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而就在这样的季节里,一个令人心碎的现象却总是无可回避地上演——越来越多的老人因病痛的折磨,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些简陋破旧的农舍中,时常传出阵阵悲泣之声,打破了原本宁静的乡村氛围。
老人们孱弱的身体难以抵挡冬日的酷寒和疾病的侵袭,他们或是因呼吸道感染引发肺炎,或是旧疾复发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只能无奈地走向生命的终点。
与此同时,成群结队的花鹊儿出了怪的在秦老头家门口朝西南方向的一排杨树上陆陆续续落脚,并且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嚷着,声音时而急促,时而凄厉。
附近有听到这些叫声的人们都不由的心里嘀咕着:“这又是要出什么事呦……”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一边用腰间的围裙轻轻擦着她那布满冻疮的手,一边三步并两步的走出牛棚朝着西南方向看去,嘴里开始念叨:“快过年了,可别出什么不好的事啊,天老爷,地菩萨,俺们全家可都是本本份份的庄稼人,没偷没抢,人都好着哩,俺跟俺家孩子爸都还没年纪了,阳间饭菜还没吃够呢,老天爷呦保佑我家平平安安,过年年菜一定让诸位神仙们先吃,年酒也是神仙菩萨们先喝,俺家小儿子才刚娶媳妇,娃娃还没生呢,小闺女还没说婆家呢,等俺完成了任务再派俺去那天上报到吧……”这位双手合并放在胸前,面容苍老的衣着朴素对着天空不停作揖的妇人就是陈五好的亲娘,她和老伴陈怀志现在和小儿子陈五星在一起生活,说是小儿媳蒋芬兰非要他们二老过来一起住的。
秦老头听见也是反感的,他捡起石头就往喜鹊叫的方向扔去,只是他的力气太有限了,外加上距离远树也高,秦老头的举措并没有改变什么。
按照民间的说法,如果这群花鹊儿叫得欢天喜地,那么或许就有喜事即将降临;可若是它们叫得凄惨悲凉,则多半是有人要与世长辞。
这看似荒诞不经的传说,在此时却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哀伤和恐惧。
不曾想竟然就在此时村里的老光棍,李瞎子却突然晕倒了,他的身旁没有一人,他哀嚎着希望有人能发现他的求救!
“救命啊,有人吗”“快来人啊。”
“救命啊,有人吗!”
可他的声音从他的喉咙里传出,估计他自己听着都不清晰吧!
他~杨树村的李瞎子,无儿无女就在自己的声声求救的间隙里慢慢的没了呼吸……也许喜鹊是来告知大家李瞎子有危险,也或许是过来送他最后一程。
他们的村子不大,住着六七十户人家,万姓和陈姓是大户,剩下的就是李姓和秦姓,也有两家姓牛和姓丁的,据说是因为没有儿子怕绝户,家产被外人侵占,所以就让外嫁女儿的一个儿子顶着他原本亲生父亲的姓在姥姥家过活,为了是给姥姥姥爷养老送终然后继承姥姥姥爷家的房产和田地的。
1984年年末李瞎子走了,在别人眼里是悄无声息的走的,村里人也算讲究,看在他也姓李的份上,大家募捐钱财给他打了一口杨木棺材,村长组织的干部给李瞎子买了套寿衣,没有仪式,没有哭丧,随便选了一个相对对村里好的日子就把李瞎子埋葬了。
被冻死的李瞎子从此消失在了冰冷的冬季……乡下的冬季真的很冷很冷!
那些家庭条件较为优越些的,会早早地在老人们居住的屋子里燃起温暖的炉火来取暖。
如果家中设有火炕,便会用柴火将其烧热。
然而,这样的情况只是少数,绝大多数家庭只能选择硬扛过这漫长而严寒的冬日。
他们至多在床上增添一两床被子,尽可能地让自己穿厚实点,里里外外裹得严严实实,仿佛要与寒冷展开一场激烈的搏斗。
至于孩子们身上穿着的棉袄,很多时候都是由大人们将过去穿过的棉袄拆开,然后在原有的基础上接上一些布料,并塞入些许新棉花重新拼凑而成。
这些棉袄虽然可能不够美观时尚,但却承载着父母对孩子深深的关爱和呵护。
在那冰天雪地的季节里,它们成为了孩子们抵御寒冷、保持温暖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年景好的时候,人们的生活的确能轻松一些,就像久旱逢甘霖般令人欣喜。
然而,这样的好日子总是有限的,如同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大多数时候,人们不得不忍受着生活的艰辛与困苦,默默地煎熬着,因为周围的人皆是如此,谁也无法轻易逃脱命运的安排。
由于受到自身认知水平和创造力的限制,这些朴实的村民们并不懂得如何去改变现状、创造更多机会。
他们宛如狂风巨浪中的一叶扁舟,身不由己地被生活的洪流裹挟着前进。
面对命运无情的安排,他们毫无还手之力,唯有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每走一步都如同背负着重担,沉重而又艰辛,但他们从未放弃过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他们深知人生道路崎岖不平,充满了未知与变数,但依然咬紧牙关,坚定地迈出每一个脚步。
那深深浅浅的脚印,见证了他们一路走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
然而,正如那句古老的诗句所说:“月亮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
在这个广袤的世界里,有人欢笑,有人哭泣;有人一帆风顺,有人饱经沧桑。
而他们,或许只是众多穷苦家庭中的一员罢了。
但即便如此,他们心中始终燃烧着一团微弱却永不熄灭的火焰,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冲破黑暗,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与转机。
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的喜悦氛围之中时,而那群讨厌的花鹊儿又出现在了杨树村。
不幸却降临在了秦二抹的家中。
她的奶奶突然病倒了,而且病情来势汹汹,十分严重。
村里几个身强力壮的劳动力赶忙将老人送往医院,但当他们抵达医院时,老奶奶己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无奈之下,只好借用村长家里的电话紧急通知了老人家的所有儿女。
年复一年,这个令人痛心的场景如同魔咒一般不断重现。
尽管人们想尽办法去关爱和照顾这些年迈的长辈,但大自然的力量以及医疗条件的限制,依然使得许多老人无法熬过漫长而严酷的寒冬。
每一次目睹亲人离去时的悲痛欲绝,都深深刺痛着村民们的心,然而生活还需继续,大家也只能默默承受这份沉重的伤痛,期盼来年冬天能少一些生离死别。
然而,时间紧迫,路途遥远,尽管儿女们接到消息后马不停蹄地往医院赶,但是等到他们全都聚齐之时,可怜的老太太己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留给亲人们无尽的悲痛与哀伤。
秦二抹哭得最为伤心欲绝,那眼泪就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汹涌而出,他的哭声在整个院子里回荡着,让人听了无不感到心碎。
而三位姑姑亦是泣不成声,她们的抽泣声此起彼伏,仿佛要将心中所有的悲痛都通过泪水宣泄出来。
作为家中老两口唯一的儿子秦二抹的父亲实在难以承受这突如其来的丧母之痛。
此刻的他,如同失去了灵魂般,在妻子林秀的搀扶下,木然地跪倒在灵柩之前,嘴巴紧闭着,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村子里的中年人们听闻噩耗后纷纷赶来帮忙,那些本族的亲人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里里外外地操持着各项事务。
有的忙着布置灵堂,有的则负责接待前来吊唁的宾客,还有人在厨房中忙碌着为大家准备饭菜。
终于,漫长而又悲伤的葬礼结束了,老人家得以入土为安。
首到这时,秦二抹才反应过来,她仔仔细细地端详起父母的面容。
算起来,她与父母己有整整一年未曾相见了,此时此刻,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她不禁再次潸然泪下。
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己开始热热闹闹地筹备起年货来了。
尽管遭遇了如此巨大的变故,但生活总归还是要继续下去的。
于是,秦家也不例外,虽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但依然要着手准备过年所需的物品。
待到料理完老太太的后事之后,姑姑、姑父以及其他的亲戚们也都陆陆续续地回到了各自的家中。
原本喧闹的院子一下子变得冷清了许多,只剩下爷爷和秦二抹一家人,默默地守望着这个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