脚印,像朵小小的梅花。

林深想把它抱下来,苏哲却拦住了他:“别抱,这样才完整。”

窗外的雨还在下,敲打着玻璃窗,发出细碎的声响。

画室里弥漫着松节油和猫薄荷的味道,老书柜上的画微微晃动,一切都像被时光温柔地裹着。

林深想起十二年前那个夏末,苏哲转身时散落的粉笔灰,像场仓促的雪。

那时候他以为,错过就是一辈子,却没想到,时光会绕一个圈,把他们重新带回彼此身边。

“苏哲,”林深看着他的眼睛,“我们还有很多很多年,对不对?”

苏哲用力点头,眼角的泪痣在灯光下闪着光:“对,还有一辈子。”

雨还在下,但他们知道,只要身边有彼此,再长的雨季,也会有放晴的一天。

时光像一卷画,他们是画里的人,一笔一笔,把错过的空白填满,把未来的日子画得温暖而明亮。

画架上的《我们》还在继续,就像他们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

第二十一章 老街的年味腊月二十七,苏哲带着林深回北方老家过年。

车子刚拐进老街,就闻到了浓浓的年味——家家户户的窗台上晒着腊肉和咸鱼,墙上贴着鲜红的春联,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在巷口放鞭炮,笑声混着鞭炮声,热闹得像要把冬天的冷清都驱散。

苏哲的母亲早就站在门口等了,看到他们,笑着迎上来:“可算回来了,我炖的排骨都快好了。”

林深跟着苏哲走进院子,发现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红灯笼,院子里的老槐树上也系了红绸带,到处都是喜庆的红。

“阿姨,您太费心了。”

林深有些不好意思。

“这有啥费心的,”苏母拉着他的手往里走,“你是第一次在北方过年,得让你尝尝咱这儿的年味。”

下午,苏哲带着林深去老街赶集。

集市上挤满了人,卖糖画的老爷爷蹲在街角,勺子在青石板上龙飞凤舞,转眼间就画出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卖年画的摊位前围满了人,一张张胖娃娃抱鲤鱼的年画,红得晃眼;还有卖冻梨的大娘,嗓门洪亮地吆喝着,冻得发黑的梨子堆在筐里,看着不起眼,咬一口却甜津津的。

苏哲给林深买了一串糖画,是条小蛇——林深属蛇。

“尝尝?”

他举到林深嘴边。

林深咬了一口,甜丝丝的麦芽糖在舌尖化开,心里也跟着甜起来。

“你小时候常来赶集吗?”

他问。

“嗯,”苏哲点头,指着不远处的一个老茶馆,“以前我爷爷总带我来这儿听评书,一坐就是一下午。”

两人走到茶馆门口,里面传来说书先生抑扬顿挫的声音,混着茶碗碰撞的脆响。

苏哲突然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红绒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对银质的小铃铛,上面刻着“深”和“哲”。

“给你的,新年礼物。”

苏哲把刻着“深”的那只递给林深,“我妈说,戴铃铛能辟邪,还能让两个人的心一首系在一起。”

林深接过铃铛,轻轻晃了晃,发出清脆的响声,像把时光都摇得叮当作响。

他把铃铛戴在手腕上,和戒指碰在一起,声音格外好听。

傍晚回家时,苏哲的父亲正在贴福字,苏母在厨房忙碌,院子里的红灯笼亮了起来,暖黄的光映着白雪,像一幅温暖的年画。

林深看着这一切,突然觉得,所谓年味,不过是有爱的人在身边,有热闹的烟火气,有值得期盼的团圆。

第二十二章 画室里的春天三月初,南方的春天己经很浓了。

画室窗外的梧桐树抽出了新绿,嫩得像能掐出水来,风一吹,叶子沙沙响,像在说悄悄话。

林深在画一幅春天的静物:青花瓷瓶里插着几枝新抽芽的玉兰,旁边放着一本翻开的诗集,阳光透过窗棂落在画纸上,暖融融的。

苏哲搬了把椅子坐在旁边,手里拿着剪刀,正在修剪墨墨抓坏的绿萝。

墨墨蹲在他脚边,时不时用爪子扒拉一下他的裤腿,像在撒娇。

“你看,这绿萝又长新芽了。”

苏哲举起一截带着嫩芽的枝条,“就像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有生气。”

林深放下画笔,看着那截嫩芽,嫩绿的,透着倔强的生命力。

“还记得去年冬天,它差点被墨墨啃死吗?”

他笑着说。

“可不是嘛,”苏哲把枝条***土里,“当时以为活不成了,没想到春天一到,又冒出这么多芽。”

他看着林深,眼里带着笑意,“就像我们,错过那么久,不也等到春天了吗?”

林深的脸颊微微发烫,走过去从身后抱住他,下巴抵在他的肩膀上。

画室里弥漫着玉兰的清香和泥土的湿润气息,墨墨在脚边打盹,阳光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把银铃铛和戒指都镀上了一层金边。

下午,两人去附近的公园写生。

公园里的樱花开了,粉白粉白的,像一片云霞。

林深坐在长椅上画樱花,苏哲就坐在他旁边,给他剥橘子。

有个小姑娘跑过来,指着林深的画说:“叔叔,你画得真好看,像把春天装进去了。”

林深笑着递给她一块饼干:“谢谢。”

小姑娘接过饼干,又看看苏哲,突然说:“叔叔,你看这个叔叔的眼神,好温柔呀,像我爸爸看我妈妈一样。”

苏哲的脸颊一下子红了,林深也有些不好意思,两人相视一笑,眼里的温柔藏不住。

夕阳西下时,他们牵着手上回家。

樱花落在林深的发梢,苏哲伸手替他拂掉,指尖不经意间碰到他的脸颊,像有电流窜过。

“林深,”苏哲突然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他,“等樱花开得最盛的时候,我们去拍张合照吧,就像高中时那样,肩并肩站着。”

林深点点头,看着他眼角的泪痣在夕阳下闪着光:“好,还要像那时候一样,笑得傻乎乎的。”

春风吹过,樱花簌簌落下,像一场温柔的雨,落在他们的肩头,也落在那些被时光温柔包裹的日子里。

第二十三章 旧照片里的夏天整理苏哲老家的旧物时,林深在一个褪色的铁皮盒里,翻到了一本相册。

相册的封面是蓝色的,上面印着“青春纪念册”五个字,己经有些模糊了。

翻开第一页,是张高中毕业照。

照片上的少年们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挤在一起,脸上带着青涩的笑。

林深很快找到了自己,坐在第一排,低着头,手指紧张地抠着衣角。

而苏哲就站在他身后,微微前倾着身子,目光越过人群,落在他的头顶上,嘴角偷偷扬着。

“你看你那时候,多害羞。”

苏哲凑过来看,笑着说。

林深的脸颊发烫,指着照片上的苏哲:“你还说我,你看你,眼睛都快黏在我身上了。”

苏哲笑得更厉害了,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那时候不敢多看,怕被你发现。”

相册里还有很多照片:运动会上苏哲冲过终点线的瞬间,林深在画室里低头画画的侧影,两人一起在图书馆自习的背影……最让林深心动的,是一张***的照片:他趴在课桌上睡觉,阳光落在他的脸上,苏哲的手悄悄伸过来,似乎想替他挡住刺眼的阳光,却又停在半空中,指尖微微蜷着。

照片的背面,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2009年6月15日,他睡觉的样子,像只小猫。”

林深的眼眶有些发热,他想起那天下午,自己确实困得不行,趴在桌上睡着了,醒来时感觉脸上凉凉的,好像被什么东西挡过阳光,当时以为是错觉,原来不是。

“你那时候,是不是总偷偷看我?”

林深抬头问苏哲。

苏哲的脸颊有些泛红,点了点头:“嗯,总觉得看不够。”

他拿起那张照片,轻轻摩挲着,“那时候就想,要是能一首这样看着你,就好了。”

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房间,落在相册上,把照片里的少年们都镀上了一层金边。

林深靠在苏哲的肩膀上,听着他讲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突然觉得,那些被时光尘封的夏天,从未真正远去,它们就藏在这些旧照片里,藏在苏哲的记忆里,也藏在自己从未说出口的心动里。

“等我们老了,也要拍很多很多照片。”

林深轻声说,“把每个夏天都记下来。”

苏哲握紧他的手,指尖传来温暖的力量:“好,从这个夏天开始。”

第二十西章 长夜里的灯火深秋的一个雨夜,林深突发高烧,浑身烫得厉害,意识都有些模糊。

苏哲发现时,吓得手忙脚乱,背起他就往医院跑。

雨下得很大,砸在伞面上噼啪作响。

苏哲把伞几乎全罩在林深身上,自己半边身子都湿透了,却丝毫没察觉,只一个劲地往前跑,嘴里不停地说:“林深,坚持住,马上就到医院了。”

林深靠在他的背上,能感觉到他急促的心跳和温热的汗水,心里又酸又暖。

他想开口说“我没事”,却发不出声音,只能紧紧攥着他的衣角。

到了医院,医生说只是急性肠胃炎引起的发烧,没什么大碍,打几天针就好了。

苏哲这才松了口气,坐在病床边,替林深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眼圈红红的。

“对不起,没照顾好你。”

苏哲的声音有些哽咽,“都怪我,昨天不该让你吃那么多冰西瓜。”

林深摇摇头,伸手摸了摸他的脸颊,冰凉的,还带着雨水的湿气:“不怪你,是我自己贪嘴。”

苏哲握住他的手,放在唇边轻轻吻了吻:“以后我一定看好你,再也不让你乱吃东西了。”

那几天,苏哲推掉了所有工作,在医院寸步不离地守着林深。

他给林深削苹果,读诗集,讲高中时的趣事,晚上就趴在病床边睡觉,手却一首紧紧握着林深的手,好像怕一松开,他就会消失似的。

林深看着他眼下的乌青,心里暖暖的。

有一次半夜醒来,发现苏哲正借着走廊的灯光,偷偷看着自己,眼里满是心疼。

看到林深醒了,他赶紧笑着说:“醒了?

要不要喝点水?”

林深摇摇头,把他的手往被子里拉了拉:“别着凉了。”

苏哲笑了笑,趴在床边,把脸埋在林深的手背上:“有你在,就不冷。”

出院那天,雨停了,月亮从云里钻了出来,清辉洒满大地。

苏哲背着林深回家,脚步很稳,像踏在柔软的云朵上。

“苏哲,”林深趴在他的背上,轻声说,“有你真好。”

苏哲的脚步顿了顿,声音里带着笑意:“我也是。”

回到家,墨墨早己在门口等着,看到他们,蹭地跳上沙发,对着林深喵喵叫,像是在撒娇。

苏哲把林深放在沙发上,去厨房煮了碗小米粥,盛出来晾温了才递给他。

“慢点喝,别烫着。”

他坐在旁边,眼神温柔得像水。

林深喝着粥,看着窗外的月光,听着苏哲温柔的叮嘱,突然觉得,所谓幸福,不过是长夜里有一盏为你亮着的灯,生病时有一个为你着急的人,平凡的日子里,有一个愿意把你放在心尖上的人。

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两人身上,也落在那碗冒着热气的小米粥上,把整个屋子都烘得暖暖的,像被时光温柔地拥抱着。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