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陌生之语
双腿发软,胃部因饥饿而阵阵绞痛。
根据原主的记忆,她己经近两天没吃东西了。
必须找点食物和水,否则没被抓住先饿死了。
她小心翼翼地走到庙门口,向外张望。
一条泥泞的土路延伸向远处,两侧是稀疏的树林和荒芜的田地。
远处隐约可见城墙的轮廓——那应该是记忆中的安陵县城。
天空灰蒙蒙的,飘着毛毛雨。
苏锦拉紧身上单薄的衣衫,冷得打了个哆嗦。
这套粗布衣裤宽大不合身,脚上的布鞋也破了个洞,露出冻得发红的脚趾。
“首先得弄清楚这到底是什么朝代...”她喃喃自语,却惊愕地发现自己的声音沙哑陌生。
更让她恐慌的是,她刚才下意识说出的是汉语,但原主的记忆告诉她,这个世界的语言与她所知的不同!
试着回忆,一些词汇和语法规则逐渐浮现脑海。
这种语言听起来有点像汉语的某种方言,但又掺杂着许多听不懂的音节。
“水...”她试着用这个世界的语言说这个词,发音古怪而生涩。
“食物...” “帮助...”每尝试一个词都让她更加绝望。
语言不通,身无分文,举目无亲——这开局简首是地狱难度。
“冷静,苏锦,你必须冷静。”
她深呼吸,强迫自己运用MBA课程中的危机管理思维,“分析现状: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优势:现代知识和思维模式,对古代历史和社会结构的了解,成年人的心智... 劣势:语言半通不通,身体虚弱,无任何资源,被追捕... 机会:未知... 威胁:叔父的追捕,陌生时代的各种危险,饥饿疾病...肚子再次发出***的鸣叫。
现实迫在眉睫——找吃的。
苏锦冒雨走出破庙,沿泥路向前。
走了约莫半小时,看到一条小溪。
她迫不及待地蹲下,用手捧水喝。
水质清冽,稍缓解了饥渴感。
溪边有几株野莓丛,上面挂着些干瘪的小果子。
苏锦谨慎地摘下一颗,根据有限的原主记忆判断无毒后才放入口中。
果子酸涩无比,但她还是强迫自己多吃了几颗。
稍微恢复些体力后,她继续向县城方向走去。
必须在天黑前找到落脚处,荒野过夜太危险。
途中经过一个小村庄,几个村民好奇地打量这个衣衫褴褛的陌生女孩。
苏锦试图用生硬的语言问路,对方听了半天才明白,指向县城方向。
“谢...谢谢。”
她费力地说出刚学会的感谢词。
村民惊讶地看了她一眼,摆摆手走了。
越靠近县城,行人渐多。
苏锦观察着人们的衣着、谈吐和行为方式,默默学习语言,收集信息。
从零星听得懂的词中,她拼凑出这里是“大曜朝”,年号“元启”,当前是元启三年春。
大曜朝?
她钻研过中国各朝代历史,从未听说过这个王朝。
看来是穿越到了一个完全架空的古代世界。
安陵县城墙不高但颇具规模,城门有士兵把守,对进出人群只是随意打量,并不多加盘问。
苏锦低头混在人群中顺利进城。
城内景象让她心头一沉。
街道狭窄泥泞,两侧房屋低矮破旧,行人大多面黄肌瘦、衣着简陋。
偶尔有骑马或坐轿的经过,路人纷纷避让,显示出严格的等级差别。
饥饿感再次袭来。
苏锦看到街边有小吃摊,热腾腾的蒸饼散发着诱人香气,可她身无分文。
“让开!
贱民!”
一声粗暴的呵斥传来。
苏锦被人猛地推开,踉跄几步摔倒在地。
一队衙役趾高气扬地走过,为首者鞭子一甩,抽在一个躲闪不及的老者身上。
周围人群默默低头,无人敢出声。
苏锦咬牙爬起,深刻体会到这个时代的残酷——没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强权即真理。
必须尽快找到生存之法。
她拐进一条小巷,发现几个乞丐蹲在墙角。
其中一个老婆婆看起来比较面善,苏锦犹豫着走近,用生硬的语言夹杂手势比划:“饿...食物...”老婆婆浑浊的眼睛看了她一会,从破碗里拿出半块干硬的馍馍递过来。
苏锦感激地接过,小口啃起来。
馍馍硌牙却救命。
正在这时,巷口传来熟悉的粗嗓门:“那丫头肯定进城了!
分头找!”
是叔父苏旺的声音!
他们追来了!
苏锦惊恐地扔下馍馍,对老婆婆做了个“别出声”的手势,转身向巷子深处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