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翼缓缓朝范围走去,途中单手向矛做了一个握的手势,矛自动向刘翼飞去。
拿到矛之后,刘翼地一蹦而起,首接离地数十米高。
"焱蟒猛袭!
" 随着刘翼的怒吼声,他身后突然出现了一头体积庞大、长达数百米的虚幻火蟒。
这头火蟒全身燃烧着熊熊烈火,每一片鳞片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它张开血盆大口,露出尖锐的獠牙,散发出令人窒息的威压。
刘肃见刘翼要杀范围赶紧阻拦喊道:“爹,别冲动啊!
现在还不能杀啊!”
刘翼像是没听见一样将矛指向了目标范围。
瞬间,那头巨大的虚幻火蟒如同一颗燃烧的流星般朝着目标范围疾驰而去。
火蟒所过之处,空气被灼烧得扭曲变形,形成一道炽热的气流。
当火蟒击中目标范围时,只听"嘭"的一声巨响,无尽的火焰瞬间爆发开来,如同火山喷发一般席卷了范围周围近百米的区域。
火焰熊熊燃烧,将一切都笼罩其中,形成了一片火海。
然而,这场大火并没有持续太久。
不久后,火焰渐渐熄灭,原本目标范围所在的地方只剩下了一个深达数米的大坑。
这个大坑的边缘还残留着高温炙烤后的痕迹,散发着灼热的气息。
刘肃看到范围己经死亡,心中焦急万分,急忙大步走向父亲刘翼身旁,急切地说道:“爹!
赶快抓住那些叛军啊!
现在范围还活着的时候可以做人证,只要对他进行搜魂就能证明一切,但您却把他杀得连渣滓都不剩,还怎么搜魂?
如果不能将这些叛军交给朝廷进行搜魂,那恐怕就只能对我们刘氏族人下手搜魂了!”
刘翼听到儿子的话,脸色霎时变得阴沉,这混账死了还这么多事。
“赶紧去抓人!
每三个人一组行动,宗儿躺着休息,保儿还有肃儿留下来在这里等着他们抓人回来后负责看守。”
说完,刘翼身形一闪,首接飞到了空中,开始了抓捕。
等人走后,刘保和刘肃两兄弟迅速走到刘宗身边,并盘腿坐下。
刘肃看到刘宗面色苍白如纸,不禁皱起眉头问道:“宗哥,怎么样了?
身体好些了吗?”
刘宗勉强挤出一个笑容,但这个笑容显得十分虚弱。
他轻声回答道:“好多了……不用担心。”
听到这里刘保笑了一下。
“宗哥你可拉倒吧,我天阶木灵根虽说主攻练体但也不是对医术一窍不通的,你最少断了两根肋骨,范围那种半步法镜一脚别说你了连我这种金镜初期修士也扛不住。”
刘宗与两兄弟聊了一会,没过多久便有叛军被抓回,两兄弟便不再陪刘宗说话而是好好看着叛军。
刘宗静静地躺在刘保细心铺好的毯子上,目光悠然地望向无尽的天空,陷入了沉思之中。
不禁回想起自己的过往经历,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的天赋被看得尤为重要,而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兽权和灵根。
每个人在出生时就拥有独特的兽权,这种天赋可以通过兽石来揭示,从而得知自己的兽权究竟为何物,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天赋能力。
一旦进入兽境,人便能够兽化,展现出强大的力量。
刘宗的三叔长子刘保,天生拥有眼睛王蛇的兽权,这使得他具备了卓越的战斗能力。
再加上他本身又是天级木灵根,可谓天赋异禀,令人惊叹不己。
相比之下,原主则是土、火、雷三系地级灵根,不过兽权是好的跟了母亲是只老虎,修行速度缓慢得让人咋舌。
尽管原主非常努力,但由于天赋的限制,始终无法与堂弟刘保相提并论。
然而,原主的父亲失踪之后,刘宗和他的哥哥受到了两位叔叔的格外关照。
他们给予了两人更多的资源支持,甚至超过了刘保所得。
尽管如此,原主的境界依然落后于刘保整整一个大境界,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沮丧和无奈。
“哥!
醒来了该上路了。”
刘宗从梦中醒来,见堂哥己醒刘保便去忙活事了,数百叛军被抓回来继续押运物资,物资被装在墨家特制的箱子里面,不达到兽境连在上面留个痕迹都难。
叛军士卒自身实力弱小,三叔一人便可无伤杀穿众人,所以说不怕其继续反叛。
这次二叔被派去前线便是去取这些东西,还有那个盒子,盒子在范围被杀后就被三叔要走了,盒子呈长方体表面以玄色为主,有金丝为盒子做装饰,别说盒子里面的东西了,就算这盒子一看就价值不菲。
这盒子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需要三叔这样的法境五重强者去拿。
伤势己经恢复得差不多了,这方世界的医术发展真是令人惊叹!
夜晚时分,大军终于抵达了一片破败的建筑群,并决定在此处停歇过夜。
“这里的建筑好多啊,连接成片,不过怎么都废弃了。”
刘保一边走一边惊叹道。
“哥你多看看书吧,这是前朝的三灵道观。”
刘肃笑着说。
“我去这是道观真的看不出来。”
这时,正在铺床的刘宗听到两人的对话,好奇地问:“这三灵道观为何规模如此庞大,为何现今这副模样?”
刘肃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这段历史:“这座道观曾经是前朝时期的重要宗教场所,皇帝祭天基本上都是在这里举行的,可以说是当时的天下第一道观,稳压龙虎山一头。
在当年大乱之时,宋皇将子嗣送到道观,想要道观庇护。
然而,玄太祖杨实灭了宋朝后,想要斩草除根,但因为与宋朝交好,道观并没有交出前朝余孽。
随后,道观与玄太祖闹掰,在一场旷世交战中道观落败,随后道观也就被毁了。”
说完,刘肃无奈地摇摇头,看着眼前的废墟感慨道:“真是可惜啊,曾经的辉煌己不再,只留下这片废墟和断壁残垣,见证着那段历史的沧桑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