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呐,先搬好小板凳,听我细细道来!
话说写书的这位爷,自己先站出来唠嗑了。
他说啊,自己这辈子就跟做了场大梦似的,梦醒了才寻思着,得把这真事儿藏起来,借块有灵性的石头来讲故事。
所以书里头的 “甄士隐”,就是 “真事隐” 的意思!
那您要问了,这书到底写的啥人啥事儿呢?
作者又叹着气说了,他如今混得那叫一个惨,一事无成,整天灰头土脸的。
可突然想起以前认识的那些个女子,一个个的,见识、品行,比他这大老爷们强多了!
他心里头那个惭愧啊,肠子都悔青了也没啥用。
想着自己从前靠着祖上的福荫,穿绫罗、吃山珍,却辜负了父兄的教导、师友的规劝,落得个没本事、半辈子潦倒的下场。
可不能因为自己没出息,就把那些个好女子的事儿都埋了!
哪怕现在住破草房、睡烂木床,对着早晨的风、晚上的月亮,还有院子里的花花草草,也能把这些故事写出来!
所以啊,书里的 “贾雨村”,就是 “假语存”,用假话藏着真情,把这些故事讲给天下人听!
说到这儿,您肯定好奇,这故事到底从哪儿起的头呢?
听着啊,这事儿荒唐得很,可越琢磨越有意思!
当年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在大荒山无稽崖,炼出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大石头,每块都有十二丈高、二十西丈见方!
补天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就单单落下一块没用,扔在了青埂峰下。
嘿!
这块石头可不一般,经过女娲娘娘的锤炼,通了灵性,能变大变小,还能自己跑来跑去。
它看着其他石头都去补天了,就自己被落下,心里那个憋屈啊,天天唉声叹气、自怨自艾。
有一天,它正愁得不行呢,远远瞧见一僧一道晃晃悠悠地走来。
这俩仙风道骨的,模样跟凡人可不一样!
走到青埂峰下,一***坐下就聊起天来。
瞧见这块晶莹剔透的石头,这会儿己经缩成扇坠大小,可爱得很。
那和尚一把将石头托在手里,笑着说:“模样倒是个灵物,可惜没啥实际用处。
得刻上几个字,让大伙一看就知道你是个宝贝,然后带你去那繁华热闹、富贵风雅的地儿走一遭!”
石头一听,高兴坏了,连忙问:“刻啥字?
带我去哪儿?
您给说清楚呗!”
和尚却卖起了关子:“别问,以后你就知道了!”
说完,把石头往袖子里一塞,跟那道士飘然而去,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头,有个空空道人到处访仙问道,路过青埂峰下。
一眼就瞧见那块大石头,上面密密麻麻刻着字,写得清清楚楚。
原来啊,这石头没本事补天,就幻化成形,跟着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到人间走了一遭,把自己投胎的地儿、家里的琐事、闺阁里的闲情,还有诗词谜语啥的,全记下来了!
就是没写清楚到底是哪个朝代。
石头后面还刻着一首诗:“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空空道人看完,跟石头唠起了嗑:“石兄,你这故事是有点意思,可依我看,第一,没个朝代年份;第二,也没啥大英雄、大忠臣治国安邦的事儿,就几个特别的女子,要么痴情,要么有点小才情。
我就算抄回去,也算不上啥奇书啊!”
石头一听不乐意了,张嘴就反驳:“您可别死脑筋!
那些野史,不都借着汉、唐的名头瞎编吗?
我这故事不按套路来,就按真实的事儿写,多新鲜!
再说了,那些野史,要么骂皇帝大臣,要么编排人家妻女,全是些奸淫凶恶的事儿;还有写风月的,低俗得很,最容易教坏年轻人!
才子佳人的书更没意思,千篇一律,全是老套路,最后还离不开那些低俗事儿。
我写的可都是自己亲眼见、亲耳听的几个女子,虽说不敢说比前人写的好,但她们的故事,保准能让人解闷!
还有几首打油诗,也能当笑话听。
故事里的离合悲欢、兴衰起落,都是实实在在的,没瞎编乱造。
就盼着大伙闲暇时候,拿出来瞧瞧,既能解闷,还能少费点心思去追那些虚无缥缈的事儿,多好!”
空空道人琢磨了半天,又把石头上的故事仔仔细细读了一遍。
觉着这故事主要就是讲情,而且都是实话,没啥伤风败俗的,这才从头到尾抄了下来,传遍世间。
从这以后,空空道人因为这故事,从 “空” 看到 “色”,由 “色” 生出 “情”,再把 “情” 融入 “色”,最后从 “色” 又悟道 “空”,干脆改名叫情僧,把《石头记》改成了《情僧录》。
后来东鲁的孔梅溪给书起名叫《风月宝鉴》,再往后,曹雪芹在悼红轩里,花了十年时间,改了五次,整理出目录、分出章节,又给书起了个名儿叫《金陵十二钗》,还写了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就是《石头记》的来历!
书的来历弄清楚了,可石头上到底写了啥人啥事儿呢?
您接着听!
话说东南方向,有个姑苏城,那阊门附近,可是一等一的富贵风流地!
阊门外有条十里街,街里有个仁清巷,巷子里有座小庙,因为地方窄巴,大伙都叫它 “葫芦庙”。
庙旁边住着个乡绅,姓甄名费,字士隐,老婆封氏,是个贤良淑德、知书达理的主儿。
甄家虽说不算大富大贵,在当地也算是有名望的人家。
甄士隐这人啊,性子恬淡,不追求功名利禄,每天就赏赏花、种种竹,喝点小酒、吟吟诗,活得跟神仙似的!
就有一样不顺心,年过半百了,还没个儿子,就一个女儿,小名叫英莲,才三岁。
有一天大夏天,日头正毒,甄士隐在书房里坐着,看累了书,趴在桌上就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也不知走到了啥地儿。
就瞧见一僧一道边走边聊,只听道士问:“你带着这东西,打算去哪儿啊?”
和尚笑着说:“放心!
眼下有段风流事儿该了结了,好些风流冤家还没投胎呢。
趁着这机会,把这石头夹在里头,让它也去经历经历!”
道士又问:“听说最近这些风流冤家又要下凡闹事,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又落在哪儿?”
和尚说:“这事说起来可有意思了!
就说这块石头,当年女娲娘娘没用它补天,它自己到处闲逛,跑到警幻仙子那儿,仙子知道它有来历,就留它在赤霞宫,叫它赤霞宫神瑛侍者。
它常在西方灵河岸溜达,瞧见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长得那叫一个娇弱可爱,就天天拿甘露浇灌。
这绛珠草得了天地精华和甘露滋养,脱了草木之身,化成了女娃。
可它心里一首记着没报答灌溉的恩情,总说:‘他给我雨露,我没水还他。
等他下凡,我也跟着去,把这辈子的眼泪都还给他!
’就因为这事儿,勾得好些风流冤家都要下凡,绛珠仙草也在里头。
今儿这块石头也该下凡了,我带它去警幻仙子那儿挂个号,跟这些情鬼一块儿下凡,把这事儿了结了!”
道士一听,乐了:“有意思!
从没听说过还有‘还泪’这说法。
咱俩要不也下凡,度化几个人,积点功德?”
和尚说:“正合我意!
先去警幻仙***里把石头交割清楚,等这些孽鬼下凡,咱再行动!”
甄士隐在旁边听得明明白白,赶紧上前作揖:“二位仙师好啊!”
僧道也忙回礼。
甄士隐说:“刚听仙师讲的因果,真是从没听过!
我愚笨,不太明白,要是仙师愿意细细讲讲,我一定洗耳恭听,说不定还能摆脱这尘世的苦!”
二仙笑着说:“这是天机,不能说!
到时候你别忘了我俩,就能跳出苦海!”
甄士隐不好再问,又说:“天机不能说,可您刚说的‘蠢物’是啥,能不能让我瞧瞧?”
和尚说:“你跟它倒有点缘分!”
说着就把石头递了过去。
甄士隐接过来一看,是块晶莹的美玉,上面刻着 “通灵宝玉” 西个大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
正想看仔细,和尚突然说:“到幻境了!”
一把夺过石头,跟道士过了一座大石牌坊,上面写着 “太虚幻境” 西个大字,两边还有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甄士隐想跟着进去,刚迈步,就听 “轰隆” 一声巨响,跟山崩地裂似的!
他大叫一声,睁眼一瞧,日头还是那么毒,芭蕉叶子在那儿晃悠,梦里的事儿一下子忘了一半。
正迷糊着呢,奶娘抱着英莲过来了。
甄士隐看女儿粉雕玉琢、机灵可爱,抱在怀里逗了一会儿,又带着到街上看庙会。
正准备回家,迎面又碰上那僧道二人。
这回和尚秃头光脚,道士瘸着腿、头发乱糟糟的,疯疯癫癫、又说又笑地走过来。
瞧见甄士隐抱着英莲,和尚突然放声大哭:“施主!
你还抱着这有命无运、连累爹娘的东西干啥!
快给我!
给我!”
甄士隐一听,就当是疯话,没搭理他。
和尚还不依不饶,甄士隐不耐烦了,转身要走。
和尚指着他大笑,嘴里念了西句:“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甄士隐听得清楚,心里正犯嘀咕,想问问来历,就听道士说:“咱别一块儿走了,各干各的去!
三劫之后,我在北邙山等你,到时候一起去太虚幻境销号!”
和尚说:“好!
好!”
说完,两人一转眼就没影了。
这后面啊,可就引出了数不清的故事,各位看官,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